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977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7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及使用方法,该模具包括下模部分和上模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结构下模部分配置第一通槽,提供压弯及整形空间,配合第一压弯凸模实现对零件的向下压弯;上模部分下行过程中,支撑体受力将随之下行,以此为参照,位于支撑体外周的镶件体上行,提供向上的力,配合压料凸模向上压弯零件;斜契和整形件的配合实现了零件的整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继电器电子产品中,会使用到一种支架零件,该零件在产品中主要起到支撑作用。该支架零件包括4个脚用于装配底板并焊接,2个脚则焊接轭铁,该零件的中部装配铁心及其它零部件,零件材料为硬态的#0.8的锌白铜(bzn15-20),共6个脚分布在上下2个方向,结合图1-4所示。

2、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其4脚及2脚进行压弯成型如图2-4所示,目前,对该零件的成型利用压弯凸模及凹模冲压成型,具体模具结构包括:

3、1.压弯凸模端面增设压筋凸台:在压弯凸模端面上的r区域附近加凸筋(如图5所示),虽可制造出各“*”组合数据的凸模,将零件压弯至合格,但当下批原材料的厚度或抗拉强度(或弹性模量)发生变化(简称材料变化,以后同),不能可靠的将零件压弯至要求,此方法会在零件上留下浅槽,降低零件的局部强度;其“*”在工装图中有调整模具至零件合格的要求。

4、2.压弯凹模下方设置成形r:通过在压弯凹模的下方设置成形r,零件压弯至凹模最低点,镦压零件的压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分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顶杆,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分别装配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所述顶杆的一端装配于所述支撑板上,另一端装配于所述第一压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形件和所述第二整形件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待加工零件定位的定位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分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顶杆,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分别装配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所述顶杆的一端装配于所述支撑板上,另一端装配于所述第一压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形件和所述第二整形件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待加工零件定位的定位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镶件体、所述第二镶件体、所述第三镶件体和/或所述第四镶件体分别包括上镶件体和下镶件体,所述下镶件体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整形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经所述通槽作用于待加工零件进行整形,所述上镶件体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下镶件体上,以密封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契可拆卸的装配于第一斜契固定块上,所述第一斜契和所述第一斜契固定块之间装配有第一垫片,用于调整整形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契可拆卸的装配于第二斜契固定块上,所述第二斜契和所述第二斜契固定块之间有第二垫片,用于调整整形量。

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弯及整形的新型模具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模具结构用于对支架零件进行压弯整形,所述支架零件包括需压弯整形成型的第一长脚、第二长脚、第一短脚、第二短脚、第三短脚和第四短脚,将支架零件放置于支撑体上进行定位,上模部分下行,压料凸模压住支架零件;上模部分继续下行,压料凸模沿力方向回缩,仍压住支架零件;上模部分继续下行,第一压弯凸模作用于第一长脚和第二长脚,上模部分继续下行,第一压弯凸模贴靠支撑体侧壁进入第一通槽向下压弯第一长脚和第二长脚;上模部分继续下行,支撑体随之下行,第二压弯凸模进入第二通槽,支撑体下行过程中,第一镶件体、第二镶件体、第三镶件体和第四镶件体相对于支撑体上行,提供向上的压弯力,与压料凸模结合向上压弯第一短脚、第二短脚、第三短脚和第四短脚;上模部分继续下行,第一斜契作用于第一整形件使位于第一镶件体、第二镶件体、第三镶件体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林赵成寅林海杨光伦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