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简介: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薇甘菊的培养:截取一段薇甘菊,将其置于水中,然后放在室内向阳处培养10~20天,待其长出须根;2)亚甲基蓝的吸附:选取须根为8~12cm,重量均匀的薇甘菊,将其插入装有待处理印染废水的处理池中,每升印染废水中插入至少4株薇甘菊,吸附时间为1~7天,得到经过吸附的薇甘菊和经过处理的印染废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薇甘菊去除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美学价值高、处理费用低廉的优点,不产生二次污染,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同时为薇甘菊的生物质资源再利用以及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建立水体植物修复可行性提供相关支持和依据。
专利技术说明:
技术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方法。背景技术印染行业是重污染行业之一,是废水治理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亚甲基蓝广泛存在于印染废水中,这类含亚甲基蓝的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亚甲基蓝能够对人和动物的眼睛、皮肤产生不可恢复的损害,轻者严重不适或过敏,重者致癌。此外,亚甲基蓝还会造成心率上升、呕吐、休克、黄疸病以及组织坏死等。不仅如此,印染废水还干扰透光,色度较深的废水,不仅会造成人在审美上的不愉快感,同时影响水体的入射光线量,降低水体透明度,进而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影响水生环境的生态平衡,这种废水如果不进行处理,就会对整个水生生态系统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对环境中亚甲基蓝的处理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去除废水中亚甲基蓝最普遍的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三类。化学法主要包括传统氧化法、沉淀-絮凝法、混凝法等,化学法由于其成本高昂、能量消耗高、化学药剂投入多,仍然制约其应用到工业化的生产。物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或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目前,多种物理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吸附技术、膜分离过滤技术,反渗透,电渗析,等等,但这些技术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后续处理工艺复杂。在生物法中,如:真菌脱色、微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修复已经成功得到工业化应用处理染料废水,主要是许多生物体,如:细菌、酵母、藻类、真菌、水生植物有能够降解、富集污染物的优势。传统生物法主要是应用厌氧法和好氧法来处理染料废水,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方法,但传统法运行周期长。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别称小花蔓泽兰、小花假泽兰,属菊科( Asteraceae) 假泽兰属( Mikania) 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现成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恶性杂草,在国内外对薇甘菊的医用活性和农药活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将薇甘菊用于处理染料废水未见报道,目前薇甘菊用于处理印染废水还处于空白阶段。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1)薇甘菊的培养:截取长度为20~60cm的薇甘菊茎部,将其置于水中,然后放在室内向阳处培养10~20天,待其长出须根;2)亚甲基蓝的吸附:选取须根为8~12cm,长势良好的薇甘菊,将其插入装有待处理印染废水的处理池中,每升印染废水中插入至少4株薇甘菊,吸附时间为1~7天,得到经过吸附的薇甘菊和处理后的印染废水,所述待处理印染废水为亚甲基蓝浓度低于30mg\/L、pH为4~11的印染废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薇甘菊去除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美学价值高、处理费用低廉的优点,不产生二次污染,达到水体净化的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