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胀紧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50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类胀紧环,包括膨胀环本体,所述膨胀环本体整体呈环形结构,套装设置在转轴外部;所述膨胀环本体包括油腔、内圈、外圈,所述内圈、外圈为同心圆环,内圈、外圈相互固定,在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油腔;所述外圈上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与油腔相互连通,注油孔通过输油管与液压装置相互连接;所述内圈在油腔下侧的部位设置为胀紧面,胀紧面与转轴的形状尺寸相互配合,在胀紧面与转轴之间设置有胀紧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转轴在胀紧或者放松时由于圆周受力均匀,不会发生轴的径向位移,也不会发生微小转动,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A Kind of Axis Expansion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类胀紧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动
,具体为一种轴类胀紧环。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压轴类锁紧机构只能实现功能性作用,即将轴锁紧不再转动;但无法实现在锁紧的同时对胀紧的圆周面施加的胀紧力一致。这样就会导致把轴类胀紧的同时使轴发生径向的微小移动。一般轴类都会与轴承相连接,胀紧后轴的径向如果产生了微小位移就会使轴承处于受力状态,轴承寿命就会缩减。另一方面,如果轴类的圆周面胀紧力在胀紧时不一致,也会导致轴的微小转动,在对位置要求高的场合也会造成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类胀紧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类胀紧环,包括膨胀环本体,所述膨胀环本体整体呈环形结构,膨胀环本体套装设置在转轴外部;所述膨胀环本体包括油腔、外圈、内圈,所述外圈、内圈为同心圆环,外圈、内圈相互固定,油腔设置在外圈、内圈之间;所述外圈上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与油腔相互连通,注油孔通过输油管与液压装置相互连接;所述内圈在油腔下侧的部位设置为胀紧面,胀紧面与转轴的形状尺寸相互配合,在胀紧面与转轴之间留有缝隙,设置为胀紧间隙。优选的,所述内圈截面呈“凹”字型结构,“凹”字型结构的凹陷处设置为油腔,油腔的两侧设置为贴合面,贴合面为凹面,贴合面与外圈下侧相互固定,贴合面与外圈通过焊接或粘结固定。优选的,所述注油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注油孔相互垂直,注油孔的下端与油腔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注油孔与外圈侧面相互平行,另一个注油孔与外圈侧面相互垂直;所述注油孔顶端设置为螺纹孔,其中一个注油孔中设置有孔塞,孔塞上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螺纹孔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注油孔侧面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与油腔相互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膨胀环设置为内环、外环,在内环上设置油腔,在需要制动时,向油腔中增加液压油,从而使油腔膨胀,使胀紧面胀紧,抱紧轴从而制动;轴在胀紧或者放松时由于圆周受力均匀,就不会发生轴的径向位移,也不会发生微小转动,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且内圈、外圈通过焊接或粘结固定,减少胀紧环的外形尺寸,同时避免了使用密封圈,减少了液压油泄露方面的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膨胀环本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膨胀环本体;11、油腔;12、外圈;13、内圈;14、注油孔;15、贴合面;16、胀紧面;2、转轴;21、胀紧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轴类胀紧环,包括膨胀环本体1,所述膨胀环本体1整体呈环形结构,膨胀环本体1套装设置在转轴2外部;所述膨胀环本体1包括油腔11、外圈12、内圈13,所述外圈12、内圈13为同心圆环,外圈12、内圈13相互固定,油腔11设置在外圈12、内圈13之间;所述外圈12上设置有注油孔14,注油孔14与油腔11相互连通,注油孔14通过输油管与液压装置相互连接;所述内圈13在油腔11下侧的部位设置为胀紧面16,胀紧面16与转轴2的形状尺寸相互配合,在胀紧面16与转轴2之间留有缝隙,设置为胀紧间隙21。进一步的,所述内圈13截面呈“凹”字型结构,“凹”字型结构的凹陷处设置为油腔11,油腔11的两侧设置为贴合面15,贴合面15为凹面,贴合面15与外圈12下侧相互固定,贴合面15与外圈12通过焊接或粘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注油孔14设置有两个,两个注油孔14相互垂直,注油孔14的下端与油腔11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注油孔14与外圈12侧面相互平行,另一个注油孔14与外圈12侧面相互垂直;所述注油孔14顶端设置为螺纹孔,其中一个注油孔14中设置有孔塞3,孔塞3上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螺纹孔相互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注油孔14侧面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与油腔11相互连通。工作原理:在需要制动的过程中,通过液压装置施压,液压油经由输油管、注油孔14进入油腔11中,在液压装置的加压作用下,液压油膨胀,施压,使油腔11对应的胀紧面16整体发生形变,与套装在膨胀环本体1内的转轴2相接触,抱紧转轴2,从而制动;当松开时,液压装置将油抽回,胀紧面16在金属自身的金属恢复形变力恢复原型,从而将膨胀环本体1与转轴2分离,解除制动。胀紧面16与转轴2之间留有缝隙,设置为胀紧间隙21,膨胀环本体1在制动时,胀紧面16膨胀,使胀紧间隙21消失,从而制动;不需要制动时,留有一定的缝隙,供转轴2进行转动。外圈12、内圈13在贴合面15进行固定,通过焊接或粘结固定,固定方式牢靠、密封,避免油腔11中的液压油泄露的情况。注油孔14设置有两个,两个注油孔14相互垂直,且孔口处设置螺纹,与孔塞3上的外螺纹相互配合,进行固定;其中一个注油孔14堵塞,另一个与输油管连接,方便配合输油管的位置进行安装,两个注油孔14起到共同的作用。排气孔的设置方便在方便油腔11内加入液压油时可以排出多余空气,将贴合面15设置为凹面,在胀紧时胀紧面16可以嵌入凹字面,增大胀紧力。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类胀紧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环本体(1),所述膨胀环本体(1)整体呈环形结构,膨胀环本体(1)套装设置在转轴(2)外部;所述膨胀环本体(1)包括油腔(11)、外圈(12)、内圈(13),所述外圈(12)、内圈(13)为同心圆环,外圈(12)、内圈(13)相互固定,油腔(11)设置在外圈(12)、内圈(13)之间;所述外圈(12)上设置有注油孔(14),注油孔(14)与油腔(11)相互连通,注油孔(14)通过输油管与液压装置相互连接;所述内圈(13)在油腔(11)下侧的部位设置为胀紧面(16),胀紧面(16)与转轴(2)的形状尺寸相互配合,在胀紧面(16)与转轴(2)之间留有缝隙,设置为胀紧间隙(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类胀紧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环本体(1),所述膨胀环本体(1)整体呈环形结构,膨胀环本体(1)套装设置在转轴(2)外部;所述膨胀环本体(1)包括油腔(11)、外圈(12)、内圈(13),所述外圈(12)、内圈(13)为同心圆环,外圈(12)、内圈(13)相互固定,油腔(11)设置在外圈(12)、内圈(13)之间;所述外圈(12)上设置有注油孔(14),注油孔(14)与油腔(11)相互连通,注油孔(14)通过输油管与液压装置相互连接;所述内圈(13)在油腔(11)下侧的部位设置为胀紧面(16),胀紧面(16)与转轴(2)的形状尺寸相互配合,在胀紧面(16)与转轴(2)之间留有缝隙,设置为胀紧间隙(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类胀紧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3)截面呈“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江
申请(专利权)人:沃瑞克数控机床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