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9714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其具有: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煤液分离装置,废液处理装置以及溶液储存补给装置,其中,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与溶液储存补给装置相连,使高钠煤与传送来的第一处理液相混合并将处理后的煤液混合物输出;煤液分离装置与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相连,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处理完成高钠煤,并将废液送入废液处理装置;废液处理装置与煤液分离装置相连,对废液进行处理得到循环处理液,并将循环处理液送入溶液储存补给装置;溶液储存补给装置与废液处理装置相连,通过其添加新添加处理液,将循环处理液与新添加处理液共同作为第一处理液输送给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实现处理液的循环利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
技术介绍
高钠煤是指煤中钠含量高的煤种,在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地都有一定的储量。 新疆准东是煤炭资源储量非常富集的区域,预测储量达3900亿吨,目前累计探明煤炭资源 储量为2136亿吨,煤田成煤面积1.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整装煤田。以我国现 在煤炭年产量计算,一个准东煤田就能够全国使用一百年。由于高钠煤中的碱金属(钠、钾、 钙等)含量高,造成了高钠煤在高温环境下利用出现了沾污、结渣和积灰等问题,大大限制 了高钠煤的利用。目前关于高钠煤沾污、结渣和积灰的控制技术主要有锅炉的合理设计与运行、掺 烧优质低钠煤和添加剂等。由于对高钠煤燃烧研究不足,燃烧高钠煤锅炉设计并未取得重 大突破。掺烧沾污和结渣性弱的煤种只能减缓沾污和结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高钠 煤燃烧过程中添加高岭土等有效成分、三氧化二铝含量高的添加剂,添加剂与气相中的钠 发生反应,减轻沾污,但这种方法由于效率低、大大增加灰量等缺点也未得到大规模应用。 将含有有效抑制闻纳煤引起多种问题的溶液和闻纳煤混合,从而提闻闻纳煤品质也成为闻 钠煤提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两种不同物质以交错的形式接触称为错流式。错流式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形式灵 活多样的特点,因此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化工领域。但是,仅仅使用错流式装置 并在该错流式装置中用处理液处理高钠煤,大量的处理液未来得及与高钠煤充分发生作用 便已经离开处理装置,造成了处理液的严重浪费,而且未安装煤液分离装置的错流式装置 也容易造成处理完成的高钠煤的损失,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以前的错流喷洒装置还存在喷 洒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循环利用处理 液并减少高钠煤损失的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一种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用于使用处理液对高钠煤进行处理用于使用处理液 对高钠煤进行处理的工艺中,其特征在于,具有: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煤液分离装置,废 液处理装置以及溶液储存补给装置,其中,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与溶液储存补给装置相连,使高钠煤与溶液储存补 给装置传送来的第一处理液相混合,并将处理完成后的煤液混合物输出,煤液分离装置,与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相连,对煤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处理 完成高钠煤,并将废液送入废液处理装置,废液处理装置,与煤液分离装置相连,对废液进行处理得到可循环使用的循环处 理液,并将循环处理液送入溶液储存补给装置,溶液储存补给装置,与废液处理装置相连,通过其添加新添加处理液,将新添加处 理液作为第一处理液输送给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或在废液处理装置提供循环处理液的情况下,将循环处理液与新添加处理液共同作为第一处理液输送给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 置;其中,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包含:罐体,罐体入口,错流喷洒装置,第一控制阀以 及第二控制阀;罐体,是高钠煤与第一处理液的混合场所;罐体入口,位于罐体上部,第一处理液和输送高钠煤通过其进入罐;错流喷洒装置,位于罐体上部,并与第二控制阀相连,将第一处理液以与高钠煤错 流的形式喷洒到高钠煤上;第一控制阀,位于罐体与煤液分离装置之间,控制煤液混合物的流量;第二控制阀,位于喷洒装置与溶液罐之间,控制第一处理液的流量。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 中,溶液储存补给装置包含:溶液罐,储存第一处理处理液;溶液罐补充溶液入口,连接溶 液罐,上述新添加处理液通过其进入溶液罐内;循环泵,位于废液处理装置与溶液罐之间, 控制循环处理液的流量,并将循环处理液送入溶液罐。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 中,新添加处理液是硅溶胶溶液、氢氧化铝胶体溶液以及聚硅酸铝盐等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的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中的罐体为高 钠煤和处理液的混合提供了充分混合的场所,使处理液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很好的与高钠煤 中的含钠组分接触。错流喷洒装置能够将处理液均匀地、以错流形式喷洒到高钠煤上,并且 通过第二控制阀可以控制喷洒装置的流量,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要。通过调节第一控制阀 可以调节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出口的处理液流量。将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煤液分离 装置、废液处理装置和溶液储存补给装置四者结合形成一个循环,可以将废液中的钠、钾等 浓缩利用,而可循环使用的循环处理液被送回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循环使用,大大提高 了废液的利用率。溶液储存补给装置可以及时补充新处理液,而且溶液储存补给装置可以 储存一定量的处理液,以备应对特殊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所涉及的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作详细阐 述。应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煤液分离装置、废液处理装置 5以及溶液储存补给装置四部分组成;其中,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入口10、第一控制阀3、第二控制阀9以及错流喷洒装置2构成,溶液储存补给装置包括循环泵6、溶液罐7、溶液罐补充溶液入口 8组成。罐体1,作为高钠煤与处理液的混合场所,上部与错流喷洒装置2、罐体入口 10以 及第二控制阀9相连,罐体I下部连接第一控制阀3,而且罐体I密封性强,在运行过程中 无处理液泄露;罐体入口 10,位于罐体I上部,处理液和高钠煤通过其进入罐体I内;错流 喷洒装置2,位于罐体I内部,连接着第二控制阀9,能将处理液在高钠煤的错流方向上送入 罐体内,错流喷洒装置2在高钠煤从上向下的流动过程中与错流喷洒出的处理液接触,错 流增加接触机会,使高钠煤与处理液接触更加充分;第一控制阀3,位于罐体I与煤液分离 装置4之间,控制罐体I的出口处理液流量;第二控制阀9,位于错流喷洒装置2与溶液罐 7之间,控制错流喷洒装置2的处理液流量,在运行停止时,防止浪费处理液和增加处理后 高钠煤水分,第一控制阀3和第二控制阀9能够控制流体流量,具有密封性好、调节响应快、 操作方便等特点;溶液罐7,混合和储存经废液处理装置5处理后的处理液;溶液罐补充溶 液入口 8,连接着溶液罐7,新添加处理液通过其进入溶液罐7内。循环泵6,位于溶液罐7 与废液处理装置5之间,将经废液处理装置5处理后的处理液送入溶液罐7中,从而形成处 理液循环,通过调节其改变溶液罐7与废液处理装置5之间的处理液流量。煤液分离装置 4位于第一控制阀3与废液处理装置5之间,能够将处理后的高钠煤与废液分离,得到处理 完成高钠煤,而将废液送入废液处理装置5中。废液处理装置5位于煤液分离装置4与循 环泵6之间,经过废液处理装置5处理后,可以得到废液中钠、钾等浓缩液,使废液得到较好 的利用,并将仍具有一定浓度有效成分的溶液送回循环泵6。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中的罐体I为高钠煤和处理液的混合提供了充分混合的 场所,使处理液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很好的与高钠煤中的含钠组分接触。错流喷洒装置2能 够将处理液均匀地、以错流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钠煤提质错流式装置,用于使用处理液对高钠煤进行处理的工艺中,其特征在于,具有: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煤液分离装置,废液处理装置以及溶液储存补给装置,?其中,所述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与所述溶液储存补给装置相连,使所述高钠煤与所述溶液储存补给装置传送来的第一处理液相混合,并将处理完成后的煤液混合物输出,?所述煤液分离装置,与所述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相连,对所述煤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处理完成高钠煤,并将废液送入所述废液处理装置,?所述废液处理装置,与所述煤液分离装置相连,对所述废液进行处理得到可循环使用的循环处理液,并将所述循环处理液送入所述溶液储存补给装置,?所述溶液储存补给装置,与所述废液处理装置相连,通过其添加新添加处理液,将所述新添加处理液作为所述第一处理液输送给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或在废液处理装置提供所述循环处理液的情况下,将所述循环处理液与所述新添加处理液共同作为所述第一处理液输送给所述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高钠煤错流式处理装置包含:罐体,罐体入口,错流喷洒装置,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所述罐体,是所述高钠煤与所述第一处理液的混合场所;?所述罐体入口,位于所述罐体上部,第一处理液和输送高钠煤通过其进入所述罐;?所述错流喷洒装置,位于所述罐体上部,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相?连,将所述第一处理液以与高钠煤错流的形式喷洒到所述高钠煤上;?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罐体与所述煤液分离装置之间,控制所述煤液混合物的流量;?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喷洒装置与所述溶液罐之间,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液的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玉陈川施大钟王健郭熙董爱霞熊绍武郑红俊吴巧美邓文祥刘大海唐文蛟张敬斋奚兴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