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式会社TISM专利技术

株式会社TISM共有9项专利

  • 课题在于避免因下缝线要因而产生加绕线迹。旋梭(3)具有:收纳下缝线线轴的线轴壳体(40);内旋梭(50);以及外旋梭(60),在内旋梭的上部前表面设置有落针孔(51)。在内旋梭的上部前表面,在从落针孔偏向外旋梭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例如相对...
  • 课题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及控制而避免加绕线迹的产生。压脚装置(21)具有:按压部件(22),其与缝纫动作同步地上下移动而按压被缝制物;以及引导体(23),其设置于该按压部件的下端。在引导体设置敞开部(29)以允许上缝线朝向旋梭(3)的旋转...
  • 课题在于避免因下缝线要因而产生加绕线迹。针板(19)具有针孔(19a)、以及与该针孔连通的引导孔(31),该引导孔靠近缝纫机的前表面并且比缝针的上下移动路线更靠近旋梭的旋转方向地偏位配置。并且,针板在针孔的近前侧具有从引导孔(31)向旋...
  • 课题在于对用于避免加绕线迹的控制条件进行可变设定。根据CPU101执行的程序,进行由如下步骤构成的迂回控制,即,判定形成下一个线迹的方向是否属于与加绕线迹对应的规定区域,在判定为是该规定区域时,使保持有被缝制物的保持体(5)移动,从而使...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进行混合存在有不同的缝纫动作模式的缝纫的情况下,使缝纫动作模式的切换时的处理实现迅速化。由缝纫数据提供单元(101、103、B1~B4)提供混合存在有不同的缝纫动作模式的缝纫数据。缝纫机基于该缝纫数据以混合存在有不同...
  • 具有线引导体(20),其安装于能够与缝纫机的缝制动作同步地上下移动的升降部件的下端,用于将线材(C)引导至落针位置。线引导体包含向前方延伸的筒状部(20e)、和将从该筒状部的前端导入而从该筒状部的后端导出的线材引导至落针位置的主体部(2...
  • 在升降部件(升降杆(12))的下端安装有线引导体(20),通过与缝制动作同步地使该升降部件上下移动,从而经由该线引导体(20)将线材(C)引导至落针位置,将线材缝制于被缝制材料上。线切割装置(40)具有切割单元(50),并且在缝制动作中...
  • 在开始线材的缝制时,首先,使缝针以及线引导体下降,由此,利用下降的缝针刺入通过线引导体的孔的线材的部分而落入至所述被缝制材料上。然后,通过在保持下降后的该线引导体的下限位置的状态下使缝针多次动作,从而通过多个线迹将所述线材的部分缝制固定...
  • 一种穿孔装置,具有穿孔机头、真空装置(50)、吸引流路以及吸引切换装置(V)。穿孔机头包括穿孔工具和进行上下运动的多个中空棒,穿孔工具分别设置在中空棒的前端并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通孔。真空装置(50)对由穿孔机头的穿孔处理所产生的冲裁废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