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27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27
一种致动器,即使在将第一磁驱动回路及第二磁驱动回路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支承体和可动体上的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分适当配置弹性部件。致动器具备能相对于支承体移动的可动体、沿X方向驱动可动体的第一磁驱动回路、沿Y方向驱动可动体的第二磁驱动回路,第一磁驱动回路和第二磁驱动回路在Z方向上重叠配置。在支承体上,第一线圈保持架(65)和第二线圈保持架(75)在Z方向上重叠配置,通过由第一板状部件(28)及第二板状部件(29)构成的约束部件(27)从Z方向的两侧进行约束。在第一板状部件和可动体的第一轭(64)之间配置有第一弹性部件(41),在第二板状部件和可动体的第二轭(74)之间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42)。

actu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生各种振动的致动器。
技术介绍
作为通过磁驱动回路产生振动的设备,提案有一种致动器,其具有具备磁铁的支承体和具备与磁铁对置的线圈的可动体,在可动体和支承体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致动器中,在将板厚方向朝向第一方向的保持架上,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分离的位置设有两个第一线圈,另一方面,在相对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分离的位置设有两个第二线圈。另外,在支承体上,相对于第一线圈在第一方向的两侧配置有第一磁铁,相对于第二线圈在第一方向的两侧配置有第二磁铁。因此,第一线圈及第一磁铁构成使可动体在第二方向上振动的第一磁驱动回路,第二线圈及第二磁铁构成使可动体在第三方向上振动的第二磁驱动回路。因此,通过致动器产生第二方向的振动或第三方向的振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77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致动器中,在可动体上,相对于将板厚方向朝向第一方向的保持架平面地设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因此,可动体的平面面积较大。因此,存在致动器的平面面积会增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将第一磁驱动回路及第二磁驱动回路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结构中,虽然能够减小致动器的平面面积,但是在将第一磁驱动回路及第二磁驱动回路在第一方向上重叠时,有可能产生大的公差。在这种情况下,在支承体和可动体上的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分配置弹性部件以吸收驱动后的振动的情况下,因公差的影响有可能无法适当地配置弹性部件。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致动器,即使在将第一磁驱动回路及第二磁驱动回路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支承体和可动体上的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分适当配置弹性部件。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体,所述支承体是多个部件在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而成;可动体,所述可动体能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移动;第一磁驱动回路,所述第一磁驱动回路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一线圈及第一磁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体;以及第二磁驱动回路,所述第二磁驱动回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磁驱动回路重叠的位置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二线圈及第二磁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驱动所述可动体,所述支承体具备约束部件,所述约束部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约束处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状态的所述多个部件,在所述约束部件上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在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可动体对置的部分和所述可动体之间,以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约束部件双方相接的方式配置有具备弹性或粘弹性的第一弹性部件,在所述支承体上的相对于所述第二线圈在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可动体对置的部分和所述可动体之间,以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约束部件双方相接的方式配置有具备弹性或粘弹性的第二弹性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多个部件在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而成的支承体被约束部件从第一方向的两侧约束,因此,支承体的第一方向的尺寸稳定。另外,由于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配置在约束部件和可动体之间,因此,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一方向的尺寸稳定。因此,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被配置为适当的状态。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分别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配置。根据该方式,能够以与可动体及约束部件双方相接的方式可靠地配置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约束部件具有:第一板状部件,其具备在与所述可动体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板部及从所述第一端板部朝向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所在的一侧折弯的多个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板状部件,其具备在与所述可动体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端板部及从所述第二端板部向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侧折弯的多个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多个第二侧板部结合,所述第二端板部和所述多个第一侧板部结合。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及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均为金属板。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设于所述支承体一侧,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设于所述可动体一侧。根据该方式,与在可动体侧设有线圈的情况不同,无需将配线连接到可动体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可动体具备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侧与所述第一线圈对置的第一轭和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一侧与所述第二线圈对置的第二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轭和所述约束部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轭和所述约束部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作为所述多个部件,所述支承体具有保持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保持架及保持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线圈保持架。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分别是凝胶状部件。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多个部件在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而成的支承体被约束部件从第一方向的两侧约束,因此,支承体的第一方向的尺寸稳定。另外,由于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配置在约束部件和可动体之间,因此,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一方向的尺寸稳定。因此,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被配置为适当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的立体图。图2是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切断图1所示的致动器时的说明图。图3是沿第一方向及第三方向切断图1所示的致动器时的说明图。图4是拆下了图1所示的约束部件的第一板状部件及第二板状部件的状态的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观察将用于图1所示的致动器的驱动回路分解的样子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第一方向的一侧观察将用于图1所示的致动器的驱动回路分解的样子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2及图3所示的第一磁驱动回路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2及图3所示的第二磁驱动回路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用于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的制造的夹具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通过图9所示的夹具将约束部件的第一板状部件定位的样子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通过图9所示的夹具相对于第一板状部件将第一轭定位的样子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致动器、2…支承体、3…可动体、4…弹性部件、6…第一磁驱动回路、7…第二磁驱动回路、27…约束部件、28…第一板状部件、29…第二板状部件、41…第一弹性部件、42…第二弹性部件、61…第一线圈、64…第一轭、65…第一线圈保持架、71…第二线圈、74…第二轭、75…第二线圈保持架、84…第三轭、611、612…第一有效边部分、621、622…第一磁铁、711、712…第二有效边部分、721、722…第二磁铁、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交叉的三个方向分别作为第二方向X、第三方向Y及第一方向Z进行说明。第一方向Z是与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正交的方向。另外,在第二方向X的一侧标注X1,在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标注X2,在第三方向Y的一侧标注Y1,在第三方向Y的另一侧标注Y2,在第一方向Z的一侧标注Z1,在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标注Z2进行说明。(整体结构)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1的立体图。图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体,所述支承体是多个部件在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而成;可动体,所述可动体能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移动;第一磁驱动回路,所述第一磁驱动回路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一线圈及第一磁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体;以及第二磁驱动回路,所述第二磁驱动回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磁驱动回路重叠的位置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二线圈及第二磁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驱动所述可动体,所述支承体具备约束部件,所述约束部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约束处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状态的所述多个部件,在所述约束部件上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在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可动体对置的部分和所述可动体之间,以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约束部件双方相接的方式配置有具备弹性或粘弹性的第一弹性部件,在所述支承体上的相对于所述第二线圈在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可动体对置的部分和所述可动体之间,以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约束部件双方相接的方式配置有具备弹性或粘弹性的第二弹性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31 JP 2018-015245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体,所述支承体是多个部件在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而成;可动体,所述可动体能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移动;第一磁驱动回路,所述第一磁驱动回路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一线圈及第一磁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体;以及第二磁驱动回路,所述第二磁驱动回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磁驱动回路重叠的位置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二线圈及第二磁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驱动所述可动体,所述支承体具备约束部件,所述约束部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约束处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状态的所述多个部件,在所述约束部件上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在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可动体对置的部分和所述可动体之间,以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约束部件双方相接的方式配置有具备弹性或粘弹性的第一弹性部件,在所述支承体上的相对于所述第二线圈在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可动体对置的部分和所述可动体之间,以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约束部件双方相接的方式配置有具备弹性或粘弹性的第二弹性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分别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件具有:第一板状部件,其具备在与所述可动体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板部及从所述第一端板部朝向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所在的一侧折弯的多个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板状部件,其具备在与所述可动体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端板部及从所述第二端板部向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侧折弯的多个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多个第二侧板部结合,所述第二端板部和所述多个第一侧板部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及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均为金属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设于所述支承体一侧,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设于所述可动体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体具备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桥将生武田正北原裕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