一种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048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包括有曲轴箱通风系统、缸盖、进气及预热系统、燃油系统、缸体、下箱体、水泵及冷却系统、活塞、连杆、曲轴、机油泵及润滑系统、排气及增压系统、皮带及轮系、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处理系统、配气系统及正时传动系统。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款高性能、低排放的柴油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领域,是指柴油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能够满足国V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汽车行业对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汽车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动机,其性能的提高一直是整车性能提高的关键。因此在车用发动机领域,先进的科技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发动机的设计中,以提高发动机各方面的性能。柴油机因为其较高的热效率和良好的经济性,一直是中型以上的卡车的主要动力。从目前匹配中型及以上卡车的柴油机来看,其性能大多数还比较低,而且其较为恶劣的排放,使得柴油机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发动机的要求。如何提高柴油机性能和排放水平一直是发动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且满足国Ⅴ排放的柴油机发动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包括有曲轴箱通风系统、缸盖、进气及预热系统、燃油系统、缸体、下箱体、水泵及冷却系统、活塞、连杆、曲轴、机油泵及润滑系统、排气及增压系统、皮带及轮系、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处理系统、配气系统及正时传动系统;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缸盖护罩、油气预分离结构及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预分离结构连接在缸盖护罩上;所述缸盖上集成了凸轮轴座,缸盖水套采用双层水套,分层冷却以达到预期的冷却效果;所述缸盖上菱形布置了四个气门,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在缸盖上居中布置;所述气门的气门座圈安装孔口设置为偏心倒角,用于气流起到导向作用;所述缸盖在布置有凸轮轴座的一侧布置有两个回油孔,缸盖上方的润滑油一部分经过这两个回油孔,通过缸体上与之对应的回油孔,回到油底壳;另一部分通过缸盖后端、链轮室上的回油导向结构对位于发动机后端的链条进行润滑,最后回到油底壳。所述配气系统包括一根凸轮轴、四个进气摇臂、四个排气摇臂、两个摇臂座、和八个气门架桥;每两个进气摇臂、两个排气摇臂通过一个摇臂座安装在缸盖上,每一个进气摇臂或排气摇臂通过一个气门架桥同时驱动两个进气门或排气门。所述缸体上集成了燃油泵的安装位置;所述缸体前端设计有凹槽,与安装在缸体前端的壳体组合形成润滑油道。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内冷油道,来自活塞喷嘴的润滑油进入内冷油道后对活塞进行冷却,保证活塞的可靠工作;所述在活塞顶部设置为ω形燃烧室。所述连杆截面采用工字型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连杆的强度;连杆小头采用楔形结构,以便于活塞上的销座孔受力较大的一侧可以增加厚度,保证活塞在工作时的强度。所述进气及预热系统设置在发动机的侧面,由进气弯管、进气歧管及进气预热装置组成;所述进气预热装置为栅格形结构,安装在进气歧管上,由蓄电池供电,对进入进气歧管的空气进行加热,便于发动机的冷启动。所述机油泵及润滑系统由机油泵、油底壳、机油尺部件、机油集滤器、机油滤清器及其他润滑油管组成。从机油泵出来的润滑油在泄压阀未开启时,进入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分别进行冷却和精滤,再进入缸体的主油道后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活塞冷却喷嘴对活塞进行冷却,之后润滑油回到油底壳;第二部分通过主轴承座的斜油孔对曲轴颈进行润滑,之后润滑油回到油底;第三部分经过布置在发动机前端的壳体和缸体前端面形成的润滑油道,进入缸体另一侧的辅助主油道。所述进入第三部分的润滑油再分成两部分;第Ⅰ部分通过连接在主油道上的进油管对增压器、空气压缩机部件进行润滑,润滑后润滑油再通过回油管回到油底壳;第Ⅱ部分通过布置缸体上的垂直油道,以及与之对应的缸盖上的垂直油道,进入缸盖的主油道。所述进入缸盖的润滑油分四路对其他零部件进行润滑;第(1)部分经过缸盖主油道对安装在缸盖前端的真空泵进行润滑;第(2)部分通过在缸盖上加工的与缸盖主油道连接的油孔对凸轮轴轴颈进行润滑;第(3)部分通过在缸盖上加工的与缸盖主油道连接的其他油孔,依次经过摇臂座、摇臂轴后,对摇臂上的摩擦副进行润滑;第(4)部分经过集成在后端链轮室上的油道对布置在链轮室上链条张紧器提供液压油,便于张紧器对链条进行张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款高性能、低排放的柴油机。附图说明图1为发动机前视图;图2为发动机右视图;图3为发动机A-A剖视图;图4为发动机顶视图(未安装曲轴箱通风系统);图5为发动机后视图(为安装后端盖板);图6为发动机左视图;图7为发动机后视图;图8为润滑系统原理图;图9为冷却系统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1至图7所示,发动机包括曲轴箱通风系统1、缸盖2、进气及预热系统3、燃油系统4、缸体5、下箱体6、水泵及冷却系统7、活塞8、连杆9、曲轴10、机油泵及润滑系统11、排气及增压系统12、皮带及轮系13、配气系统14、正时传动系统15、尾气处理系统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形式为往复活塞式、直列四缸、四冲程、水冷、缸径93.5mm、冲程100mm、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1包括缸盖护罩、油气预分离结构、油气分离器;油气预分离结构通过摩擦焊、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在缸盖护罩上,缸盖护罩上集成了发动机控制线束的固定结构,简化零部件数量。所述缸盖2上集成了凸轮轴座,缸盖水套采用双层水套,分层冷却以达到预期的冷却效果,缸盖上菱形布置了四个气门,喷油器在缸盖上居中布置。在气门座圈安装孔口加工了偏心倒角,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在布置有凸轮轴座的一侧布置有两个回油孔,缸盖上方的润滑油一部分经过这两个回油孔,通过缸体4上与之对应的回油孔,回到油底壳;另一部分通过缸盖后端、链轮室上的回油导向结构对位于发动机后端的链条进行润滑,最后回到油底壳。所述配气系统3包括一根凸轮轴、四个进气摇臂、四个排气摇臂、两个摇臂座、八个气门架桥。每两个进气摇臂、两个排气摇臂通过一个摇臂座安装在缸盖上,每一个进(排)气摇臂通过一个气门架桥同时驱动两个进(排)气门。所述缸体4采用平分式缸体,缸体上集成了燃油泵的安装位置;缸体前端设计有凹槽,与安装在缸体前端的壳体组合形成润滑油道;在曲轴箱内部设计有活塞冷却喷嘴的安装位置,有油道连接主油道和活塞冷却喷嘴的油孔。所述下箱体5安装在缸体4下方,与缸体4组成发动机的主体,为发动机提供安装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包括有曲轴箱通风系统、缸盖、进气及预热系统、燃油系统、缸体、下箱体、水泵及冷却系统、活塞、连杆、曲轴、机油泵及润滑系统、排气及增压系统、皮带及轮系、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处理系统、配气系统及正时传动系统;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缸盖护罩、油气预分离结构及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预分离结构连接在缸盖护罩上;所述缸盖上集成了凸轮轴座,缸盖水套采用双层水套,分层冷却以达到预期的冷却效果;所述缸盖上菱形布置了四个气门,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在缸盖上居中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的气门座圈安装孔口设置为偏心倒角,用于气流起到导向作用;所述缸盖在布置有凸轮轴座的一侧布置有两个回油孔,缸盖上方的润滑油一部分经过这两个回油孔,通过缸体上与之对应的回油孔,回到油底壳;另一部分通过缸盖后端、链轮室上的回油导向结构对位于发动机后端的链条进行润滑,最后回到油底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包括有曲轴箱通风系统、缸盖、进气及预
热系统、燃油系统、缸体、下箱体、水泵及冷却系统、活塞、连杆、曲轴、机
油泵及润滑系统、排气及增压系统、皮带及轮系、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处理系
统、配气系统及正时传动系统;
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缸盖护罩、油气预分离结构及油气分离器;所述
油气预分离结构连接在缸盖护罩上;
所述缸盖上集成了凸轮轴座,缸盖水套采用双层水套,分层冷却以达到预
期的冷却效果;所述缸盖上菱形布置了四个气门,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在缸
盖上居中布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门的气门座圈安装孔口设置为偏心倒角,用于气流起到导向作用;
所述缸盖在布置有凸轮轴座的一侧布置有两个回油孔,缸盖上方的润滑油
一部分经过这两个回油孔,通过缸体上与之对应的回油孔,回到油底壳;另一
部分通过缸盖后端、链轮室上的回油导向结构对位于发动机后端的链条进行润
滑,最后回到油底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
系统包括一根凸轮轴、四个进气摇臂、四个排气摇臂、两个摇臂座、和八个气
门架桥;每两个进气摇臂、两个排气摇臂通过一个摇臂座安装在缸盖上,每一
个进气摇臂或排气摇臂通过一个气门架桥同时驱动两个进气门或排气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
上集成了燃油泵的安装位置;所述缸体前端设计有凹槽,与安装在缸体前端的
壳体组合形成润滑油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
上设置有内冷油道,来自活塞喷嘴的润滑油进入内冷油道后对活塞进行冷却,
保证活塞的可靠工作;所述在活塞顶部设置为ω形燃烧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
截面采用工字型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连杆的强度;连杆小头采用楔形结构,以
便于活塞上的销座孔受力较大的一侧可以增加厚度,保证活塞在工作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久林钱多德孟祥山胡志胜潘月成兰剑赵礼飞李贺柱胡必谦徐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