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高层结构消能减震加强层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结构工程领域,涉及消能减震结构,特别涉及高层结构的消能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近一百年来,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结构大量兴建,已经成为城市快速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中很多超高层建筑采用了中间核心筒与外围框架相结合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结构加强层来协调核心筒与框架的受力和变形,构成一种高效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加强层通常布置在技术层(设备层、避难层),其高度往往是单层或多层楼高,其抗侧刚度比其他楼层大数倍,因此也称为刚性层。加强层内构件体系一般分为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两种形式。二者功能不同,不一定同时设置,但如果设置,一般设在同一层。加强层的设置可加强中间核心筒和外围框架柱之间的联系,加强外围框架角柱、翼缘柱的连接,减少剪力滞后效应,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减小结构的震(振)动反应。在风荷载下,设置加强层是一种减少结构水平位移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地震作用下,加强层的设置会引起加强层及其附近楼层处结构刚度突变和内力突变,改变结构的整体传力路径,使结构的破坏较易集中在加强层及其附近楼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高层结构消能减震加强层,包括设置于建筑中间的核心筒(1)和设置于建筑外围的框架柱(2),所述核心筒(1)与框架柱(2)之间连接消能减震伸臂桁架(3),所述消能减震伸臂桁架(3)与框架柱(2)垂直,多个消能减震伸臂桁架(3)形成网格状结构,绕所述框架柱(2)还设置有消能减震环带桁架(4),所述消能减震环带桁架(4)与框架柱(2)垂直,多个消能减震环带桁架(4)形成方框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减震伸臂桁架(3)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弦杆(5)和下弦杆(6),所述上弦杆(5)和下弦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对框架柱(2),所述一对框架柱(2)的中段位置处分别设有金属屈服型阻尼器(7),所述上弦杆(5)和下弦杆(6)之间设置多根竖腹杆(9)以及多根普通斜腹杆(8),位于边跨处的普通斜腹杆(8)经由金属屈服型阻尼器(7)连接于框架柱(2)的中段;位于内跨处的多根普通斜腹杆(8)两端分别连接于上弦杆(5)、下弦杆(6)和竖腹杆(9)的交叉处;所述竖腹杆(9...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