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简介: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机理而提供的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炙黄芪90~350g、炒白术60~120g、防风80~160g、白芷30~120g、乌梅肉60~120g、银柴胡50~100g、荆芥80~160g、辛夷50~160g、炒苍耳30~90g、细辛15~90g、蝉蜕30~60g、麻黄15~120g、甘草25~160g,蜂蜜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
专利技术说明:
技术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特别是供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背景技术祖国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织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三 个:①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②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③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临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属中医的“鼻鼽”范畴。西医以避免过敏原接触,使用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变应原减敏疗法等为治疗原则,有一定疗效,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治疗此病的方法颇多,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文献记载,《灵枢• 经脉篇》“实则鼽窒,头背痛。”东汉• 华佗《中藏经》曰: “肺实则鼻流清涕”。论述了平素高粱厚味,伤及脾胃,脾胃生化乏源,肺气不足,而脾虚痰湿内聚,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故反复发作鼻塞喷嚏。肺气虚弱,风寒外袭 《素问• 金匮真言论》言: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指出了肺与鼻的密切关系,所以肺的生理功能异常,将导致鼻功能的异常。《灵枢• 本神》言: “肺气虚则鼻塞不通。”肺在体合皮,主宣发肃降,输布卫气,宣散水谷精微和精液。若肺气虚,则卫表不固,腠理不密,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肺受寒邪,肺气不得通调,鼻为肺窍,肺气不宜,鼻窍不利; 正邪相争,祛邪外出,则鼻痒、喷嚏频作; 又肺在液为涕,肺气虚,风寒外袭,肺失清肃,上犯鼻窍,津液外溢则清涕不断。如《诸病源候论》: “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又《灵枢• 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气虚,宗气衰少,鼻失濡养,则发生嗅觉障碍,不能知香臭也。脾气虚弱,痰湿困阻,水湿犯鼻 《素问• 玉机真脏论》言: “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肺气无以充养,鼻窍不荣,肺失宣降,津液停聚,致水湿浊邪上犯鼻窍而致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盖脾主运化水液,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则水液内停,日久聚湿成痰,停聚于肺,痰湿内困,循经上犯鼻窍,故鼻塞不通,流清涕不止。又《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然宗气又为脾运化水谷之精微与肺吸之清气相和而成,若脾气虚,则宗气不足,发生嗅觉障碍。临床诊断: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二项以上( 含2 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