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338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它由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和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组成,所述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和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相互垂直布置,且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的出料口与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相连通。物料由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出料端经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进料端进入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进入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物料已呈基本塑化状态,可以避免积料停留时间长而引起分解。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阶梯式双螺杆挤出机具有较佳脱挥、混合和输送效果,可适应当前共混物生产高浓度填充、着色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它由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和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组成,所述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和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相互垂直布置,且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的出料口与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相连通。物料由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出料端经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进料端进入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进入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物料已呈基本塑化状态,可以避免积料停留时间长而引起分解。因此本专利技术阶梯式双螺杆挤出机具有较佳脱挥、混合和输送效果,可适应当前共混物生产高浓度填充、着色体系。【专利说明】一种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主要用于填充改性、功能母粒、色母粒以其共混为特征的掺混、着色和脱除残余低分子物的混合挤出,属于造粒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填充改性、功能母粒、色母粒加工工艺一般是:采用高速旋转混合机将介体及各种助剂与无机物充分掺混、脱水活化,形成半溶团块,然后采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后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完成造粒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的重视,许多改性过程正在向无溶剂化改良,改性材料对一些水性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脱挥要求。另一方面,有时出于某些改性和加工工艺上的要求,在共混物熔体或物流中加入一些低分子化合物以便于介体与其它无机、有机增强填料和各种有助于加工或使被加工混合物具有所需最终性能的各种添加剂进行混炼,而经混炼过程后又需要将这些不需要的可挥发物分离出去。此外,有些工艺要求使用与介体不互溶的低沸之物,将产品中需要的助剂等从共混体中溶解进行分离,如采用现通常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则工艺流程复杂,耗时费力,对生产有着制约,为此这些过程都要求使用新的工艺和对设备进行改造。目前使用的单螺杆挤出机,通常按照螺杆旋转方向,由输料段进入的物料按一定的压缩比压缩,在混炼段进行渗混、分散,其脱挥效果差,需要经过二次或三次重复加工才能完成最终性能的分散、脱挥要求。而使用的双螺杆挤出机,是能够完成各种共混物流体系的渗混均化、脱挥过程的有效设备,但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对物料的剪切作用大,由于物料长时期处在高温高压下,特别是物料在完成各性能后其流体还处在极高的温度下完成挤出,对产品的某些性能等都会有不利的影响,高温挤出的产品密实度差,易二次吸水。同时双螺杆挤出机自洁性差,造成物料停留时间长,分散混合性较差,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因此限制了它们各自在生产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佳脱挥、混合和输送效果的用于高浓度填充、着色体系的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它由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和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组成,所述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和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相互垂直布置,且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的出料口与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包括驱动电机1、联轴器1、齿轮箱1、喂料装置和输送混合装置I,所述输送混合装置I由筒体I和设置于筒体I内的螺杆芯轴组成,所述螺杆芯轴上设置有螺纹元件和捏合元件,所述捏合元件位于螺纹元件前方,所述螺杆芯轴前端与齿轮箱I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I通过联轴器I与齿轮箱I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喂料装置设置于筒体I前端顶部,所述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包括驱动电机I1、联轴器I1、齿轮箱I1、输送混合装置II和挤出切料装置,所述输送混合装置II由筒体II和设置于筒体II内的螺杆组成,所述螺杆前端与齿轮箱II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II通过联轴器II与齿轮箱II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挤出切料装置设置于筒体II后端,所述筒体I后端与筒体II前部相连通。所述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直径为,螺杆有效长径比为40,螺杆中心距为52mm,螺纹啮合深度11mm,螺距44_72mm双头;所述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直径为,螺杆有效长径比为7,单头。所述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出料端安装有断料刀片。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出料端与第二阶单落单挤出机的进料端之间设置过滤排气连接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它具有较佳脱挥、混合和输送效果,可适应当前共混物生产高浓度填充、着色体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结构示意图。其中: 驱动电机Ii 联轴器12 齿轮箱13 喂料装置4 脱挥排气口 5 筒体16 捏合元件7 螺纹元件8 螺杆芯轴9 驱动电机IIlO 联轴器IIll 齿轮箱Π12 螺杆13 挤出切料装置14 筒体1115。【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f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造粒螺杆挤出机,它由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和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组成,所述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和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相互垂直布置,且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的出料口与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包括驱动电机I1、联轴器12、齿轮箱13、喂料装置4和输送混合装置I,所述输送混合装置I由筒体16和设置于筒体16内的螺杆芯轴9组成,所述螺杆芯轴9上设置有螺纹元件8和捏合元件7,所述捏合元件7位于螺纹元件8前方,所述螺杆芯轴9前端与齿轮箱1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Il通过联轴器12与齿轮箱13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喂料装置4设置于筒体16前端顶部。本实施方案使用的螺杆直径为,螺杆有效长径比为40,筒体I 6分九段控温,螺杆中心距为52mm,螺纹啮合深度11mm,螺距44_72mm,螺杆头数2。筒体I 6顶部设置喂料装置4 一个,脱挥排气口 5三个。所述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包括驱动电机1110、联轴器1111、齿轮箱1112、输送混合装置II和挤出切料装置14,所述输送混合装置II由筒体1115和设置于筒体1115内的螺杆13组成,所述螺杆13前端与齿轮箱1112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IIlO通过联轴器IIll与齿轮箱1112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挤出切料装置14设置于筒体1115后端,所述筒体16后端与筒体1115前部相连通。本实施方案使用了螺杆直径为,螺杆有效长径比为7,筒体II分二段控温,螺杆头数I。所述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出料端可安装或不安装断料刀片,具体视物料而定。并在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出料端与第二阶单落单挤出机的进料端之间设置过滤排气连接罩。工作原理: 根据工艺要求设置第一阶、第二阶各区段温度,升温达到设置温度时,启动电机,按一定量将粉体及混合体加入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中,在前五段筒体内高压预混和后,共混流体流到第六段排气口进行预脱挥,可脱除50%~60%的挥发份,共混流体到第九段排气口时进行二次真空排气,可脱除30%~40%的挥发份。脱除了挥发份的流体通过输送螺纹元件送入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其间完成最后少量挥发份的脱除,进入第二阶的半塑化物体,低温高压从出料口至挤出造粒系统,完成整个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阶梯式螺杆 挤出机是一种有效的生产设备,它是通过螺杆功能,使共混物流体处在高压掺混、分散、熔炼及高于挥发性成份温度的状态下,进行一个和多个排气段,在此压力突然降低或呈负压时,低沸之物、水分子及低分子物急剧气化,冲破熔体包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川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苏达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