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科技前沿>正文

中国遭遇专利“大而不强”尴尬

访问: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5:51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年度报告《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显示,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达到110.1864万件,占全球总量近40%,超过美国与日本之和。但伴随这一巨大专利申请量而来的,却是中国专利大而不强的现状尴尬和持久思考。那么,在中国专利世界第一和每每因为不懂国际专利游戏规则而成为被告、输家之间,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100万件的背后

WIPO总干事高锐表示:中国的数字超乎寻常,是全球首个一年内受理专利申请超过100万件的国家。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李顺德接受采访时分析,专利数量的显著提升与我们创新成果的增加、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加分不开。

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5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的统计,2015年专利申请受理量同比增长18.5%。其中,发明专利增长18.7%

大而不强差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去年收到的100多万件专利申请中,只有4.2万余件申请了国际专利。从这一数据可看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竞争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的专利含金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高科技领域的重大发明还比较少,李顺德说,专利的影响力要看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要看它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多大,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成为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到2015年我国已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专利国。然而,在专家们看来,我国离知识产权强国还有较大的距离。

专利战要先学规则

在本次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里,来自中国的华为和中兴通讯都成为了全球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曾经对国内专利密集型产业做过统计。数据显示,通讯企业是我国专利发展的领军行业。而十年前,这个行业的中国企业却被国际同行的专利战打得晕头转向


过去我们的企业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只有挨打的份,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有能力还击、甚至主动出击了。李顺德说。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专利就是底气,李顺德认为,它决定了企业的产品、技术以及复杂国际环境中的自信。正因此,虽然对企业来说,从研发到申请专利的资金投入不少,仅申请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这却是企业最不该省的一笔钱。

中国高新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做好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建立起技术壁垒,才能最大程度享受高技术带来的高收益。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专利建立在研发的基础上,但除了研发投入以外,如何挑选、申报专利也是一门学问。专家认为,在鼓励研发人员写专利、报专利的同时,选专利也至关重要,逐步学会运用游戏规则,趋利避害,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竞争的第一步。(据《科技日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