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3567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装流体空腔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一用于注入流体的入流孔,所述后端盖上开有相应的一用于放出流体的出流孔;设置在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装流体空腔内并通过一动力装置带动转动从而对流体进行加热的转盘,所述转盘分别与所述前端盖的内壁和后端盖的内壁留有预定间隙;并在所述转盘的正、反表面沿边缘周向均布设有多个互不相通的第一流体加热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即时产生热流体,不结垢,使用寿命长,同时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装流体空腔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一用于注入流体的入流孔,所述后端盖上开有相应的一用于放出流体的出流孔;设置在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装流体空腔内并通过一动力装置带动转动从而对流体进行加热的转盘,所述转盘分别与所述前端盖的内壁和后端盖的内壁留有预定间隙;并在所述转盘的正、反表面沿边缘周向均布设有多个互不相通的第一流体加热孔。采用本技术可即时产生热流体,不结垢,使用寿命长,同时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专利说明】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流体的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加热流体的设备中,常用的加热方法是通过燃烧碳氢化合物、天然气等燃料加热传统的受热界面,再通过受热界面向流体传递热量,以此来获取热流体。这样的加热方式,不仅加热效率低,而且热量容易散失。同时,在加热的过程中,容易积累沉淀,从而使受热界面结垢,因此而降低了加热效率。还有一种加热方式,是采用常见的电阻丝对流体进行加热,将电阻丝置于装有流体的容器内,通过电加热的方式使电阻丝产生热量,继而将热量传递给流体,从而获得热流体。这种加热方式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的电阻丝上会结垢,从而导致电阻丝加热容器内流体的速度缓慢,而且电阻丝在频繁使用的情况下,容易老化,从而影响了电阻丝的使用寿命O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即时加热、不结垢、使用寿命长的热流体产生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其中,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装流体空腔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一用于注入流体的入流孔,所述后端盖上开有相应的一用于流出流体的出流孔;设置在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装流体空腔内并通过一动力装置带动转动从而对流体进行加热的转盘,所述转盘分别与所述前端盖的内壁和后端盖的内壁留有预定间隙;并在所述转盘的正、反表面沿边缘周向均布设有多个互不相通的第一流体加热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分别在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内壁上,与所述转盘的正、反表面的第一流体加热孔的位置相对应设置有用于拓展所述第一流体加热孔容流体空间的第二流体加热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流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入流孔的孔径。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入流孔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中心位置;所述出流孔设置在所述后端盖的中心偏上位置。作为优选方案,其中,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后端盖上的轴孔并与一动力装置连接;并且所述转轴外套设一用于密封的密封轴套,所述转轴通过密封轴套与所述后端盖的轴孔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密封轴套包括一用于密封转轴与轴孔之间缝隙的密封件、套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用于连接所述转轴与转盘的轴套件,所述密封件固定安装在后端盖上,所述轴套贯穿所述密封件并与密封件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其中,其还包括:用于带动转盘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通过一转轴与所述转盘连接;设于后端盖与动力装置之间用于加固所述热流体产生装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后端盖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装置连接。作为优选方案,其中,分别在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内壁边缘设有一周凸台,并在所述凸台上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通过相应的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使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螺纹装配连接。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加热孔呈椭圆形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流体加热孔亦为椭圆形设置。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盘的中心位置开有多个第一销孔,并在所述轴套端部的对应位置上开有第二销孔,所述转盘通过穿过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的销钉,与所述轴套端部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转盘与前端盖之间还设有用于加固所述转盘与轴套连接的挡板和螺钉,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挡板、转盘,并与轴套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挡板位置对应的前端盖上设有一容放挡板的凹槽。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盘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平衡所述转盘与前端盖之间及转盘与后端盖之间流体压的通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流孔与所述入流孔错开设置。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端盖与转盘之间和后端盖与转盘之间的预定间隙尺寸范围为0.5-2.5_。本技术所提供的热流体产生装置,工作时,流体从前端盖的入流孔灌入,流入狭窄的间隙,该间隙是在转盘与装置的盖间所形成的,通过前端盖与转盘之间和后端盖与转盘之间的间隙将流体融入转盘的第一流体加热孔以及前、后端盖的第二流体加热孔,然后利用动力装置及转轴带动转盘高速转动,带动装在第一流体加热孔内的流体高速运动。当在第一流体加热孔内高速运动的流体分子在转盘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第一流体加热孔,又由于空腔内流动空间有限,高速运动的流体分子一时间又无处扩散,此时便与前端盖与转盘之间和后端盖与转盘之间的间隙内以及第二流体加热孔内的流体发生碰撞,从而带动腔内其他更多的流体高速运动并释放能量,此时腔内高速运动的流体分子数目随之增加,而且释放的能量也在腔内不断的积累,根据高速运动的流体分子由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得腔内的流体快速产热。本技术的热流体产生装置是直接对流体进行加热,不需要间接的加热过程,提高了加热效率。本技术通过动力装置带动转盘高速转动,使第一流体加热孔带动孔内的流体与其一起转动,从而将流体分子加速到转盘的最高转速。为了达到最高的转速,本技术中采用将流体加热孔设置在转盘的边缘,该边缘处的效率是最高的。当达到最大的速度时,流体速度与转盘的速度达到平衡,加速就停止。当达到最大的速度时,离心力开始作用,流体便无法保持在加热孔内,因此,流体就会从转盘的边缘跑到转盘与前、后端盖之间的间隙内,同时,能量也就随之跑到中心内的流体分子上。中心空间非常小,所以分子的能量也没时间流失,所以中间层的流体就被持续加热,可以达到即时加热,并且加热效率非常高。并具有如下优点:1、加热时间短,可达到即时加热的效果,加热效率高,一般可达95%以上;2、前、后端盖的内壁以及转盘的外表面不会结垢,无安全隐患;3、体积小、重量轻;4、热流体温度和流量可控;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易维护。【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较佳实施例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热流体产生装置较佳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热流体产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处的内部形成一装流体空腔的前端盖100和后端盖200,前端盖100上开有一用于注入流体的入流孔110,后端盖200上开有相应的一用于流出流体的出流孔210,其中,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卓·盖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基科技有限公司环保加拿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