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模块及其头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56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36
一种双光模块及其头灯组件,双光模块包括基板、第一组发光元件及第二组发光元件,其中第一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具有第一色温,第二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具有第二色温,第二色温小于第一色温。头灯组件可透过双光模块产出双色温光线进行利用,在切换其远近光时,使用对环境较适宜的色温光线进行投射,以确保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光模块及其头灯组件
本案是有关于一种双光模块及一种具有此双光模块的头灯组件。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车辆在设计上会装设不同功能的车灯,例如头灯、雾灯与方向灯。其中,头灯组件具有切换远光与近光的功能。头灯组件可包含光源、散热器、导热材、反射杯、遮光片与透镜。当头灯组件透过升起遮光片切换为近光时,遮光片可阻挡部分光线而使投射出的光线具有明暗截止线的光型,避免对前方与对向车辆的驾驶人造成不适。当头灯组件透过降下遮光片切换为远光时,遮光片收起让光线投射至远方,使光线具有如椭圆形般的光型。近年来,头灯已广泛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特别是以白光LED作为头灯使用。发出虽然使用白光具有科技感及亮度效果,但白光并不利于在雨雾中穿透使用,原因是白光在雨雾中的穿透能力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技术态样为一种双光模块。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一种双光模块包含基板、第一组发光元件、第二组发光元件,其中第一组发光元件产生第一色温的光线,第二组发光元件产生第二色温的光线。第一组发光元件可例如是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所编织而成,第一组发光元件的每一,可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封装,其包括有第一晶片以及第一波长转换层,第一晶片所发出的光经由第一波长转换层后,产生具有第一色温的光线。第二组发光元件亦是,可例如是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所编织而成,第二组发光元件的每一,可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封装,其包括有第二晶片以及第二波长转换层,第二晶片所发出的光经由第二波长转换层后,产生具有第二色温的光线,其中,第二色温小于第一色温。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组发光元件包围在第一组发光元件前方。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组发光元件与第二组发光元件均以长条型方式排列,第二组发光元件为设置在第一组发光元件上前作为包围。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组发光元件以长条型方式排列,第二组发光元件以凸字型方式排列,第二组发光元件为设置在第一组发光元件前方作为包围。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组发光元件以凸字型方式排列,第二组发光元件布局在第一组发光元件凸字型前方周围作为包围。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组发光元件彼此电性连接,第二组发光元件彼此电性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组发光元件与第二组发光元件彼此电性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组发光元件为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组发光元件为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一种头灯组件包含上述双光模块、反射杯、透镜与遮光片。双光模块位于反射杯中。遮光片位于透镜与反射杯之间。在本技术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头灯组件使用时,可仅点亮第一组发光元件,产生较高色温的光线,例如正白光,作为近光使用。或者,可同时点亮在第一组发光元件以及第二组发光元件,混光后产生较低色温的光线,例如中性白光或金黄光,作为远光使用。附图说明图1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头灯组件的侧视图;图2绘示图1的双光模块的俯视图;图3绘示图1的头灯组件点亮图2的双光模块时的远光光型图;图4绘示图3的头灯组件的近光光型图;图5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双光模块的俯视图;图6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双光模块的俯视图;图7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双光模块的俯视图;图8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双光模块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图1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头灯组件200的侧视图。图2绘示图1的双光模块100的俯视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2,头灯组件200包含双光模块100、散热器110、导热材106、反射杯210、透镜220与遮光片230。双光模块100位于反射杯210中。遮光片230位于透镜220与反射杯210之间。当双光模块100发光时,反射杯210可将双光模块100的光线反射至透镜220。此外,双光模块100可切换为远光模式或近光模式。当双光模块100为近光模式时,遮光片230可往方向D1升起,使头灯组件200投射出具有明暗截止线的光型,避免对前方与对向车辆的驾驶人造成不适。当双光模块100为远光模式时,遮光片230可往方向D2下降,以利头灯组件200向远方投射。如图2所示,双光模块100包含基板120、第一组发光元件130与第二组发光元件140。第一组发光元件130与第二组发光元件140位于基板120上,且第二组发光元件140位于第一组发光元件130的至少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组发光元件140位于第一组发光元件130的前侧,较靠近透镜220,但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第一组发光元件130可产生第一色温的光线,第二组发光元件140可产生第二色温的光线。第一组发光元件130可例如是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所编织而成。第一组发光元件130的每一发光元件130可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封装,其包括有第一晶片132以及第一波长转换层134。第一波长转换层134位于第一晶片132上方,也就是覆盖第一晶片132。当第一晶片132所发出的光经由第一波长转换层134后,可产生具有第一色温的光线。第二组发光元件140亦是,可例如是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所编织而成。第二组发光元件140的每一发光元件140可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封装,其包括有第二晶片142以及第二波长转换层144。第二波长转换层144位于第二晶片142上方,也就是覆盖第二晶片142。当第二晶片142所发出的光经由第二波长转换层144后,可产生具有第二色温的光线。其中,第二色温小于第一色温。举例来说,经第一波长转换层134的光线可以为正白光(例如5500K至6500K),可作为头灯组件200的近光使用。经第二波长转换层144的光线可以为中性白光(例如4000K至5000K)或金黄光(例如2500K至3500K),其与经第一波长转换层134的光线混光后,可作为头灯组件200的远光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发光元件130彼此电性连接,且电性连接电极102。第二组发光元件140彼此电性连接,且电性连接电极104。在本文中,电性连接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这样的设计,可通过电性连接电极102、104的驱动器(未绘示)来同时点亮或熄灭第一组发光元件130的第一晶片132,且可同时点亮或熄灭第二组发光元件140的第二晶片142。也就是说,第一组发光元件130的第一晶片132的亮灭与第二组发光元件140的第二晶片142的亮灭可独立控制。在使用时,可仅点亮第一组发光元件130的第一晶片132,产生较高色温的光线,例如具有科技感与亮度效果的正白光,作为头灯组件200的近光使用。或者,可同时点亮第一组发光元件130的第一晶片132与第二组发光元件140的第二晶片142,混光后产生较低色温的光线,例如具有较高穿透度的中性白光或金黄光,作为头灯组件200的远光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晶片132与第二晶片142可以为相同的,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第一组发光元件,位于该基板上,该第一组发光元件的每一发光元件包含一第一晶片与在该第一晶片上方的一第一波长转换层,该第一晶片所发出的光经由该第一波长转换层后,产生具有一第一色温的光线;以及一第二组发光元件,位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第一组发光元件的至少一侧,该第二组发光元件的每一发光元件包含一第二晶片与在该第二晶片上方的一第二波长转换层,该第二晶片所发出的光经由该第二波长转换层后,产生具有一第二色温的光线,其中该第二色温小于该第一色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第一组发光元件,位于该基板上,该第一组发光元件的每一发光元件包含一第一晶片与在该第一晶片上方的一第一波长转换层,该第一晶片所发出的光经由该第一波长转换层后,产生具有一第一色温的光线;以及一第二组发光元件,位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第一组发光元件的至少一侧,该第二组发光元件的每一发光元件包含一第二晶片与在该第二晶片上方的一第二波长转换层,该第二晶片所发出的光经由该第二波长转换层后,产生具有一第二色温的光线,其中该第二色温小于该第一色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发光元件包围在该第一组发光元件前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发光元件与该第二组发光元件均以长条型方式排列,该第二组发光元件为设置在该第一组发光元件前方作为包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谊谊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艾笛森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