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雷电预控施工方法,包括屏蔽施工、均压施工、箝位保护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便,对智能建筑雷电预控安全度达90%以上,同比提高42%以上,暂态过电压耐压力提高60%以上,电磁干扰度降低35%以下,有效保护智能建筑智能产品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屏蔽施工、均压施工、箝位保护施工。本专利技术施工方便,对智能建筑雷电预控安全度达90%以上,同比提高42%以上,暂态过电压耐压力提高60%以上,电磁干扰度降低35%以下,有效保护智能建筑智能产品设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外智能建筑发展很快,成为建筑类别的主旋律。所谓智能建筑实际上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可视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高端技术在建筑物上的应用。而应用这些高端技术的电子设备对雷电暂态过电压耐受力很低,对雷电电磁干扰极为敏感,当遭受雷击电磁侵害后,很易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效果好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一)屏蔽施工 (1)构体屏蔽施工:首先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结构设计为框剪结构,其内在钢筋采用焊接方法进行连接,形成网状,且网络均匀,。并按间距2m设置外格连接点,采用直径3mm钢筋垂直焊接在内在钢筋网格上,每一层面设置2-3个对内电气电子智能设备连接点,同样采用直径3mm钢筋进行垂直焊接;当墙屋基面形成全面覆盖一层眼孔钢丝网进行罩面,其钢丝网罩面与外格连接点进行连接,然后进行墙屋面粉刷;当建筑物内部智能设备、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安装后,与内在连接点进行连接,形成构体屏蔽雷电预控网络体系; (2)线路屏蔽施工:在线缆选择上选用带金属的屏蔽电缆;对没有屏蔽功能的缆线,采用壁厚>2_的金属管道,使缆线从金属管道中穿过,在建筑物入口处,金属管壁与建筑物的钢筋引下线或接地线进行绑扎连接;在建筑物内集中布线区域,设置布线井,井壁内钢筋每隔50cm间距进行一圈连接,构成网格;在建筑物内分支布线和室内布线路径上,架设钢铁布线槽,并与接地线进行绑扎连接,且按IOOcm间距用螺钉紧固,形成线路屏蔽雷电预控网络体系; (3)设备屏蔽施工:在设备选择时,选用整体金属性屏蔽设备壳体,壳体并与引下线接点进行焊接连接,同时设备壳体串线孔、插件孔、出气散热孔采用眼孔为2_以下的金属密网罩面,壳体缝隙采用导电纤维垫衬,形成设备屏蔽雷电预控网络体系; (二)均压施工 均压施工包括采用母排式施工与母环式施工两个方面; 母排施工:在多个金属件比较集中区域设置一个连接母排,其截面积为25-95_2,母排采用金属板制成,并固定在墙面,将多个金属构件、板、线、管、电缆屏蔽层、设备金属外壳用导线焊接在母排上,形成均压系统; 母环施工:为了使多个设备或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在室内沿墙体四周设置一圈连接母环,母环是闭合的,采用截面积> 50mm2金属板,嵌贴在墙体上,距地面5-10mm,将多个构件,管线设备用导线焊接在母环上;母环按间距5m,连接接地体形成环形均压系统; (三)以箝位保护施工 主要包括电涌保护器选择、电涌保护器电源进线端敷设、电涌保护器装位确定、电涌保护器安装; 电涌保护器选择:按照最大运行电压、最大保护水平、最大雷击冲击流、最大标致电流四个因素选择相应保护功率的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电源进线端敷设:两端缆线平直,金属导线在拐弯处为弧度平滑形式; 电涌保护器装位确定:安装在进驻物入口处,靠近被保护设备; 电涌保护器安装:装位确定后进行电涌保护器安装;电涌保护器安装在配电盘上,选用完全相同的sro模块对地排放雷电流保持保护设备等电位。本专利技术施工方便,对智能建筑雷电预控安全度达90%以上,同比提高42%以上,暂态过电压耐压力提高60%以上,电磁干扰度降低35%以下,有效保护智能建筑智能产品设备。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种,包括下列步骤: (一)屏蔽施工 (1)构体屏蔽施工:首先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结构设计为框剪结构,其内在钢筋采用焊接方法进行连接,形成网状,且网络均匀,。并按间距2m设置外格连接点,采用直径3mm钢筋垂直焊接在内在钢筋网格上,每一层面设置2-3个对内电气电子智能设备连接点,同样采用直径3mm钢筋进行垂直焊接;当墙屋基面形成全面覆盖一层眼孔钢丝网进行罩面,其钢丝网罩面与外格连接点进行连接,然后进行墙屋面粉刷;当建筑物内部智能设备、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安装后,与内在连接点进行连接,形成构体屏蔽雷电预控网络体系; (2)线路屏蔽施工:在线缆选择上选用带金属的屏蔽电缆;对没有屏蔽功能的缆线,采用壁厚>2_的金属管道,使缆线从金属管道中穿过,在建筑物入口处,金属管壁与建筑物的钢筋引下线或接地线进行绑扎连接;在建筑物内集中布线区域,设置布线井,井壁内钢筋每隔50cm间距进行一圈连接,构成网格;在建筑物内分支布线和室内布线路径上,架设钢铁布线槽,并与接地线进行绑扎连接,且按IOOcm间距用螺钉紧固,形成线路屏蔽雷电预控网络体系; (3)设备屏蔽施工:在设备选择时,选用整体金属性屏蔽设备壳体,壳体并与引下线接点进行焊接连接,同时设备壳体串线孔、插件孔、出气散热孔采用眼孔为2_以下的金属密网罩面,壳体缝隙采用导电纤维垫衬,形成设备屏蔽雷电预控网络体系; (二)均压施工 均压施工包括采用母排式施工与母环式施工两个方面; 母排施工:在多个金属件比较集中区域设置一个连接母排,其截面积为25-95_2,母排采用金属板制成,并固定在墙面,将多个金属构件、板、线、管、电缆屏蔽层、设备金属外壳用导线焊接在母排上,形成均压系统; 母环施工:为了使多个设备或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在室内沿墙体四周设置一圈连接母环,母环是闭合的,采用截面积> 50mm2金属板,嵌贴在墙体上,距地面5-10mm,将多个构件,管线设备用导线焊接在母环上;母环按间距5m,连接接地体形成环形均压系统; (三)箝位保护施工 主要包括电涌保护器选择、电涌保护器电源进线端敷设、电涌保护器装位确定、电涌保护器安装; 电涌保护器选择:按照最大运行电压、最大保护水平、最大雷击冲击流、最大标致电流四个因素选择相应保护功率的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电源进线端敷设:两端缆线平直,金属导线在拐弯处为弧度平滑形式; 电涌保护器装位确定:安装在进驻物入口处,靠近被保护设备; 电涌保护器安装:装位确定后进行电涌保护器安装;电涌保护器安装在配电盘上,选用完全相同的sro模块对地排放雷电流保持保护设备等电位。【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一)屏蔽施工 (1)构体屏蔽施工:首先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结构设计为框剪结构,其内在钢筋采用焊接方法进行连接,形成网状,且网络均匀,。并按间距2m设置外格连接点,采用直径3mm钢筋垂直焊接在内在钢筋网格上,每一层面设置2-3个对内电气电子智能设备连接点,同样采用直径3mm钢筋进行垂直焊接;当墙屋基面形成全面覆盖一层眼孔钢丝网进行罩面,其钢丝网罩面与外格连接点进行连接,然后进行墙屋面粉刷;当建筑物内部智能设备、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安装后,与内在连接点进行连接,形成构体屏蔽雷电预控网络体系; (2)线路屏蔽施工:在线缆选择上选用带金属的屏蔽电缆;对没有屏蔽功能的缆线,采用壁厚>2_的金属管道,使缆线从金属管道中穿过,在建筑物入口处,金属管壁与建筑物的钢筋引下线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加君,葛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葛加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