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72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该直流接触器包括接触部分(16)、线圈(17)、轭铁(18)、罩壳(19)、基座A(21)和电路模块(20),所述接触部分(16)置于由所述罩壳(19)和所述基座A(21)构成的腔体内,所述线圈(17)和所述轭铁(18)依次置于所述接触部分(16)和所述罩壳(19)之间,所述电路模块(20)置于所述罩壳(19)内,其输出的电压加载于所述线圈(17)上;所述接触部分(16)内抽真空后填充惰性气体。该直流接触器具有灭弧效果好,负载电压高,可靠性和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部分独立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航天器件已经向多功能、多用途、高可靠方向发展,功能越多其使用设备和元器件越多,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对航空电力的需求。高压直流电器在完成这些较大电力供应时更加高效,所以航空、航天用接触器正在向高压方向发展。另外高压直流电所需的线缆更少,有助于优化航空飞行器的电能和重量比。目前航空、航天用高压接触器大多采用整体密封结构,由于该结构密封体积大、内部零部件多,产品在切换高电压、大电流时会释放较多的活性气氛,导致密封单元内部气氛不纯,使产品在接通和断开高电压、大电流时,电弧烧损强、触点烧蚀严重,最终导致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直流接触器所存在的问题,在此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能力强、灭弧效果好、可靠性高、接触部分相对独立密封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本技术所提供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接触部分、线圈、轭铁、罩壳、基座A和电路模块,所述接触部分置于由所述罩壳和所述基座A构成的腔体内,所述线圈和所述轭铁依次置于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罩壳之间,所述电路模块置于所述罩壳内,其输出的电压加载于所述线圈上;所述接触部分内抽真空后填充惰性气体。具体的,所述接触部分包括衔铁、传动杆、压簧、铁芯、套筒、导磁体、卡圈A、超程压簧、轴套、动触点、卡圈B、静触点和基座B;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插入所述衔铁的中空部分,所述铁芯置于所述传动杆的外周,且位于所述衔铁的上方;所述压簧位于所述铁芯和所述传动杆之间,所述套筒套装于所述铁芯外,所述导磁体置于所述铁芯上端外周;所述基座B位于所述导磁体的上方,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基座B内,所述动触点通过所述卡圈B和所述轴套套装于所述传动杆的顶部;所述超程压簧和所述卡圈A套装于所述传动杆上且位于所述轴套的下方;所述静触点封装于所述基座B内,一端延伸出所述基座B的顶端,另一端位于所述动触点的上方;所述导磁体与所述基座B之间的空隙通过封装环密封,所述封装环的宽度等于所述空隙的宽度和所述导磁体的厚度之和。具体的,所述衔铁的中空部分的内侧壁上布设有内螺纹,所述传动杆和所述衔铁之间为螺纹连接。具体的,所述基座B为陶瓷基座。具体的,所述电路模块上印制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了电阻R1~R5和电阻R7,电容C1~C8,二极管D2、D4、D6和D8,稳压二极管D3、D5,三极管Q~Q2,电感L1、L2,微控制器IC1和稳压电源IC2,电源的正负分别通过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2接入电路,所述电容C7串联于电感所述L1和所述电感L2之间构成LC滤波电路,所述稳压二极管D5、所述电阻R5和所述二极管D8传串联并并联于所述电容C7的两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还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3脚,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的漏极D,所述三极管Q的源极S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5脚、第6脚、第7脚和第8脚连接且经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5接地,所述三极管Q的栅极G和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1脚和第2脚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3脚和第4脚接地;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1脚和第2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容C1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的源极S2,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G2通过电阻R2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5脚,所述稳压电源IC2的第8脚和所述三极管Q2的源极S2连接至电感L2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容C4并联于所述电感L2输出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之间,所述电感L2的输出端还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漏极D2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的源极S1,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G1通过所述电容C6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的漏极D2,所述电阻R4并联于所述电容C6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6并联于所述电阻R4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2串联于所述电阻R4和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接所述电感L1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还连接至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作为整个电路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G1,所述三极管Q1的漏极的作为整个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接触部分设计:接触部分与其余零部件进行了分离,且接触部分内没有塑料零部件及线圈等易释放活性气体的零件,且密封腔体体积较小,因此,有利于接触部分内部气氛的控制。2、接触部分抽真空后填充惰性气体;保证了接触部分良好的绝缘和耐压,为高压触点提供了稳定的切换环境,减少了触点的氧化和腐蚀性。同时抽真空后填充惰性气体后,接触部分在开断大负载时一般都会自动熄灭。由于高电压切换过程中产生电弧均为带电的离子,电弧是带电离子运动所产生的,而任何物质的运动都需要有载体,带电离子也如此,由于接触部分内部是抽真空后填充惰性气体,内部没有活性气体,带电的离子没有快速转移的活性气体作为载体,实现了灭弧,是使产品在切换大负载时不发生触点烧蚀和熔焊粘连,保证了产品的寿命和性能的可靠性。故本技术所提供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具有灭弧效果好,负载电压高,可靠性和实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接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记载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衔铁,2-传动杆,3-压簧,4铁芯,5-套筒,6-导磁体,7卡圈A,8-超程压簧,9-轴套,10-动触点,11-卡圈B,12-基座B,13封接环,14-静触点,15-空隙,16-接触部分,17-线圈,18-轭铁,19-罩壳,20-电路模块,21-基座A。具体实施方式在此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图3所示,本技术在此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该直流接触器包括接触部分16、线圈17、轭铁18、罩壳19、基座A21和电路模块20,其中,接触部分16包括衔铁1、传动杆2、压簧3、铁芯4、套筒5、导磁体6、卡圈A7、超程压簧8、轴套9、动触点10、卡圈B11、静触点14和基座B12;传动杆2的一端插入衔铁1的中空部分组成衔铁部分,铁芯4置于传动杆2的外周,且位于衔铁1的上方,铁芯4的高度小于传动杆2的高度,如铁芯4的高度为传动杆2的高度三分之二;压簧3位于铁芯4和传动杆2之间,套筒5套装于铁芯4外,导磁体6置于铁芯4上端外周,套筒5和导磁体6组成导磁体部分;基座B12位于导磁体6的上方,传动杆2的上端延伸入基座B12内,动触点10通过卡圈B11和轴套9套装于传动杆2的顶部;超程压簧8和卡圈A7套装于传动杆2上且位于轴套9的下方,卡圈A7、超程压簧8、轴套9、动触点10、卡圈B11和传动杆2的顶部组成传动部分;静触点14封装于基座B12内,一端延伸出基座B12的顶端,另一端位于动触点10的上方;导磁体6与基座B12之间的空隙15通过封装环13密封,封装环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直流接触器包括接触部分(16)、线圈(17)、轭铁(18)、罩壳(19)、基座A(21)和电路模块(20),所述接触部分(16)置于由所述罩壳(19)和所述基座A(21)构成的腔体内,所述线圈(17)和所述轭铁(18)依次置于所述接触部分(16)和所述罩壳(19)之间,所述电路模块(20)置于所述罩壳(19)内,其输出的电压加载于所述线圈(17)上;所述接触部分(16)内抽真空后填充惰性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直流接触器包括接触部分(16)、线圈(17)、轭铁(18)、罩壳(19)、基座A(21)和电路模块(20),所述接触部分(16)置于由所述罩壳(19)和所述基座A(21)构成的腔体内,所述线圈(17)和所述轭铁(18)依次置于所述接触部分(16)和所述罩壳(19)之间,所述电路模块(20)置于所述罩壳(19)内,其输出的电压加载于所述线圈(17)上;所述接触部分(16)内抽真空后填充惰性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16)包括衔铁(1)、传动杆(2)、压簧(3)、铁芯(4)、套筒(5)、导磁体(6)、卡圈A(7)、超程压簧(8)、轴套(9)、动触点(10)、卡圈B(11)、静触点(14)和基座B(12);所述传动杆(2)的一端插入所述衔铁(1)的中空部分,所述铁芯(4)置于所述传动杆(2)的外周,且位于所述衔铁(1)的上方;所述压簧(3)位于所述铁芯(4)和所述传动杆(2)之间,所述套筒(5)套装于所述铁芯(4)外,所述导磁体(6)置于所述铁芯(4)上端外周;所述基座B(12)位于所述导磁体(6)的上方,所述传动杆(2)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基座B(12)内,所述动触点(10)通过所述卡圈B(11)和所述轴套(9)套装于所述传动杆(2)的顶部;所述超程压簧(8)和所述卡圈A(7)套装于所述传动杆(2)上且位于所述轴套(9)的下方;所述静触点(14)封装于所述基座B(12)内,一端延伸出所述基座B(12)的顶端,另一端位于所述动触点(10)的上方;所述导磁体(6)与所述基座B(12)之间的空隙(15)通过封装环(13)密封,所述封装环(13)的宽度等于所述空隙(15)的宽度和所述导磁体(6)的厚度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1)的中空部分的内侧壁上布设有内螺纹,所述传动杆(2)和所述衔铁(1)之间为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B(12)为陶瓷基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接触部分独立密封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模块(20)上印制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了电阻R1~R5和电阻R7,电容C1~C8,二极管D2、D4、D6和D8,稳压二极管D3、D5,三极管Q~Q2,电感L1、L2,微控制器IC1和稳压电源IC2,电源的正负分别通过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2接入电路,所述电容C7串联于电感所述L1和所述电感L2之间构成LC滤波电路,所述稳压二极管D5、所述电阻R5和所述二极管D8传串联并并联于所述电容C7的两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还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3脚,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的漏极D,所述三极管Q的源极S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5脚、第6脚、第7脚和第8脚连接且经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5接地,所述三极管Q的栅极G和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1脚和第2脚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微控制器IC1的第3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伟肖斌刘凯赵成寅李东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