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80942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包括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和第一预冷/加热装置;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具有第一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第一预冷/加热装置位于第一进风通道的上游。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可逆损失减小,可以达到较高的热力学完善性,显著提高除湿/加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溶液式空气处理装置领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利用建筑回风提供再生风是一种有效的再生方式。但是,某些建筑的回风量并不充足,不能满足再生风量的要求,例如需要保持正压的洁净室、存在渗风的门厅等;也有部分建筑的回风因含有有害气体、杂质而不能用于再生,例如动物实验室、纺织车间等。对于不能采用回风再生风的建筑,一般利用新风(新风一般指自然风)再生风。再生风通常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对于夏季运行来说,目前应用于空调领域的全空气机组,一般是将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后,通过表冷器降温除湿以实现对进入室内的再生风的温湿度控制。具体地讲,机组采用冷凝除湿的方式,利用制冷机组制取低温冷水,将空气冷冻至露点以下,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从而实现降温除湿。 但该种除湿降温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制冷机组蒸发温度低,制冷效率低下;冷凝除湿后空气温度太低,有时需再热才能达到送风温度要求,造成冷热抵消、能源浪费;表冷器盘管存在凝结水,易滋生细菌。为解决上述降温除湿方式的问题,也有通过溶液除湿的方式对再生风进行降温除湿控制,溶液除湿方式不可逆损失小,极大地节约了能源。但是,采用溶液除湿方式,当夏季出现高温潮湿的天气时,新风中的水分含量高,进而导致溶液除湿能力下降,影响了机组整体除湿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溶液除湿方式夏季运行时溶液除湿能力下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包括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和第一预冷/加热装置;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具有第一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第一预冷/加热装置位于第一进风通道的上游。进一步地,第一预冷/加热装置包括预冷/加热媒介流通管。进一步地,预冷/加热媒介流通管呈多折折弯形,预冷/加热媒介流通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设置在同一侧。进一步地,第一预冷/加热装置还包括壳体,预冷/加热媒介流通管安装至壳体内;壳体具有第二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与第一进风通道依次连通。进一步地,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包括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和热泵系统;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包括溶液除湿/加湿系统和溶液再生系统,溶液除湿/加湿系统包括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和对应于溶液除湿/加湿模块的第一溶液循环泵;溶液再生系统包括溶液再生模块和对应于溶液再生模块的第二溶液循环泵;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包括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溶液除湿/加湿模块进液管;溶液除湿/加湿模块溶液槽,其具有与溶液除湿/加湿模块进液管连接的第一端口 ’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循环管,一端与溶液除湿/加湿模块溶液槽的第二端口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的顶部;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出液管,连接至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的底部;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上形成有第一进风通道;第一溶液循环泵设置在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循环管上,用于将从溶液除湿/加湿模块溶液槽第二端口流出的溶液泵送至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的顶部;溶液再生模块包括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溶液再生模块进液管;溶液再生模块溶液槽,其具有与溶液再生模块进液管连接的第一端口 ;溶液再生模块循环管,一端与溶液再生模块溶液槽的第二端口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的顶部;溶液再生模块出液管,连接至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的底部;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上形成有出风通道; 第二溶液循环泵设置在溶液再生模块循环管上,用于将从溶液再生模块溶液槽第二端口流出的溶液泵送至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的顶部;溶液除湿/加湿模块进液管与溶液再生模块出液管相通,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出液管与溶液再生模块进液管相通;热泵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循环管上,以使第一换热器与从溶液除湿/加湿模块溶液槽流出的溶液进行换热;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溶液再生模块循环管上,以使第二换热器与从溶液再生模块溶液槽流出的溶液进行换热。进一步地,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为多个,各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的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的第一进风通道沿进风方向依次连接;各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的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的出风通道沿出风方向依次连接;热泵系统为多个,多个热泵系统与多个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一一对应匹配。进一步地,各热泵系统的压缩机为同一个压缩机;各热泵系统的膨胀阀为同一个膨胀阀。进一步地,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还包括换热器,与溶液除湿/加湿模块连接并与溶液再生模块连接;溶液再生模块上还设有补水阀;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和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的顶部均设置有喷淋装置。进一步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进液管和溶液再生模块出液管通过换热器连通; 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出液管和溶液再生模块进液管通过换热器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位于溶液除湿/加湿模块溶液槽和第一溶液循环泵之间; 第二换热器位于溶液再生模块溶液槽和第二溶液循环泵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预冷/加热装置,第二预冷/加热装置位于第一进风通道的下游。进一步地,第二预冷/加热装置与第一预冷/加热装置结构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的第一进风通道的上游设置有第一预冷/加热装置,当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夏季运行时,第一预冷/ 加热装置作为预冷装置使用,使得新风先通过第一预冷/加热装置降温预冷,新风中的部分水分冷凝以降低新风中的含湿量,然后新风进入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的第一进风通道内,经过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的再次降温除湿后成为吹入特定环境内的再生空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含湿量较高的新风直接进入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内除湿,造成溶液调湿空5气处理机组除湿能力下降的问题,提高了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的夏季除湿能力。 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图,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流动,实线箭头表示除湿/加湿溶液的流动;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其中,两个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各使用一个压缩机和膨胀阀,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流动,实线箭头表示除湿/加湿溶液的流动;以及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其中,两个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共用一个压缩机和膨胀阀,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流动,实线箭头表示除湿/加湿溶液的流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的夏季运行的工作原理图,即对新风进行除湿降温的过程。该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包括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200和第一预冷/加热装置100,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 200具有第一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第一预冷/加热装置100位于第一进风通道的上游。因图1所示出的为夏季运行的工作原理图,需对新风进行除湿降温处理,当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运行时,第一预冷/加热装置100作为预冷装置使用,使得新风先通过第一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200)和第一预冷/加热装置(100);所述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200)具有第一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预冷/加热装置(100)位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上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200)和第一预冷/加热装置(100);所述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200)具有第一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预冷/加热装置(100)位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上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冷/加热装置(100)包括预冷/加热媒介流通管(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加热媒介流通管(110)呈多折折弯形,所述预冷/加热媒介流通管(110)的进口端 (113)和出口端(115)设置在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冷/加热装置(100)还包括壳体(120),所述预冷/加热媒介流通管(110)安装至所述壳体(120)内;所述壳体(120)具有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依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200)包括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和热泵系统; 所述溶液除湿/加湿再生单元包括溶液除湿/加湿系统和溶液再生系统,所述溶液除湿/加湿系统包括溶液除湿/加湿模块(C)和对应于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的第一溶液循环泵;所述溶液再生系统包括溶液再生模块(A)和对应于所述溶液再生模块(A)的第二溶液循环泵(31);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C)包括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05);溶液除湿/加湿模块进液管0 ;溶液除湿/加湿模块溶液槽(23),其具有与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进液管0 连接的第一端口 ;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循环管(M),一端与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溶液槽的第二端口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05) 的顶部;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出液管(26),连接至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05)的底部;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0 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溶液循环泵设置在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循环管04)上,用于将从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溶液槽第二端口流出的溶液泵送至所述溶液除湿/加湿模块喷淋腔0 的顶部; 所述溶液再生模块(A)包括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3 ;溶液再生模块进液管(32); 溶液再生模块溶液槽(33),其具有与所述溶液再生模块进液管(3 连接的第一端口 ;溶液再生模块循环管(34),一端与所述溶液再生模块溶液槽(3 的第二端口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3 的顶部;溶液再生模块出液管(36),连接至所述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3 的底部;所述溶液再生模块喷淋腔(3 上形成有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第二溶液循环泵(31)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阳刘拴强张婷从琳李海翔黄发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