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属于一种消 耗地震输入结构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新型钢一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剪力墙结构由于抗侧移刚度大,能有效地减小侧移,具有一定的延性,以逐渐成为 现代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体系。剪力墙刚度大,强度高,能有效地减小侧移,在多遇 地震下一般能很好地满足抗震要求。然而在大震的情况下,由于地震加速度峰值大,输入的 地震能量大,就要求剪力墙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具有较好的延性。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出现不但很好的满足了上述要求,而且能够有效地克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自重大、角部混凝土易开裂、易碎等缺点,此外还加大了剪力墙的侧向抗 弯刚度,已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高层抗侧力体系。然而,一般的钢-混凝土组合剪 力墙,混凝土部分开裂较早,在混凝土受力发生碎裂破坏后,整片墙体的竖向承载力会大幅 度降低,同时也加速了其他防线的破坏,整个结构的耗能和延性也随之降低,致使剪力墙结 构的抗震性能削弱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承载力、延性、耗能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构 件、多层次分散消耗地震输入结构能量、提高结构抗 ...
【技术保护点】
内藏型钢柱?格构钢梁?网状钢撑混凝土墙体,包括型钢叠合边框柱(1)、型钢芯柱(2)、格构钢梁(3)、网状钢撑(4)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组合墙体截面为一字型,型钢柱?格构钢梁?网状钢撑钢构体系内藏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内;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两端设置型钢叠合边框柱(1);型钢叠合边框柱(1)的上、下端设置上边框梁(9)和下边框梁或基础梁(8);在剪力墙内部平行于型钢叠合边框柱(1)的方向设置若干型钢芯柱(2);在型钢叠合柱(1)和型钢芯柱(2)之间以及各型钢芯柱(2)之间用格构钢梁(3)连接;在相邻格构钢梁(3)之间配置沿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墙高方向的网状钢撑(4)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万林,于传鹏,董宏英,张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