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68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车,包括车体、安装于车体上的两车轮组件;每一所述车轮组件包括第一车轮、第二车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智能车在移动过程中,每一车轮组件根据地形的变化,自适应的调整相对于车体的转动角度,使得两第一车轮和两第二车轮紧贴于路面移动。智能车可适应各种状况的地形,避免车体产生上下颠簸的现象,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行走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地形适应性强的智能车。
技术介绍
现有车辆移动于崎岖路面或翻越障碍物时,容易导致部分车轮不能紧贴于路面移动,进而容易产生车体上下颠簸的现象,影响驾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形适应性强的智能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车,包括车体、安装于车体上的两车轮组件;每一所述车轮组件包括第一车轮、第二车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车具有相互独立的两车轮组件,每一车轮组件的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可跟随固定件相对于车体转动;其中任意一个车轮组件相对车体发生转动时,不会影响另一车轮组件相对于车体的转动角度;智能车在移动过程中,每一车轮组件根据地形的变化,自适应的调整相对于车体的转动角度,使得两第一车轮和两第二车轮紧贴于路面移动。智能车可适应各种状况的地形,避免车体产生上下颠簸的现象,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优选的,所述智能车还包括安装于车体上的第三车轮,所述两第一车轮和/或两第二车轮为主动轮,所述第三车轮为主动轮或从动轮。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为轮毂电机车轮。优选的,每一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车轮安装于第一摆臂上,所述第二车轮安装于第二摆臂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构成一夹角。优选的,所述车体还包括用以承载使用者的第一承载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承载部一端的第二承载部以及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承载部另一端的第三承载部;所述车体上安装有扶手。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铰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承载部与第三承载部之间铰接有第二电动推杆。优选的,所述两车轮组件位于第一承载部的后侧,所述第三车轮位于第一承载部的前侧。优选的,所述扶手包括可相互转动的扶手杆和支撑杆;所述扶手杆平行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支撑杆平行于所述第三承载部。优选的,所述扶手安装有用以控制智能车移动和/或转向的运行控制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车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车轮组件与第一轮臂的定装示意图;图3为智能车转换为轮椅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智能车转换为担架的侧面示意图;图5A-图5D为智能车前行时翻越障碍物的流程示意图;图6A-图6D为智能车后退时翻越障碍物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限制。需要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简化文字描述以区别于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次序间的先后关系,“第一”、“第二”、“第三”可以相应的互换。实施例一参阅图1,一种智能车,包括车体1,安装于车体1上的两车轮组件2和两第三车轮3。车体1还包括用以承载使用者的第一承载部1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承载部11前端的第二承载部12以及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承载部11后端的第三承载部13。第一承载部11设置有两第一轮臂14和两第二轮臂15。两车轮组件2分别安装于两第一轮臂14上,两第三车轮3分别安装于两第二轮臂15上。两车轮组件2和两第三车轮3共同支撑车体1,智能车可通过两车轮组件2和两第三车轮3移动于路面上。参阅图2,每一车轮组件2包括第一车轮21、第二车轮22以及连接第一车轮21和第二车轮22的固定件23。每一第一车轮21和第二车轮22前后设置。第一轮臂14设有连接叉141,固定件23通过转轴24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轮臂14的连接叉141。每一固定件23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摆臂231和第二摆臂232。第一摆臂231和第二摆臂232呈扇形设置,第一摆臂231向后下方倾斜,第二摆臂232向前下方倾斜,第一摆臂231和第二摆臂232构成一夹角,该夹角小于180度。第一摆臂231和第二摆臂23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233,可提高第一摆臂231和第二摆臂232的结构牢固性。当然,第一摆臂231和第二摆臂232亦可以相对展开呈180度设置。第一摆臂231设置有第一轮叉234,第一车轮21通过轮轴安装于第一轮叉234上。第二摆臂232设置有第二轮叉235,第二车轮22通过轮轴安装于第二轮叉235上。第一车轮21和第二车轮22可分别跟随第一摆臂231和第二摆臂232围绕第一轮臂连接叉的转轴24转动。智能车移动于崎岖路面时,每一车轮组件2的第一车轮21和第二车轮22可根据地形的变化,通过自适应的调整相对于第一轮臂连接叉的转动角度,使得两第一车轮21和两第二车轮22紧贴于路面移动,避免车体1产生上下颠簸的现象,提高驾乘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两车轮组件2相互独立,即其中任意一个车轮组件2相对车体1发生转动时,仅限于该车轮组件2相对于车体1的转动角度,不会影响另一车轮组件2相对于车体1的转动角度。两车轮组件2彼此独立,可提高两第一车轮21和两第二车轮22移动于崎岖路面时的响应速度,亦提高了智能车移动时的机动性能。智能车在移动过程中,当两车轮组件2共同移动于同一坡面时,两车轮组件2可同步相对于车体1转动;当两车轮组件2中的一个或两个车轮组件2遇到障碍物时,相应的车轮组件2相对于车体1转动并翻越该障碍物。另外,两车轮组件2的转动幅度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取决于当前地形状况或障碍物的外形。参阅图3,每一第二轮臂15设置有第三轮叉151,第三车轮3通过轮轴安装于第三轮叉151上。两第三车轮3配合两第一车轮21和两第二车轮22共同移动于路面。因车体1的第一轮臂14与车轮组件2通过转轴24连接并可相对转动,故第三车轮3可跟随第二轮臂15、车体1的第一承载部11以及第一轮臂14围绕该转轴24转动,即第三车轮3可相对转动于车轮组件2。智能车在移动过程中,两第三车轮3中的一个或两个第三车轮3翻越障碍物时,相应的第三车轮3分离于地面并支撑于障碍物表面,同时推动对应侧的第二轮臂15向上抬起,使得车体1的第一承载部11亦向上抬升,而车轮组件2的第一车轮21和第二车轮22仍保持紧贴于路面的状态。提高了车体1运行的整体稳定性,亦提高了智能车的安全性能。本实施例中,两第一轮臂14和两第二轮臂15可提高第一承载部11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以适应使用者的坐姿。两第一轮臂14和两第二轮臂15分别与第一承载部11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固定杆16,以提高两第一轮臂14和两第二轮臂15的结构牢固性。当然,两第一轮臂14与两第二轮臂15相互之间亦可以焊接加强固定杆。本实施例中,第一轮臂14向远离于第二轮臂15的方向倾斜,当车体1的整体重心向第一轮臂14的一侧偏移时,倾斜设置的两第一轮臂14可提高车体1的运行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智能车亦可以取消安装第一轮臂14和第二轮臂15,第一车轮21、第二车轮22和第三车轮3安装于车体1的第一承载部11上。参阅图3,车体1上安装有扶手17。使用者坐立于第一承载部11的上方,第二承载部12可支承使用者的腿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安装于车体上的两车轮组件;每一所述车轮组件包括第一车轮、第二车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安装于车体上的两车轮组件;每一所述车轮组件包括第一车轮、第二车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车还包括安装于车体上的第三车轮,所述两第一车轮和/或两第二车轮为主动轮,所述第三车轮为主动轮或从动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为轮毂电机车轮。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车轮安装于第一摆臂上,所述第二车轮安装于第二摆臂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构成一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严唐自力周金龙石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