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078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抛光装置,包括底座、回收槽、支撑台、油簧减震器、置物台、第一丝杆、抛光片、升降板、从动轮、传动带、顶板、主动轮、第二丝杆和冷却箱,底座上通过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安装顶板,第一丝杆上安装从动轮,第二丝杠上安装主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水平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上安装冷却箱,升降板下安装抛光片,抛光片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置物台,置物台通过油簧减震器安装在支撑台上,支撑台安装在回收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抛光件移动影响抛光效果,避免抛光片与抛光件之间的压力过大造成损伤;对抛光片进行冷却,延长抛光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抛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光设备,具体是一种金属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板材生产过程中表面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毛刺等不光滑的现象,对于这种板材在使用前都要经过抛光处理,使其更加的美观。现有对金属板材抛光技术中,一台抛光装置不能适应不同厚度的板抛光,实用性不强,同时抛光时所用的抛光剂没法统一收集,而且抛光盘对于所抛光的板材之间形成的压力不能控制,压力太大容易使板材变形或者产生热量过高从而对抛光盘使用寿命有影响,压力过小则影响抛光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抛光装置,包括底座、回收槽、支撑台、油簧减震器、置物台、第一丝杆、抛光片、转轴、第一电动机、升降板、从动轮、传动带、顶板、主动轮、第二电动机、第二丝杆、冷却箱、止水阀、冷却管和喷嘴,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杆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一丝杆的顶端安装有从动轮,从动轮与丝杆一体成型且同轴,从动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顶板的底面一端,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丝杆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二丝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主动轮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板的另一端上表面,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水平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螺纹连接,升降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冷却箱,冷却箱的底端与冷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冷却管的底端竖直向下穿过升降板后安装喷头,冷却管上安装有止水阀;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中央位置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抛光片,抛光片的正下方设有置物台,置物台的底面通过油簧减震器与支撑台的上表面连接,支撑台安装在回收槽中。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若干万向轮。进一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形状一致且高度相同。进一步,所述抛光片与转轴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支撑台与回收槽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回收槽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进一步,所述置物台由置物台本体和置物槽构成,所述置物台的上表面开设用于放置固定抛光件的置物槽。进一步,所述抛光片由抛光片本体和冷却孔构成,所述抛光片本体上均匀开设若干竖直的冷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技术的过程中,使用者将抛光件放置到置物台内的置物槽中固定,抛光过程中能避免抛光件移动影响抛光效果,抛光片将抛光件压紧在置物台上,置物台底部安装油簧减震器,避免抛光片与抛光件之间的压力过大造成损伤;对抛光片进行冷却,避免抛光片过热损坏,延长抛光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金属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金属抛光装置中置物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金属抛光装置中抛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回收槽2、支撑台3、油簧减震器4、置物台5、置物台本体51、置物槽52、万向轮6、第一丝杆7、抛光片8、抛光片本体81、冷却孔82、转轴9、第一电动机10、升降板11、从动轮12、传动带13、顶板14、主动轮15、第二电动机16、第二丝杆17、冷却箱18、止水阀19、冷却管20、喷嘴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金属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回收槽2、支撑台3、油簧减震器4、置物台5、万向轮6、第一丝杆7、抛光片8、转轴9、第一电动机10、升降板11、从动轮12、传动带13、顶板14、主动轮15、第二电动机16、第二丝杆17、冷却箱18、止水阀19、冷却管20和喷嘴21。所述底座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若干万向轮6,底座1的上表面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一丝杆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从动轮12,从动轮12与丝杆7一体成型且同轴,从动轮1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顶板14的底面一端,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丝杆17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二丝杆1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15,主动轮15与第二丝杆17一体成型且同轴,主动轮1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动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机1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板14的另一端上表面,主动轮15和从动轮12之间通过传动带13连接,所述主动轮15和从动轮12形状一致且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丝杆7和第二丝杆17上水平安装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丝杆7和第二丝杆17螺纹连接,升降板1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冷却箱18,冷却箱18的底端与冷却管20的顶端固定连接,冷却管20的底端竖直向下穿过升降板11固定安装有喷头21,冷却管20上固定安装有止水阀19;所述升降板11的下表面中央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机10,第一电动机10的输出轴竖直向下通过联轴器与转轴9的顶端固定连接,转轴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抛光片8,抛光片8与转轴9一体成型,抛光片8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置物台5,置物台5的底面与油簧减震器4的顶端固定连接,油簧减震器4的底端与支撑台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台3固定安装在回收槽2中,支撑台3与回收槽2一体成型,回收槽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置物台5主要由置物台本体51和置物槽52构成,所述置物台5的上表面开设用于放置固定抛光件的置物槽52,将抛光件放置到置物槽52中,避免在抛光过程中抛光件移动影响抛光效果;所述抛光片8主要由抛光片本体81和冷却孔82构成,所述抛光片本体81上均匀开设若干竖直的冷却孔82,方便喷嘴21中的冷却液通过冷却孔82进入到抛光片本体81和抛光件之间,冷却效果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技术时,使用者将抛光件放置到置物台5内的置物槽52中固定,然后通过第二电动机16调节升降板11的高度,第二电动机16带动主动轮15转动,主动轮15通过传动带13带动从动轮12转动,使第一丝杆7和第二丝杆17同时转动,升降板11随着第一丝杆7和第二丝杆17的转动而升降,抛光片8将抛光件压紧在置物台5上,置物台5底部安装油簧减震器,避免抛光片8与抛光件之间的压力过大造成损伤;然后打开第一电动机10,第一电动机10通过转轴9带动抛光片8转动,对置物台5上的抛光件进行抛光打磨,最后打开冷却管20上的止水阀20,冷却箱18中的冷却液通过冷却管20从喷嘴21中喷出,对抛光片8进行冷却,避免抛光片8过热损坏,延长抛光片8的使用寿命。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回收槽(2)、支撑台(3)、油簧减震器(4)、置物台(5)、第一丝杆(7)、抛光片(8)、转轴(9)、第一电动机(10)、升降板(11)、从动轮(12)、传动带(13)、顶板(14)、主动轮(15)、第二电动机(16)、第二丝杆(17)、冷却箱(18)、止水阀(19)、冷却管(20)和喷嘴(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一丝杆(7)的顶端安装有从动轮(12),从动轮(12)与丝杆(7)一体成型且同轴,从动轮(1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顶板(14)的底面一端,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丝杆(17)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二丝杆(1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15),主动轮(15)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动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机(1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板(14)的另一端上表面,主动轮(15)和从动轮(12)之间通过传动带(13)连接;所述第一丝杆(7)和第二丝杆(17)上水平安装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丝杆(7)和第二丝杆(17)螺纹连接,升降板(1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冷却箱(18),冷却箱(18)的底端与冷却管(20)的顶端固定连接,冷却管(20)的底端竖直向下穿过升降板(11)后安装喷嘴(21),冷却管(20)上安装有止水阀(19);所述升降板(11)的下表面中央位置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电动机(10),第一电动机(10)的输出轴竖直向下通过联轴器与转轴(9)的顶端固定连接,转轴(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抛光片(8),抛光片(8)的正下方设有置物台(5),置物台(5)的底面通过油簧减震器(4)与支撑台(3)的上表面连接,支撑台(3)安装在回收槽(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回收槽(2)、支撑台(3)、油簧减震器(4)、置物台(5)、第一丝杆(7)、抛光片(8)、转轴(9)、第一电动机(10)、升降板(11)、从动轮(12)、传动带(13)、顶板(14)、主动轮(15)、第二电动机(16)、第二丝杆(17)、冷却箱(18)、止水阀(19)、冷却管(20)和喷嘴(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一丝杆(7)的顶端安装有从动轮(12),从动轮(12)与丝杆(7)一体成型且同轴,从动轮(1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顶板(14)的底面一端,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丝杆(17)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二丝杆(1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15),主动轮(15)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动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机(1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板(14)的另一端上表面,主动轮(15)和从动轮(12)之间通过传动带(13)连接;所述第一丝杆(7)和第二丝杆(17)上水平安装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丝杆(7)和第二丝杆(17)螺纹连接,升降板(1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冷却箱(18),冷却箱(18)的底端与冷却管(20)的顶端固定连接,冷却管(20)的底端竖直向下穿过升降板(11)后安装喷嘴(21),冷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