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2106 阅读:8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6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属于直流电源通断控制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通断直流电源,并且控制和驱动电路简单的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固态继电器的负载端正极与直流电源相连,固态继电器的负载端负极与直流设备的电源端口相连,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端正极与电源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口相连,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端负极与NPN型三极管N1的集电极相连,NPN型三极管N1的基极串接电阻R1后与控制芯片的输出端口相连,NPN型三极管N1的发射极接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正极与电源电路的+3.3V电源输出端口相连,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负极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直流电路控制领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属于直流电源通断控制

技术介绍
目前的直流电源通断控制主要是由电磁继电器来实现,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 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组成;当在线圈两端加上电压后,线圈中因流过电流而产生电磁效应, 衔铁会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拉力吸向铁芯,从而使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力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接触,这样的吸合和释放动作,实现了在电路中的通电和断电的目的。电磁继电器在直流电流源通断控制中电路中存在控制、驱动电路较为复杂,电磁继电器内部线圈吸合功耗大,同型号个体差异大,时有无法吸合或吸合后无法释放甚至吸合触点熔接短路的情况;在释放时出现的反向电动势易使前端驱动电路损坏;在电路板制版、安装等方面存在一定限制;电磁继电器还存在使用寿命短,在频繁操作中易损坏的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通断直流电源,并且控制和驱动电路简单的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 包括控制芯片、固态继电器、电源电路,固态继电器的负载端正极与直流电源相连,固态继电器的负载端负极与直流设备的电源端口相连,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端正极与电源电路的 +5V电源输出端口相连,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端负极与NPN型三极管N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NPN型三极管N1的基极串接电阻R1后与控制芯片的输出端口相连,NPN型三极管N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正极与电源电路的+3. 3V电源输出端口相连,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负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设置有RST复位端口和C2D程序下载端口,控制芯片的RST复位端口依次串接电阻R3和电容C1后与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负极相连,控制芯片的电源端正极串接电阻R4后与电阻R3和电容C1之间的连线相连,控制芯片的电源端正极串接电容C2后与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负极相连。所述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端正极依次串接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2后与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端负极相连。所述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为+5V电源的输出端为电源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口 ; 电源芯片的输入端3脚与+5V电源的输出端相连,电容C3的一端并接电容C4的正极后与电源芯片的输出端2脚相连,电源芯片的接地端1脚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负极后接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2脚为电源电路的+3. 3V电源输出端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控制固态继电器来实现对直流电源的通断控制,可以及时和准确地通断直流电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控制精度高;整个控制、驱动电路简单,功耗、体积小,实用寿命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控制芯片、2为固态继电器、3为电源电路、4为直流电源、5为直流设备、 6为电源芯片、7为+5V电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1、固态继电器2、 电源电路3,固态继电器2的负载端正极与直流电源4相连,固态继电器2的负载端负极与直流设备5的电源端口相连,固态继电器2的控制端正极与电源电路3的+5V电源输出端口相连,固态继电器2的控制端负极与NPN型三极管N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NPN型三极管N1的基极串接电阻R1后与控制芯片1的输出端口相连,NPN型三极管N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正极与电源电路3的+3. 3V电源输出端口相连,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负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1设置有RST复位端口和C2D程序下载端口,控制芯片1的RST复位端口依次串接电阻R3和电容C1后与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负极相连,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正极串接电阻R4后与电阻R3和电容C1之间的连线相连,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正极串接电容C2后与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负极相连,控制芯片1通过RST复位端口对其进行复位控制,通过C2D程序下载端口连接计算机或者移动硬盘设置其程序。所述固态继电器2的控制端正极依次串接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2后与固态继电器2的控制端负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1用来指示固态继电器2的导通状态。所述电源电路3的电路结构为+5V电源7的输出端为电源电路3的+5V电源输出端口 ;电源芯片6的输入端3脚与+5V电源7的输出端相连,电容C3的一端并接电容C4 的正极后与电源芯片6的输出端2脚相连,电源芯片6的接地端1脚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负极后接地,电源芯片6的输出端2脚为电源电路3的+3. 3V电源输出端口, 电容C3、C4对电源芯片6输出的+3. 3V进行滤波。当上述控制芯片1的输出端口输出为高电平时,NPN型三极管N1导通,固态继电器2的控制端正、负极之间有电流流过,固态继电器2的负载端正、负极导通,直流电源4通过固态继电器2给直流设备5供电,同时发光二极管D1亮;当控制芯片1的输出端口输出为低平时,NPN型三极管N1截止,固态继电器2的控制端正、负极之间无电流流过,固态继电器2的负载端正、负极截止,直流设备5供电被切断,同时发光二极管D1灭。上述控制芯片1可采用型号为C8051F310的芯片,采用C8051F310芯片时,控制芯片1的输出端口可选用其26脚;上述固态继电器2可采用型号为CMX60D5的固态继电器, 此时固态继电器2的负载端正极、负载端正极、控制端正极、控制端负极分别为CMX60D5的1脚、2脚、3脚、4脚;上述电源芯片6的型号为AS1117,上述NPN型三极管N1的型号为9013。本技术通过控制固态继电器2来实现对直流电源4的通断控制,可以及时和准确地通断直流电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控制精度高;整个控制、驱动电路简单,功耗、体积小,实用寿命长。权利要求1.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1)、固态继电器(2)、电源电路(3),其特征在于固态继电器(2)的负载端正极与直流电源(4)相连,固态继电器(2)的负载端负极与直流设备(5 )的电源端口相连,固态继电器(2 )的控制端正极与电源电路(3 )的+5V电源输出端口相连,固态继电器(2)的控制端负极与NPN型三极管N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NPN型三极管N1的基极串接电阻R1后与控制芯片(1)的输出端口相连,NPN型三极管N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正极与电源电路(3)的+3. 3V电源输出端口相连,控制芯片 (1)的电源端负极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1)设置有RST复位端口和C2D程序下载端口,控制芯片(1)的RST复位端口依次串接电阻R3和电容C1后与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负极相连,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正极串接电阻R4后与电阻R3和电容C1之间的连线相连,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正极串接电容C2后与控制芯片(1)的电源端负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继电器(2)的控制端正极依次串接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2后与固态继电器(2)的控制端负极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3)的电路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缑岳松马荣耀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