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方法及补强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9431749 阅读:7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方法及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型钢梁/柱节点处腹板部设置的钢筋孔,在配置的补强钢板中开设对应的补补强孔,所述补强孔在补强钢板中的布置与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分布位置对应,所述补强孔的形状和大小与对应的钢筋孔相同;根据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数量设置一块或多块补强钢板;采用钢板叠合周边焊接的补强方式,对型钢梁/型钢柱节点处的型钢穿孔腹板进行补强;补强钢板与型钢梁/柱腹板接合后,在补强钢板的四周焊接、补强孔处不焊接,形成补强钢板四周与型钢梁/柱腹板的固定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简化焊接工序,具有焊接艺简单、工期短和施工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方法及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型钢梁/柱节点处腹板部设置的钢筋孔,在配置的补强钢板中开设对应的补补强孔,所述补强孔在补强钢板中的布置与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分布位置对应,所述补强孔的形状和大小与对应的钢筋孔相同;根据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数量设置一块或多块补强钢板;采用钢板叠合周边焊接的补强方式,对型钢梁/型钢柱节点处的型钢穿孔腹板进行补强;补强钢板与型钢梁/柱腹板接合后,在补强钢板的四周焊接、补强孔处不焊接,形成补强钢板四周与型钢梁/柱腹板的固定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可简化焊接工序,具有焊接艺简单、工期短和施工效率高的有益效果。【专利说明】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方法及补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方法及补强结构,特别适用于高层或中高层建筑中混凝土型钢梁/柱节点的补强。属于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中,需要将梁、柱中使用的钢筋穿过型钢腹板。常规的做法是行在型钢腹板上预留钢筋孔,并在现场施工时对型钢的钢筋孔处进行贴板补强。所述补强设计主要是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04SG523)。此补强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为了能够在现场施工,一般要求补强板开孔直径比型钢腹板的预留钢筋孔更大,造成除了在补强板周边与型钢腹板焊接外,还需要在补强孔边的边缘处与型钢腹板焊接,造成焊接工序多、工期长、效率低。(2)由于补强板开孔直径与钢筋直径、型钢板厚、补强板板厚、钢筋与型钢的相对夹角等多个参数有关。当型钢板厚变化时,补强板厚度及开孔大小将不同,导致梁、柱钢筋间距不统一,使钢筋布置复杂且构件加工时容易出错,造成施工现场出现钢筋无法穿过的情况。(3)钢筋穿孔较多时,补强焊接也增多,造成型钢板焊接结构复杂、节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将较大。因此,现有技术的补强方法施工较为复杂,特别是对复杂结构的节点(如高层建筑转换层节点等),加工制作及现场钢筋施工困难,有必要研究一种能简化施工程序的钢筋穿孔补强方法及补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加工工艺复杂、型钢板焊接结构复杂、节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方法,该补强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施工技术方便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加工工艺复杂、型钢板焊接结构复杂、节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结构,该补强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技术方便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根据型钢梁/柱节点处腹板部设置的钢筋孔,在配置的补强钢板中开设对应的补补强孔,所述补强孔在补强钢板中的布置与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分布位置对应,所述补强孔的形状和大小与对应的钢筋孔相同;2)根据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数量设置一块或多块补强钢板;3)采用钢板叠合周边焊接的补强方式,对型钢梁/型钢柱节点处的型钢穿孔腹板进行补强;补强钢板与型钢梁/柱腹板接合后,在补强钢板的四周焊接、补强孔处不焊接,形成补强钢板四周与型钢梁/柱腹板的固定连接结构;4)所述补强钢板焊接在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部分的一侧或二侧、形成单补强板叠加结构或双补强板叠加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进一步地,所述型钢梁/柱的腹板部和补强钢板的连接处为焊接式连接结构,补强钢板的四周与型钢的腹板部焊接连接,补强孔的周边与型钢的腹板部不进行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每块补强钢板中,设有至少二个补强孔,即每块补强钢板至少覆盖二个钢筋孔。进一步地,焊接在型钢梁的补强钢板中,设有二至三排竖向补强孔,每排补强孔有二至三个;焊接在型钢柱的补强钢板中,设有二至五列水平向补强孔,每列水平向补强孔有二至五个;形成矩阵式分布结构,以限制补强钢板的面积及加强补强钢板的刚度和补强效果O进一步地,补强钢板的补强孔与型钢梁/柱腹板上的钢筋孔同时加工开孔,以保证两者开孔的形状、大小吻合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结构,包括型钢梁及型钢柱,在型钢梁/柱节点的腹板部设有若干个钢筋孔,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钢筋孔在型钢梁/柱的腹板部等间距分布;在腹板部的带钢筋孔处设有一块或多块补强钢板,所述补强钢板布置在型钢梁/柱节点的腹板部的一侧或两侧;每块补强钢板的四周与型钢的钢板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形成单补强板叠加结构或双补强板叠加结构;补强孔的大小和形状与对接部位的钢筋孔吻合对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进一步地,所述型钢的腹板部的钢筋和补强钢板的补强孔为圆形通孔,两者对应位置的圆形通孔的直径相等。进一步地,补强钢板的大小根据等面积原则确定,即同一截面处补强钢板的面积等于型钢开孔削弱的面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钢板叠合周边焊接的补强方式,对型钢梁/型钢柱节点处的型钢穿孔腹板进行补强,补强钢板与型钢梁/柱腹板接合后,在补强钢板的四周焊接、补强孔处不焊接,形成补强钢板四周与型钢梁/柱腹板的固定连接结构;因此,可简化焊接工序,具有焊接艺简单、工期短和施工效率高的有益效果。2、本专利技术由于补强孔的形状和大小与对应的钢筋孔相同,特别是补强板上的补强孔和型钢梁/柱腹板上的钢筋孔直径相等,因此,补强板可与型钢梁/柱同时加工开孔,一方面可减少了加工艺的步骤,另一方面可提高补强钢板上的开孔对应型钢梁/柱腹板上的钢筋孔的精确度,从而方便现场施工的钢筋穿插,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3、本专利技术补强钢板焊接在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部分的一侧或二侧、形成单补强板叠加结构或双补强板叠加结构,特别是形成双补强板叠加结构,防保证型钢梁/柱腹板的刚强度,防止出现变形。4、焊接在型钢梁腹板的补强钢板中,设有二至三排竖向补强孔,每排补强孔有二至三个,形成矩阵式分布结构;焊接在型钢柱腹板的补强钢板中,设有二至五列水平向补强孔,每列水平向补强孔有二至五个,形成矩阵式分布结构;以限制补强钢板的面积及加强补强钢板的刚度和补强效果。解决了节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大的问题。5、本专利技术在型钢宽度范围的钢筋间距固定,相邻构件的钢筋间距是一致的,避免了现场排放钢筋的随意性以及型钢加工预留孔出错,避免了现场排放钢筋的随意性,保证了节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涉及的补强结构包括型钢梁及型钢柱,在型钢梁/柱节点的腹板部I设有若干个钢筋孔1-1,所述钢筋孔1-1在型钢梁/柱的腹板部I等间距分布;在腹板部I的带钢筋孔1-1处设有一块或多块补强钢板2,所述补强钢板2布置在型钢梁/柱节点的腹板部的一侧或两侧;每块补强钢板2的四周与型钢的钢板部I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形成单补强板叠加结构或双补强板叠加结构;补强孔2-1的大小和形状与对接部位的钢筋孔1-1吻合对应。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型钢梁及型钢柱节点的钢筋穿孔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型钢梁/柱节点处腹板部设置的钢筋孔,在配置的补强钢板中开设对应的补补强孔,所述补强孔在补强钢板中的布置与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分布位置对应,所述补强孔的形状和大小与对应的钢筋孔相同;2)根据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数量设置一块或多块补强钢板;3)采用钢板叠合周边焊接的补强方式,对型钢梁/型钢柱节点处的型钢穿孔腹板进行补强;补强钢板与型钢梁/柱腹板接合后,在补强钢板的四周焊接、补强孔处不焊接,形成补强钢板四周与型钢梁/柱腹板的固定连接结构;4)所述补强钢板焊接在型钢梁/柱腹板预留钢筋孔的部分的一侧或二侧、形成单补强板叠加结构或双补强板叠加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定王维俊余永辉王松帆王伟明何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