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直升飞机的无轴承旋翼的可分桨叶附连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400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07:05
一种用于直升飞机的无轴承主旋翼的可分桨叶附连件(1),该可分桨叶附连件具有翼型桨叶(2)、柔性梁(3)以及控制套(4),该控制套封装柔性梁(3)的至少主要部分。柔性梁头部(13)、所述控制套(4、22)以及所述翼型桨叶(2)的根部端之间的可分的接合结构是利用可拆除紧固件的机械接合结构。加强连接件(17)设置在控制套(4)的和所述翼型桨叶(2)的相应后缘(9)之间。采用该可分桨叶附连件,能进一步改进从旋翼桨叶向衰减器的摆振运动传递,改进牵引性能和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直升飞机的无轴承主旋翼的可分桨叶附连件(1),该可分桨叶附连件具有翼型桨叶(2)、柔性梁(3)以及控制套(4),该控制套封装柔性梁(3)的至少主要部分。柔性梁头部(13)、所述控制套(4、22)以及所述翼型桨叶(2)的根部端之间的可分的接合结构是利用可拆除紧固件的机械接合结构。加强连接件(17)设置在控制套(4)的和所述翼型桨叶(2)的相应后缘(9)之间。采用该可分桨叶附连件,能进一步改进从旋翼桨叶向衰减器的摆振运动传递,改进牵引性能和操作性。【专利说明】用于直升飞机的无轴承旋翼的可分桨叶附连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直升飞机的无轴承旋翼的可分桨叶附连件,该可分桨叶附连件包括升力产生翼型桨叶、由控制套或扭矩管封装的柔性梁以及在翼型桨叶以及柔性梁和控制套之间形成可分或可释放连接合的连接装置。柔性梁和控制套可连在一起或不连在一起。
技术介绍
在操作过程中,旋翼桨叶在多个方向上偏转并且由此在这些多个方向上经受高负荷。旋翼桨叶必需设计成承受这些高负荷,但同时仍需提供所需要的挠性或铰接度,以使得桨叶能执行拍动、摆振以及俯仰角变化运动。通常,无轴承旋翼的旋翼桨叶在桨叶的、连接于旋翼头部的内端处具有称为柔性梁的结构件。该柔性梁支承桨叶并且将桨叶的离心力传递到旋翼头部中。此外,柔性梁至少包括可挠曲和扭转的柔软或挠性部分或区域,以使得桨叶能经受上述沿拍动方向、摆振方向以及俯仰角方向的运动。柔性梁的可扭转柔软部分设置在可扭转的刚性控制套或扭矩管内,俯仰角控制运动通过该控制套或扭矩管传递至旋翼桨叶的升力产生翼型桨叶部分。翼型桨叶通常从控制套的外端延伸至旋翼桨叶的最外端、即桨叶梢端。旋翼桨叶的振动、尤其是沿摆振方向的摆动须由合适的衰减构件来进行衰减。衰减构件的衰减效率主要取决于翼型桨叶的摆振摆动运动向衰减构件的有效传递。通过桨叶/控制套附连件向衰减构件的力传递的任何软性或缺乏会降低总体产生的衰减效果。为了使得柔性梁/控制套单元和/或翼型桨叶能单独地制造和/或在损坏时进行替换,或者为了使得翼型桨叶能相对于柔性梁/控制套单元枢转和折叠,希望在柔性梁/控制套单元和升力产生翼型桨叶之间提供可分开的或可释放的接合。可分开的或可释放的接合对技术和加工要求较高,因为该接合必须可靠地承载并传递旋翼桨叶转动期间产生的相当高的离心力以及传递由于旋翼桨叶的拍动和摆振运动产生的所有弯矩。旋翼桨叶在桨叶型面的平均翼型翼弦的25%附近具有纵向主负荷轴线,所述主负荷轴线实质上由所述旋翼桨叶的俯仰轴线覆盖。在柔性梁的高度处,桨叶型面的平均翼型翼弦的25%附近的所述纵向主负荷轴线与柔性梁的纵向中间轴线相对应。文献US2008101934A1披露了一种用于向转动桨叶系统的桨叶提供柔性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具有上部弧形表面的上部支承板、具有下部弧形表面的下部支承板以及定位在上部支承板和下部支承板之间的轭架。一实施例包括一种用于向转动桨叶系统的桨叶提供柔性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具有上部弧形表面的上部支承板、具有下部弧形表面的下部支承板以及定位在上部支承板和下部支承板之间并与支承板直接接触的轭架,其中,弧形表面之一是并不形成圆周一部分的非圆形弧。文献EP0315962A2披露了一种直升飞机旋翼桨叶,该桨叶由柔性梁支承以绕转动轴线转动,其中桨叶的俯仰运动是允许的。旋翼桨叶设有用于改变桨距并且衰减桨叶的摆振运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衬套、弹性体枢转件、圆柱形弹性体衰减件以及扭转臂,该衬套位于形成在柔性梁内侧端部处的孔内,弹性体枢转件松散地装配在衬套中,该圆柱形弹性体衰减件安装在柔性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且藉由螺母与弹性体枢转件的上端和下端联接,而扭转臂延伸通过衬套和弹性体衰减件并且使其中间部分连接于弹性体枢转件的中心轴。每个桨距套筒的两端都向外突出超过弹性体衰减件并且固定于封装柔性梁的桨距套筒。因此,甚至在摆振运动施加于旋翼桨叶时,桨距套筒和弹性体枢转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都不会改变。文献US4427340A披露了一种直升飞机旋翼并且更具体地披露了旋翼安装件,该旋翼安装件包含具有弹性平面内约束件的复合纤维强化的一体式轭架。文献US6126398A披露了一种用于直升飞机的无轴承旋翼的旋翼桨叶,该旋翼桨叶具有升力产生翼型桨叶、将翼型桨叶连接于旋翼头部的柔性梁以及封装柔性梁的控制套。柔性梁和翼型桨叶之间的接合是可分开的接合,以使得翼型桨叶能以简单的方式折叠,而同时仍保持接合的较高摆振刚度并减小接合的结构高度。接合由两个连接臂形成,这两个连接臂并排地设置在旋翼桨叶的摆振平面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直升飞机的无轴承旋翼的可分桨叶附连件的改进构造,尤其是提供在翼型桨叶和柔性梁/控制套单元之间的可分或可释放接合,以进一步改进从旋翼桨叶向衰减器的摆振运动传递,改善牵引性能和操作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为可分桨叶附连件提供尤其有效的接合结构。通过如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直升飞机的无轴承旋翼的可分桨叶附连件来实现上述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披露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直升飞机的无轴承主旋翼的可分桨叶附连件包括翼型桨叶,该翼型桨叶具有梢端和根部端以形成该翼型桨叶相对端部。所述翼型桨叶具有从所述梢端至所述根部端的俯仰轴线。该可分桨距附连件还包括柔性梁,该柔性梁包括柔性梁的附连端部。所述柔性梁是可挠曲的,以使得所述翼型桨叶能相对于直升飞机的无轴承主旋翼的旋翼头部进行摆振运动、拍打运动以及俯仰运动。该可分桨叶附连件还包括控制套,该控制套封装所述柔性梁的至少主要部分并且沿着该主要部分延伸。可分的接合结构为柔性梁的所述附连端部在一侧处与所述控制套之间、而在另一侧处与所述翼型桨叶的所述根部端之间提供可分连接。所述接合结构在柔性梁的所述附连端部、所述控制套和/或所述翼型桨叶的所述根部端之间是机械式的,其中可拆除紧固件分别将所述翼型桨叶的所述根部端和所述控制套与柔性梁的所述附连端部进行可拆除地连接。所述可拆除紧固件包括至少一个螺栓。加强连接件设置在控制套的和所述翼型桨叶的相应后缘之间,且所述加强连接件通过可拆除紧固件沿着控制套的和翼型桨叶的相应后缘而安装于控制套和所述翼型桨叶。所述加强连接件关于与后缘成一直线的负荷具有推拉刚度。尤其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加强连接件在翼型桨叶的翼弦方向上离至少一个螺旋的距离最大,这使得摆振运动从翼型桨叶经过可分接合和所述摆振刚度控制套向所述控制套与旋翼头部的交界处的摆振衰减器非耗散地传递。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分桨叶附连件包括至少一个螺栓,该至少一个螺栓设置成垂直于旋翼桨叶的摆振枢转平面定向。在本文中,摆振枢转平面实质上对应于旋翼桨叶的转动平面。本专利技术的桨叶附连件实现如下优点: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螺栓和与桨叶后缘和所述翼型桨叶的控制套后缘对准的所述加强连接件之间在翼型桨叶的翼弦方向上的距离最大,而显著地增大在可分或可释放接合的摆振枢转刚度。所述至少一个螺栓和所述加强连接件的构造使得本专利技术桨叶附连件的集成比设有任何现有技术结构的多个等规格螺栓的结构更容易。所述至少一个螺栓大致与翼型桨叶的俯仰轴线成一直线地位于桨叶附连件的型面的最大厚度附近。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本专利技术可分桨叶附连件型面的延伸宽度处的总体结构高度,同时改进接合的机械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可分桨叶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昆茨费切纳M·鲍尔
申请(专利权)人:尤洛考普特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