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TISM专利>正文

穿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28517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8:11
一种穿孔装置,具有穿孔机头、真空装置(50)、吸引流路以及吸引切换装置(V)。穿孔机头包括穿孔工具和进行上下运动的多个中空棒,穿孔工具分别设置在中空棒的前端并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通孔。真空装置(50)对由穿孔机头的穿孔处理所产生的冲裁废料进行吸引。吸引流路通过穿孔工具的通孔与真空装置(50)之间。吸引切换装置(V)以使吸引流路仅与多个中空棒中的进行穿孔处理的中空棒连通的方式来变更吸引流路的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穿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孔装置。
技术介绍
在被加工物上进行刺绣或穿孔处理的刺绣缝纫机众所周知。例如,国际公开第2015/076389号所公开的刺绣缝纫机,具有:刺绣机头,具有多根针;穿孔机头,具有多根冲头;以及框体。刺绣机头与穿孔机头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并排设置。框体在缝纫机作业台上保持皮革片等被加工物。在进行刺绣时以及穿孔处理时,框体向前后左右移动。图11~14示出具有这种穿孔机头的刺绣缝纫机。如图11所示,刺绣缝纫机具有2个由刺绣机头S和用于进行穿孔处理的穿孔机头P构成的组合。刺绣机头S与穿孔机头P相邻,并设置在刺绣缝纫机主体1的上机架2的前表面。刺绣机头S能够通过选择多个彩线中的任一彩线来进行缝纫,从而实现多色刺绣。在各刺绣机头S的下方,在下机架4上配置有梭床3,该梭床3具有与针配合动作来进行缝纫的公知的梭子。另外,在各穿孔机头P的下方,承受冲头(穿孔工具)8(参照图12、13)的承受座5也同样地配置在下机架4上。如图12所示,穿孔机头为将公知的刺绣机头S的针杆盒中的天平及线道等去除之后的结构。与刺绣机头S同样地,穿孔机头P具有能够升降的多个针杆6。由设置在上机架2的前表面的更换装置7(参照图11)选择的针杆6被切换至使用位置。针杆6是中空的,在各针杆6的下端分别安装有代替缝纫针的冲头(穿孔工具)8。此外,由于穿孔机头P的针杆6上没有安装缝纫针,所以,以下将其称为升降杆。如图13所示,冲头(穿孔工具)8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8a。在通孔8a的下端的内周缘形成有穿孔刃8b。在冲头(穿孔工具)8的上端形成有安装部8c。将安装部8c嵌入升降杆6的下端,并通过对针夹9的螺钉10进行紧固来将冲头(穿孔工具)8固定在升降杆6上。可以更换孔形状或大小不同的各种冲头(穿孔工具)8。如图12所示,在各升降杆6的上端,分别安装有用于从冲头(穿孔工具)8的通孔8a排出冲裁废料的管11。参照图11,各管11由设置在上机架2的上表面的线架12支撑。各管11从穿孔机头P向上方延伸,超过线架12的上表面而延伸至后侧,并向下方延伸。如图14所示,在线架盘13的上表面后方位置,与各穿孔机头P相对应地设置有集管块(manifoldblock)14。在集管块14的后侧部,形成有与穿孔机头P的升降杆6数量相同的连接口(未图示)。各管11与各连接口连接。在管连接口的相反一侧的前侧部,连接有分支软管15。而且,各分支软管15与软管主管16连接,软管主管16与真空装置50连接。因此,由各穿孔机头P的穿孔处理所产生的冲裁废料通过真空装置50的吸引而穿过由冲头(穿孔工具)8的通孔8a、升降杆6的中空部、管11内、分支软管15内以及软管主管16内所构成的吸引流路,从而被排出至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的冲裁废料排出方法中,也对进行穿孔处理的冲头以外的冲头(即停止状态的冲头)进行吸引。因此存在吸引流路的气密性低、真空装置50中的吸引效率差的问题。而且,存在随着穿孔机头的增加,吸引力大幅下降的问题。因此,一直以来,需要一种穿孔装置,该穿孔装置在通过穿孔工具排出冲裁废料时的吸引流路的气密性高,由此使真空装置的吸引效率高。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穿孔装置具有穿孔机头、吸引装置、吸引流路、吸引切换装置。穿孔机头包括穿孔工具和进行上下运动的多个中空棒,所述穿孔工具分别设置在该中空棒的前端并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通孔。吸引装置对由穿孔机头的穿孔处理所产生的冲裁废料进行吸引。吸引流路通过设置于穿孔工具的通孔与吸引装置之间。吸引切换装置以仅对多个中空棒中的进行穿孔处理的中空棒进行吸引的方式变更吸引流路。因此,不对多个中空棒中的不进行穿孔处理的中空棒进行吸引。因此,能够使吸引装置的吸引力集中在进行穿孔处理的中空棒中。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在排出由穿孔工具所产生的冲裁废料时的吸引流路的气密性,并且提高吸引装置的吸引效率。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吸引切换装置可以具有流路切换机构,所述流路切换机构根据多个中空棒中的被选择的中空棒来切换吸引流路。由此,能够仅对多个中空棒中的进行穿孔处理的中空棒进行吸引。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吸引切换装置还可以具有接触分离切换机构。接触分离切换机构位于由流路切换机构切换的吸引流路的中间部位。接触分离切换机构通过在吸引流路的流路延伸方向上往复移动,来在吸引流路与被选择的所述中空棒连接的状态以及分离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在吸入流路与被选择的中空棒物理地连接与分离之间进行切换。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在通过接触分离切换机构使吸引流路分离的状态下,流路切换机构切换为与多个中空棒中的被选择的中空棒相对应的吸引流路。因此,与以不分离的方式进行切换的结构相比,该结构能够防止抵接构件的磨损,并能够降低驱动源等所承载的负荷。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特征,流路切换机构可以具有连接构件和转动构件。连接构件具有配置在圆弧上的多个连接口。转动构件具有吸引口,通过以该圆弧的中心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来使该吸引口与多个连接口中的一个连接口连通。因此,该结构能够比直线状地配置多个连接口的结构更紧凑。进而,流路切换机构利用驱动源的旋转轴来进行吸引口相对于多个连接口的切换。因此,流路切换机构无需采用复杂的结构便能够变得紧凑。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吸引切换装置还可以具有接触分离切换机构。接触分离切换机构通过使转动构件沿着与其转动中心相同的轴进行往复移动,来在各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吸引口的连接和分离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设置在吸引口上的抵接构件垂直地压抵在连接口上。由此,能够使吸引口与连接口无间隙地连接,从而保持气密性。此外,与以不将吸引口与连接口分离的方式进行切换的结构相比,该结构能够防止抵接构件的磨损,并能够降低驱动源等所承载的负荷。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可以针对每个所述穿孔机头设置所述吸引切换装置。因此,该结构能够灵活地应对穿孔机头的数量的变更,也能够维持吸引处理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中的吸引切换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吸引切换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吸引切换装置的放大俯视图。图4是吸引切换装置在接触分离切换单元运转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5是吸引切换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吸引切换装置在流路切换单元的转动臂位于最右侧的连接口的状态下的示意图。图7是吸引切换装置在流路切换单元的转动臂位于最左侧的连接口的状态下的示意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中的吸引切换装置的侧视图。图9是吸引切换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10是吸引切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具有穿孔机头的现有的刺绣缝纫机的主视图。图12是现有的穿孔机头的主视图。图13是现有的穿孔机头的升降杆以及冲头(穿孔工具)的纵剖视图。图14是现有的吸引流路的局部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图10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穿孔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穿孔机头,包括穿孔工具和进行上下运动的多个中空棒,所述穿孔工具分别设置在该中空棒的前端并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通孔;/n吸引装置,对由所述穿孔机头的穿孔处理所产生的冲裁废料进行吸引;/n吸引流路,通过设置于所述穿孔工具的通孔与所述吸引装置之间;以及/n吸引切换装置,以仅对所述多个中空棒中的进行穿孔处理的中空棒进行吸引的方式来变更所述吸引流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5 JP 2017-0858481.一种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穿孔机头,包括穿孔工具和进行上下运动的多个中空棒,所述穿孔工具分别设置在该中空棒的前端并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通孔;
吸引装置,对由所述穿孔机头的穿孔处理所产生的冲裁废料进行吸引;
吸引流路,通过设置于所述穿孔工具的通孔与所述吸引装置之间;以及
吸引切换装置,以仅对所述多个中空棒中的进行穿孔处理的中空棒进行吸引的方式来变更所述吸引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切换装置具有流路切换机构,所述流路切换机构根据所述多个中空棒中的被选择的中空棒来切换吸引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切换装置具有接触分离切换机构,在由所述流路切换机构切换的吸引流路的中间部位,所述接触分离切换机构通过在所述吸引流路的流路延伸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来在所述吸引流路与被选择的所述中空棒连接的状态以及分离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孔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胜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TISM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