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轧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轧辊轴承装配结构;轧辊通过圆柱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可转动安装在一个轴承座内,并且,轧辊上安装有轴向定位组件,通过轴向定位组件对圆柱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轴向定位;轴承座中设有沿轴向设置的一号进油通道和二号进油通道,轴承座的内孔孔壁上开有若干条环形油槽,一号进油通道通过若干条一号支路和环形油槽连通,二号进油通道通过若干组二号支路与环形油槽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轧辊装配难题,同时解决了目前润滑通道不合理导致的轴承润滑效果不好的问题。
An assembly structure of roller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轴承装配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轧辊轴承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钢铁企业所生产带钢的宽度越来越大,相应的轧机的轧辊的尺寸也在不断加大,同时辊系中轴承的尺寸也在加大,轧辊在工作过程中转动的同时不仅需承受径向力还需要承受轴向力,对其装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种更加合理稳定的装配就够,同时轴承的润滑形式也成了要不断改进的问题。在以往的小型带钢生产线中,由于所用轴承尺寸相对较小,采用单进油(轧机轴承座上只打一个进油孔)油气润滑形式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对于大型带钢生产线上的轧机就不能满足要求,如果还采用单进油形式很容易造成轧机轴辊系轴承的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轧辊轴承装配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轧辊装配难题,同时解决了目前润滑通道不合理导致的轴承润滑效果不好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轧辊轴承装配结构,轧辊通过圆柱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可转动安装在一个轴承座内,并且,轧辊上安装有轴向定位组件,通过轴向定位组件对圆柱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轴向定位;轴承座中设有沿轴向设置的一号进油通道和二号进油通道,一号进油通道和二号进油通道分别设置在轴承座的两侧,呈斜对角布置,轴承座的内孔孔壁上开有若干条环形油槽,一号进油通道通过若干条一号支路和环形油槽连通,二号进油通道通过若干组二号支路与环形油槽连通。进一步地,每组二号支路包括一条主支路和一条换向支路;换向支路与环形油槽连通,主支路将二号进油通道和换向支路连通,并且主支路和换向支路垂直交错且在交点处连通。进一步地,一号支路、主支路和换向支路的末端端口通过螺塞封闭。进一步地,轴向定位组件包括用于将圆锥滚子轴承和和圆柱滚子轴承分隔开的轴套和套杯,轴套套在轧辊上且受挤压在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和轧辊的轴肩之间,套杯套在圆锥滚子轴承外且末端设有挤压在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和圆柱滚子轴承之间的定位端,套杯中开有贯通套壁的润滑通道。进一步地,轴向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在轧辊上的螺纹套和支撑套以及封堵在圆锥滚子轴承外侧的前透盖和封堵在圆柱滚子轴承外侧的后透盖;螺纹套套在轧辊上且其一侧挤压在圆锥滚子轴承内圈端面,前透盖可拆卸连接在套杯上且其内侧设有紧顶在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凸环,支撑套套在轧辊上且其受挤压在圆柱滚子轴承和轧辊的轴肩上,后透盖可拆卸固定连接在轴承座上。进一步地,前透盖套在螺纹套外且两者之间安装有J型无骨架密封圈;后透盖套在支撑套外且两者之间安装有J型无骨架密封圈。进一步地,后透盖中开有一个连通外界的排气孔。进一步地,螺纹套外侧通过连接在一起的半环和圆螺母进行定位,半环卡在轧辊中设置的定位凹槽内,圆螺母拧接在螺纹套外,同时半环和圆螺母通过一个连接块连接在一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轧辊通过圆柱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圆柱滚子轴承径向受力,轧机的轧制压下力均由其承受,圆锥滚子轴承主要承受轴向力,用于承受辊系的径向力;并且,通过在轧辊上安装的轴向定位组件,对圆柱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轴向定位,使得轴承的装配更加稳固,提高了设备的性能。本专利技术是在原有轧机轴承座单进油的基础上,在适当的位置加工双进油通道,这样可以增加进油量,提高润滑效果,另外,润滑通道设计合理巧妙,润滑油在环形油槽内可形成旋转供油,提高润滑油运行速度,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润滑,进一步提高了润滑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轴承座内润滑油通道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轴承座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轴承座在A截面处的剖视图;图6为轴承座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轴承座在B截面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轧辊;2-轴承座;21-一号进油通道;211-一号支路;22-二号进油通道;221-主支路;222-换向支路;23-环形油槽;24-螺塞;31-圆柱滚子轴承;32-圆锥滚子轴承;41-轴套;42-套杯;421-润滑通道;422-定位端;51-前透盖;52-后透盖;521-排气孔;61-螺纹套;62-支撑套;7-J型无骨架密封圈;81-半环;82-圆螺母;83-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7所示,一种轧辊轴承装配结构,轧辊1通过圆柱滚子轴承31和圆锥滚子轴承32可转动安装在一个轴承座2内,并且,轧辊1上安装有轴向定位组件,通过轴向定位组件对圆柱滚子轴承31和圆锥滚子轴承32轴向定位;轴承座2中设有沿轴向设置的一号进油通道21和二号进油通道22,一号进油通道21和二号进油通道22分别设置在轴承座2的两侧,呈斜对角布置,轴承座2的内孔孔壁上开有若干条环形油槽23,一号进油通道21通过若干条一号支路211和环形油槽23连通,二号进油通道22通过若干组二号支路与环形油槽23连通,每组二号支路包括一条主支路221和一条换向支路222;换向支路222与环形油槽23连通,主支路221将二号进油通道22和换向支路222连通,并且主支路221和换向支路222垂直交错且在交点处连通。传统的单进油润滑方式一方面进油量比较少,同时润滑的效果依赖于进油量及随机的油流走向,润滑效果相对一般。本专利技术是在原有轧机轴承座2单进油的基础上,在适当的位置加工双进油通道,这样可以增加进油量,提高润滑效果,另外,二号支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润滑油在环形油槽23内形成旋转供油,因轴承座2还安装有其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辊轴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轧辊(1)通过圆柱滚子轴承(31)和圆锥滚子轴承(32)可转动安装在一个轴承座(2)内,并且,轧辊(1)上安装有轴向定位组件,通过轴向定位组件对圆柱滚子轴承(31)和圆锥滚子轴承(32)轴向定位;/n轴承座(2)中设有沿轴向设置的一号进油通道(21)和二号进油通道(22),一号进油通道(21)和二号进油通道(22)分别设置在轴承座(2)的两侧,呈斜对角布置,轴承座(2)的内孔孔壁上开有若干条环形油槽(23),一号进油通道(21)通过若干条一号支路(211)和环形油槽(23)连通,二号进油通道(22)通过若干组二号支路与环形油槽(2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轴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轧辊(1)通过圆柱滚子轴承(31)和圆锥滚子轴承(32)可转动安装在一个轴承座(2)内,并且,轧辊(1)上安装有轴向定位组件,通过轴向定位组件对圆柱滚子轴承(31)和圆锥滚子轴承(32)轴向定位;
轴承座(2)中设有沿轴向设置的一号进油通道(21)和二号进油通道(22),一号进油通道(21)和二号进油通道(22)分别设置在轴承座(2)的两侧,呈斜对角布置,轴承座(2)的内孔孔壁上开有若干条环形油槽(23),一号进油通道(21)通过若干条一号支路(211)和环形油槽(23)连通,二号进油通道(22)通过若干组二号支路与环形油槽(2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轴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二号支路包括一条主支路(221)和一条换向支路(222);换向支路(222)与环形油槽(23)连通,主支路(221)将二号进油通道(22)和换向支路(222)连通,并且主支路(221)和换向支路(222)垂直交错且在交点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轴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号支路(211)、主支路(221)和换向支路(222)的末端端口通过螺塞(24)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轴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轴向定位组件包括用于将圆锥滚子轴承(32)和和圆柱滚子轴承(31)分隔开的轴套(41)和套杯(42),轴套(41)套在轧辊(1)上且受挤压在圆锥滚子轴承(32)内圈和轧辊(1)的轴肩之间,套杯(42)套在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重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