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瓶机的开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00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瓶机的开合模机构,其主要是于吹瓶机的机台上以可相对左右滑动地设置两个模座,并于机台上以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一个底模座,各模座与机台之间均以一肘节组连结,各肘节组分别与第一连杆组枢接,而底模座则与第二连杆组枢接,且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由一凸轮组分别驱动。如此,可由凸轮组带动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动作,以驱动两个模座与底模座同步动作,使开合模的动作更加精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瓶机的开合才莫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瓶机的开合模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但动 作精确的开合模机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4与图5,是传统吹瓶机开合模的结构示意图。该开合模结构是 在一机台81上设置一对可滑动的模座82、 83,所述模座82、 83的外侧面与机 台81之间均连结一连杆才几构84、 85,所述各连杆4几构84、 85分别由一油压缸 86、 87驱动,/人而使二才莫座82、 83可相对位移。而于该二才莫座82、 83之间另 设有一底模座88,该底模座88则由另一油压缸89驱动作上、下位移,而模具 9的左半模91与右半模92分别结合于该二模座82、 83,底模93则结合于底模 座88上。使该开合才莫结构可由三支油压缸86、 87、 89分别驱动二模座82、 83 及底模座88位移进行开合模的动作。图4所示为合模时的状态,图5所示为开 模时的状态。由于前述的开合^^莫结构是由二支油压缸86、 87分别驱动^t座82、 83作相 对位移,并由油压缸89驱动底才莫座88作上下位移,^f旦是油压缸86、 87、 89 的动作是透过油压泵浦来启动,其作动的频率不易调节到一致可能会有差 异,容易发生某个动作延迟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到吹瓶机开合模的效率及 精确度。尤其目前吹瓶机的作业效率日渐提升,每分钟开合模的次数甚至可能高 达数十次, 一旦两支油压缸的作动时间延迟或是作动的步调点不一致,都将 会影响到整个吹弁瓦^L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到吹塑产品的成品率。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业内也有相关的改进设计被提出,如德国专利 DE19807582号r塑料容器之吹塑成形机(Blow-molding machine for production of plastic containers)」专利,其所揭露的结构是在一机台上滑动设 置一对架体,而各架体则分别可供一半模设置,且各架体与机台之间由一肘节组连结,各肘节组的肘节点分别由一致动器(如气压缸或油压缸)所连动, 且该二致动器是由一五连杆组所带动,而该五连杆组的中段连杆结合有一第 一滚轮,该第一滚轮则被设置于一第一凸轮槽中。如此,于该第一凸轮槽被 上下位移时,能带动该五连杆组的中段连杆左右位移,使五连杆组向外枢摆 或向内枢摆进而连动该二致动器,使该二肘节组被带动,让该二架体相对位 移。另外,在该二半模之间设有一底模,该底模被一第二滚轮所连动,而该 第二滚轮则被设置于另一第二凸轮槽之中。如此,于该第二凸轮槽被左右位移时,能带动该底模上下移动。从而,使该二架体能同步带动两个半模位移, 并配合底模的位移进行开合模的动作。前述DE19807582号专利虽能借由二肘节组、二致动器、五连杆组及第 一、二滚轮与第一、二凸轮槽的繁复连动,来克服传统技术中油压缸作动时 间延迟与时间点不 一致的问题,而达到使两个架体同步带动两半模进行开合 模的目的。但是其整体结构组成十分复杂,这会影响开合;f莫动作的准确性。再者,带动两架体左、右位移的第一凸轮槽是被驱动而作上、下位移的; 而带动底模上、下位移的第二凸轮槽则是被驱动作左、右位移的。该第一凸 轮槽与第二凸轮槽是由不同的动力源驱动作不同方向的位移,这可能会导致 底模与两架体间不能同步作动的问题,因此仍有再加以改进之必要。而PCT专利公告第WO2007028909号之「容器制造装置的线性模具组INSTALLATION"申请案中则揭露了另 一种开合模机构,其是在机台中滑 设一对架体,而每个架体分别设置一半模,该二架体由一第一滚轮与一第一 随动件组所同步驱动作左、右的相对位移,而于两半模之间设有一个底模, 该底模则是由一第二滚轮与一第二随动件组驱动作上下位移,另外在两个架 体外侧分别设置一组锁模机构,该锁模机构系由第三滚轮与第三随动件组驱 动作上下位移,使该二架体处于合模状态时,由该锁模机构抵紧两个架体而 达到锁模的效果。如此,由于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与第三滚轮为同轴设置, 因此能达到开合模动作精确的效果。但是在前述的WO2007028909号专利案中,由于整个结构中缺乏如 DE19807582号专利的肘节组结构,无法在合模时藉由肘节组来达到锁模的动作。因此需要于两架体外侧分别设置一组锁模机构,来达到确保合模效果 的作用。但是如此一来,整体的结构便需要由三组滚轮、五组随动件组(分 别需要两组第 一随动件组及第三随动件组,才能同步带动两架体及两锁模机 构动作),才能达成所需动作,这将使得整个开合模的机构构件多、连接关 系复杂,这样不但造成制造及组装上的因难,而且还会造成在日后使用维护 上的不^更。因此,如何能设计出开合模动作精确,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护容 易的开合模机构便成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吹瓶机的开合模机构, 其由一个凸轮组分别带动两连杆组,分别驱动两个模座及底模同步动作,使 开合模的动作精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吹瓶机的开合模机构,其是在吹瓶机的 机台上设置可相对左右滑动的二模座,以及一可上下滑动的底模座,各模座 与机台之间均通过一肘节组连结,该二肘节组分别与一第一连杆组枢接,而 该底模座则与 一第二连杆组枢结,且所述第 一连杆組与第二连杆组均由 一凸 库仑组驱动。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组具有一第一架体,该第一架体的两端分別枢接一 左连杆与 一右连杆,且该左连杆与右连杆的另 一端则分别枢接于该二肘节 组,而所述凸轮组对应第 一连杆组分别具有同轴设置的一第 一凸轮与 一第二 凸轮,且该第一架体对应该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分别枢设有一滚轮。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组具有一第二架体,该第二架体枢接有一连杆,该 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底模座,而所述凸轮组对应该第二连杆组分别具有 同轴设置的一第三凸轮与一第四凸轮,且该第二架体对应该第三凸轮与第四 凸轮分别枢设有一滚轮。其中,所述各肘节组至少具有相互枢接的一第一臂与一第二臂,该第一 臂与第二臂的另 一端分别枢接于模座与机台,且该第一臂与第二臂的枢接处 与该第一连杆组枢接,而且该二模座于合模状态时,该第一臂与第二臂系位 在同一直线上。其中,所述第一架体对应所述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分别延设一用以枢设 所述滚轮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架体对应该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分别延伸有一用以枢设所述滚轮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连杆在合模状态时位于同 一直线上。 本技术是由凸轮组带动第一连杆组及第二连杆组分别驱动连结两模座的肘节组及底模座一起动作,彻底解决了以往开合模动作不精确的问题,整个传动部份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较也明显简化许多,而且因其所需构件较少而使得制造及维护更容易。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l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D是本技术凸轮组带动第一连杆组驱动两模座的系列 动作示意图。图3A至图3C是本技术凸轮组带动第二连杆组驱动底模座的系列 动作示意图。图4是传统吹瓶机开合模结构的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5是传统吹瓶机开合模结构的开模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C,揭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请参阅图l所示,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开合模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瓶机的开合模机构,其是在吹瓶机的机台上设置可相对左右滑动的二模座,以及一可上下滑动的底模座,其特征在于:各模座与机台之间均通过一肘节组连结,该二肘节组分别与一第一连杆组枢接,而该底模座则与一第二连杆组枢结,且所述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均由一凸轮组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谕
申请(专利权)人:铨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