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843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它包括操作台、减速机、捏炼室、捏炼转子、翻转马达、加压气缸、浮锤、控制电箱和驱动电机;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两个支架,两个支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捏炼室,所述捏炼室悬空设置,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翻转马达,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速比齿轮,所述速比齿轮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捏炼室的上方设置有加压气缸,所述加压气缸的底部设置有浮锤;所述转轴两侧均设置有捏炼转子,所述捏炼转子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叶片和小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压性能好,翻转便捷,提高了控温稳定性,提高了捏炼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Pressure reversible high efficiency knea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
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
技术介绍
捏炼机用于橡胶、塑料的塑炼和混炼,也适用于对粘稠物料进行混合和捏合。现有技术中捏炼机的结构复杂,加压性能差,且现有的捏炼机注重搅拌剪切功能的同时忽略了温控性能,如果对捏炼室内进行搅拌的物料没有及时控制温度的话,会大大影响捏炼效率,因此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提高捏练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它包括操作台、减速机、捏炼室、捏炼转子、翻转马达、加压气缸、浮锤、控制电箱和驱动电机;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两个支架,两个支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捏炼室,所述捏炼室悬空设置,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翻转马达,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速比齿轮,所述速比齿轮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捏炼室的上方设置有加压气缸,所述加压气缸的底部设置有浮锤;所述转轴两侧均设置有捏炼转子,所述捏炼转子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叶片和小叶片。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所述加压气缸的外部一侧还设置有控制电箱。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所述转轴与捏炼室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进行端面密封。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所述转轴内部设有一格空心内管,所述内管内设有一个导流板,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内管的一端齐平,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不到达内管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循环口。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所述转轴两侧的大叶片与小叶片位置相对应,所述内管的小叶片远离循环口的一侧设置为入水口。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所述大叶片内部设有一个大空腔,所述大叶片的边缘设置有大刀口,所述大叶片一端的侧面与小叶片连接,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导流口;所述小叶片的内部设置有小空腔,所述小叶片的边缘设置有小刀口,所述小叶片与大叶片的接触面设置为流通口,便于冷却水流通,所述小叶片的底部设置有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压性能好,翻转便捷,并通过设计捏炼转子的结构,在两侧分别布置相反对称的连通的两个叶片,其中一个小叶片作为流通管道,提高了其剪切效率,使得物料分散更加均匀,通过设计捏炼转轴和捏炼转子的连通结构,达到其本身形成一个简单的回流的循环通道,使冷热水循环效率高,且可以同时充满捏炼转轴和转子,大大增加了冷热水与捏炼物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色母料的控温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捏炼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捏炼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操作台1、减速机2、联轴器3、速比齿轮4、转轴5、内管5.1、导流板5.2、循环口5.3、捏炼室6、捏炼转子7、大叶片7.1、大空腔7.11、大刀口7.12、导流口7.13、小叶片7.2、小空腔7.21、小刀口7.22、流通口7.23、密封圈8、翻转马达9、加压气缸10、浮锤11、控制电箱12、驱动电机13。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3,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它包括操作台1、减速机2、捏炼室6、捏炼转子7、翻转马达9、加压气缸10、浮锤11、控制电箱12和驱动电机13。所述操作台1上设置有两个支架,两个支架上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贯穿捏炼室6,所述捏炼室6悬空设置,所述转轴5的一端设置有翻转马达9,所述转轴5的另一端连接有速比齿轮4,所述速比齿轮4连接有联轴器3,所述联轴器3与减速机2连接,所述减速机2与驱动电机13连接。所述捏炼室6的上方设置有加压气缸10,所述加压气缸10的底部设置有浮锤11,所述加压气缸10的外部一侧还设置有控制电箱12。所述转轴5与捏炼室6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8,进行端面密封。所述转轴5两侧均设置有捏炼转子7,所述捏炼转子7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叶片7.1和小叶片7.2。所述转轴5内部设有一格空心内管5.1,所述内管5.1内设有一个导流板5.2,所述导流板5.2将内管5.1一分为二,所述导流板5.2的一端与内管5.1的一端齐平,所述导流板5.2的另一端不到达内管5.1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循环口5.3。所述转轴5两侧的大叶片7.1与小叶片7.2位置相对应,所述内管5.1的小叶片7.2在前的一侧设置为入水口。所述大叶片7.1内部设有一个大空腔7.11,所述大叶片7.1的边缘设置有大刀口7.12,所述大叶片7.1一端的侧面与小叶片7.2连接,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导流口7.13;所述小叶片7.2的内部设置有小空腔7.21,所述小叶片7.2的边缘设置有小刀口7.22,所述小叶片7.2与大叶片7.1的接触面设置为流通口7.23,便于冷却水流通,所述小叶片7.2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工作原理:冷热水从导流板5.2的一侧进入内管5.1,然后经过同侧的小叶片7.2底部的开口,进入小叶片7.2的小空腔7.21,然后经过流通口7.23进入大叶片7.1内的大空腔7.11,充满大空腔7.11后通过导流口7.13回到内管5.1内,从循环口5.3流向另一侧,另一侧的返回流向同理。捏炼转子装置操作时,两侧的相反方向设置的大叶片7.1和小叶片7.2边缘的刀口进行搅拌剪切,双向两侧同时进行,增强了剪切力,提高了捏炼效率。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操作台(1)、减速机(2)、捏炼室(6)、捏炼转子(7)、翻转马达(9)、加压气缸(10)、浮锤(11)、控制电箱(12)和驱动电机(13);/n所述操作台(1)上设置有两个支架,两个支架上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贯穿捏炼室(6),所述捏炼室(6)悬空设置,所述转轴(5)的一端设置有翻转马达(9),所述转轴(5)的另一端连接有速比齿轮(4),所述速比齿轮(4)连接有联轴器(3),所述联轴器(3)与减速机(2)连接,所述减速机(2)与驱动电机(13)连接;/n所述捏炼室(6)的上方设置有加压气缸(10),所述加压气缸(10)的底部设置有浮锤(11);/n所述转轴(5)两侧均设置有捏炼转子(7),所述捏炼转子(7)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叶片(7.1)和小叶片(7.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操作台(1)、减速机(2)、捏炼室(6)、捏炼转子(7)、翻转马达(9)、加压气缸(10)、浮锤(11)、控制电箱(12)和驱动电机(13);
所述操作台(1)上设置有两个支架,两个支架上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贯穿捏炼室(6),所述捏炼室(6)悬空设置,所述转轴(5)的一端设置有翻转马达(9),所述转轴(5)的另一端连接有速比齿轮(4),所述速比齿轮(4)连接有联轴器(3),所述联轴器(3)与减速机(2)连接,所述减速机(2)与驱动电机(13)连接;
所述捏炼室(6)的上方设置有加压气缸(10),所述加压气缸(10)的底部设置有浮锤(11);
所述转轴(5)两侧均设置有捏炼转子(7),所述捏炼转子(7)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叶片(7.1)和小叶片(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气缸(10)的外部一侧还设置有控制电箱(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捏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与捏炼室(6)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川胡玲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苏达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