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简介: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冬套种木薯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选地整畦、S2:种植、S3:套种、S4:施肥管理、S5:病虫害防治。所述的栽培方法田间管理易操作,土地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采收产品产量高,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专利技术说明:
技术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冬套种木薯的栽培方法。背景技术天冬,又名天门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常用于治阴虚发热、肺痈、消渴等病症,《月华于本草》载其“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天冬含有天门冬素、B~固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糠醛衍生物等成分,具有升高血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能够起到抗癌、抗菌、抗肿瘤等功效。天冬一般经采挖、冲洗、晾晒后作为一种中药材使用,也可进行深加工制成天冬酒、天冬蜜饯食品。由于天冬镇咳祛痰功效显著,往往经加工或制成中成药销售。广西是天冬的主要产地之一,天冬的种植主要集中在玉林、南宁周边以及桂西北地区。广西野生天冬资源蕴藏量原来较为丰富,但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医行业的发展,作为一种重要中药材的天冬因其药效好、经济价值高,已经遭受到破坏性开挖,目前部分野生天冬产地的天冬资源已处于枯竭或濒临枯竭状态。相关统计显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全区天冬年收购量还仅为150~200吨,而到了九十年末至本世纪初,年收购量上涨至500~600吨,量大的年份达850吨以上。自2005年始,天冬首次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销势转快,价格大幅度上扬。目前天冬人工栽培主要以农民小规模种植为主,由于缺少充足的优质天冬种苗资源,导致农民所种植的天冬品种良莠不齐,加之种植方式粗放,导致天冬年亩产量低,仅为200~300公斤左右。因此,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快速、高效地繁育优质天冬品种,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目前,关于天冬栽培的专利较少,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天冬的栽培方法”(专利申请号:201410576488.2)公开了一种通过喷施专用配方肥以提高天冬产量的栽培方法;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富钼天冬的栽培方法”(专利申请号:201610508027.0)公开了一种通过喷施含钼配方肥,使种植的天冬发育快、返青快、叶色浓绿的种植方法。但是目前已公开的专利文献中,尚无描述天冬从栽培、田间管理、防病虫害管理的专利文献。天冬的种植周期较长,通常为2~3年,且年限越长,采收的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越高。因此,利用种植天冬的土地合理套种其它品种的经济作物,是一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冬套种木薯的栽培方法,以实现天冬的高产种植及土地的充分利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S1:选地整畦: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地作栽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