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570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式蒸发器,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制冷剂给换热管的分配不均的问题。本干式蒸发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管板和后管板密封,前管板上固连有前管箱,后管板上固连有后管箱,前管箱内固连有一分程隔板,分程隔板将前管箱内腔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汽腔,进液腔内还固连有一分液板,分液板上开设有若干分液孔,分液板上还具有能够将分液孔与换热管相连通的连接部。本干式蒸发器能够将制冷剂均匀的分配给换热管,使换热管的传热面积得到有效利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式蒸发器,属于制冷设备
。它解决了现有的制冷剂给换热管的分配不均的问题。本干式蒸发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管板和后管板密封,前管板上固连有前管箱,后管板上固连有后管箱,前管箱内固连有一分程隔板,分程隔板将前管箱内腔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汽腔,进液腔内还固连有一分液板,分液板上开设有若干分液孔,分液板上还具有能够将分液孔与换热管相连通的连接部。本干式蒸发器能够将制冷剂均匀的分配给换热管,使换热管的传热面积得到有效利用。【专利说明】一种干式蒸发器
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涉及一种干式蒸发器。
技术介绍
蒸发器也是一种间壁式热交换设备,是空调系统不可或缺的部件。干式蒸发器用于氟里昂制冷系统,换热管内为制冷剂,管外为被冷却液体,管外冷却液体获得管内制冷剂的冷量而降低温度,制冷剂在管内吸收管外冷却液体的热量而一次完全汽化。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200720192469.5)公开了一种干式蒸发器,包括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及两组设在壳体内的U型蒸发管,所述壳体内的中截面上设有一块分隔板将壳体分成两个腔体,所述两组U型蒸发管分别安装在两个腔体内并相向设置,所述进水口伸入壳体内部并在两个腔体之间均匀分布,所述出水口伸入壳体内部并在两个腔体之间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两个腔体内的换热介质流量一致。该干式蒸发器在运行过程中,制冷剂不易出现重分配而产生气液分离现象,提高了制冷效果,并且各组蒸发管内制冷剂与换热介质换热时相互影响小。但是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干式蒸发器中的液体容积约为管内全容积的15%-20%,如此少的制冷剂分配给若干条换热管,是很难均匀分配的,如果有换热管没有通过制冷剂,该换热管则没有参加热量交换,换热管的传热面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干式蒸发器,该干式蒸发器能够将制冷剂均匀的分配给换热管,使换热管的传热面积得到有效利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干式蒸发器,包括呈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管板和后管板密封,所述前管板的外侧面上固连有前管箱,后管板的外侧面上固连有后管箱,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拆流板和若干连通前管箱内腔和后管箱内腔的换热管,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前管箱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箱内固连有一分程隔板,所述分程隔板将前管箱内腔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汽腔,上述的进液管与进液腔相连通,出汽管与出汽腔相连通,所述进液腔内还固连有一与前管板相平行的分液板,所述分液板上开设有若干分液孔,所述分液板上还具有能够将分液孔与换热管相连通的连接部。壳体水平设置,被冷却液体,如水从进水管进入壳体,在拆流板的作用下在壳体内呈S型线路前进,尽可能的与换热管接触并交换热量,被降低温度后的水从出水管出去;制冷液从进液管进入进液腔且充满整个进液腔,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换热管,由于制冷液在换热管内与换热管外的水进行热交换后汽化,汽相制冷剂进入出汽腔并由出汽管出去;由于分液板与前管板相平行,且分液孔与换热管通过连接部相连通,因此在压力作用下,进液腔内的制冷剂被分液孔均匀的分流并喷射进入换热管,从而使得每个换热管均能够获得且等量的制冷剂,换热管的传热面积得到有效利用。在上述的干式蒸发器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分液板一侧面上通过冲压形成的若干翻边,所述翻边呈锥形,且翻边与分液孔同轴心设置,所述若干分液孔分别与若干换热管管口相对,上述翻边口径较小的一端伸入换热管管口。翻边由分液板直接冲孔而成,制冷液由翻边口径较大一端进入并从口径较小一端喷出,翻边口径的变小能够使得制冷液喷射的动力更大,避免制冷液部分无法进入换热管。在上述的干式蒸发器中,所述分液板与前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mm。在该距离范围内,翻边口径较小一端能够插入换热管内。在上述的干式蒸发器中,所述分液孔的直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即分液孔无需完全对准换热管翻边也能够伸入换热管,方便分液板的定位安装。在上述的干式蒸发器中,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位于壳体两端的外侧壁上,所述拆流板位于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且若干拆流板板面垂直于壳体轴心线,并沿壳体轴向均匀排列,所述一部分拆流板的边沿与壳体上侧壁相抵靠,另一部分拆流板的边沿与壳体下侧壁相抵靠,且该两部分拆流板交错排列。即水由进水管流向出水管时,在拆流板的作用下形成S型线路,使得水能够与换热管充分接触。在上述的干式蒸发器中,所述壳体内沿轴向固连有若干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固连在前管板上,另一端固连在后管板上,所述拆流板固定在拉杆上,同一根拉杆上相邻两拆流板之间还设有定距管,所述定距管套设在拉杆上。定距管用来对拆流板位置的定位,使得每相邻两块拆流板之间的距离相等。在上述的干式蒸发器中,所述壳体、前管箱和后管箱上均设有排污管。排污管用来排出沉淀在壳体内的污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干式蒸发器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分液板与前管板相平行,且分液孔与换热管通过连接部相连通,因此在压力作用下,进液腔内的制冷剂被分液孔均匀的分流并喷射进入换热管,从而使得每个换热管均能够获得且等量的制冷剂,换热管的传热面积得到有效利用。2、由于连接部为分液板直接冲孔而成的翻边,因此加工简单、成本低。3、由于翻边呈锥形,制冷液由翻边口径较大一端进入并从口径较小一端喷出,因此翻边口径的变小能够使得制冷液喷射的动力更大,避免制冷液部分无法进入换热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干式蒸发器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2是分液板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壳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排污管;2、前管板;3、后管板;4、前管箱;41、进液腔;411、进液管;42、出汽腔;421、出汽管;43、分程隔板;5、后管箱;6、拆流板;7、换热管;8、分液板;81、分液孔;82、翻边;9、拉杆;91、定距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干式蒸发器,包括呈筒状的壳体1,壳体I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管板2和后管板3密封,前管板2的外侧面上固连有前管箱4,后管板3的外侧面上固连有后管箱5,壳体I内设有若干拆流板6和若干连通前管箱4内腔和后管箱5内腔的换热管7,壳体I上设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前管箱4上设有进液管411和出汽管421,前管箱4内固连有一分程隔板43,分程隔板43将前管箱4内腔分隔成进液腔41和出汽腔42,进液管411与进液腔41相连通,出汽管421与出汽腔42相连通。被冷却液体,如水从进水管11进入壳体1,在拆流板6的作用下在壳体I内呈S型线路前进,尽可能的与换热管7接触并交换热量,被降低温度后的水从出水管12出去;制冷液从进液管411进入进液腔41且充满整个进液腔41,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换热管7,由于制冷液在换热管7内与换热管7外的水进行热交换后汽化,汽相制冷剂进入出汽腔42并由出汽管421出去。进液腔41内还固连有一与前管板2相平行的分液板8,分液板8上开设有若干分液孔81,分液板8上还具有能够将分液孔81与换热管7相连通的连接部,由于分液板8与前管板2相平行,且分液孔81与换热管7通过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贤熊从贵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