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646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包括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旋翼无人机、智能停机坪、移动通信站和地面工作站,所述的地面工作站通过移动通信站分别与智能停机坪、多旋翼无人机通信连接;多旋翼无人机与智能停机坪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停机坪解决了多旋翼无人机起飞和降落过程的收放问题,无人机不再需要展开、收藏等环节;可以通过点选来为多旋翼无人机提供降落位置点,解决了无人机作业半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系统,尤其是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如今,多旋翼无人机产品已大量涌入民用行业,通过搭载不同传感器以实现对固定区域内数据监测。但现有产品应用模式广泛为单一系统,需要操控人员在现场进行系统展开、上电、检查、飞行、撤收等操作,以致无法实现无人机系统批量化铺设。目前,市售上多旋翼无人机的操控系统存在以下不足:(1)主要为单一动作操控系统,且作业需要1~2人,此外,一部分产品虽然支持集群功能,实现1~2人控制多台无人机,但仍需要相关人员对多台无人机进行维修保障;(2)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控制距离受电台及图传的限制,无法做到远距离控制作业;(3)需要繁杂的人工干预,包括更换电池、校磁、收藏、展开等作业效率较低的操作;(4)需要遥控器控制,设备操控复杂,需要通过专业人员控制,学习成本较高;(5)目前多旋翼无人机系统仍然需要飞回起飞点,对于其作业半径仍然受到限制,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多旋翼无人机的控制距离、自动充电、集群模式仍然是限制多旋翼无人机大规模作业的难题,无法有效发挥其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无人值守、自主充电、允许一键操控的无人机控制系统。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包括多旋翼无人机、智能停机坪、移动通信站和地面工作站,所述的地面工作站通过移动通信站分别与智能停机坪、多旋翼无人机通信连接;多旋翼无人机与智能停机坪通信连接;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上设有多旋翼平台、任务载荷、可见光传感器和控制器,多旋翼平台、任务载荷、可见光传感器均固定连接于机身,可见光传感器、任务载荷、多旋翼平台均与无人机内部的控制器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智能停机坪包括停机坪主体及环境监测模块、定位模块、远程控制模块、伺服机构和自动充电模块,所述的环境监测模块、定位模块、伺服机构、自动充电模块分别通过远程控制模块与移动通信站连接;所述的环境检测模块包括环境传感器和监测仪,环境传感器与监测仪耦接;所述的定位模块为GPS差分基站。进一步,所述的停机坪主体包括用于承载无人机的收纳箱,收纳箱的顶部设有可以自动开合的密封盖,密封盖与收纳箱滑动连接;收纳箱的内部底侧设有推动无人机水平位移的推杆,密封盖及推杆均与所述的伺服机构驱动连接。进一步,所述的自动充电模块包括电池平衡保护器和充电端子,充电端子、平衡保护单元均与远程控制模块耦接;充电端子与无人机上的充电端口相匹配。进一步,所述的无人机控制系统还包括应急指挥车,应急指挥车通过移动通信站与地面工作站通信连接;所述的应急指挥车包括车体、起降平台、数据服务器、通信模块和充电装置;其中,起降平台安装于车体的尾部,用于无人机起降,数据服务器和充电装置均安装于车体的内部,通信模块安装于车体顶部。进一步,所述的起降平台后端设有伸缩机构,与车体固定连接;起降平台上设有引导传感器和差分GPS基站,均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高精度起降。进一步,所述的通信模块包括用于与无人机通信连接的动中通通信模块,以及用于与移动通信站通信连接的4G通信模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通过采用公网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在公网覆盖范围内无人机的超远程控制,打破常规多旋翼无人机控制距离瓶颈;采用智能停机坪,提供无人机精准降落、自主充电、自主收藏、自主检测、远程上电等功能,减少现场人员的参与,大幅提高产品应用效率;(2)整机采用多重保护措施,采用后端远程控制,简化整机操控界面,省略遥控器,提高产品容错能力,让无人机飞行操控简单化;(3)实现多旋翼无人机集群控制,通过智能检测后无人机具备飞行状态,通过点选单台或多台进行无人机集群作业;(4)通过无人机精准降落技术,实现无人机单线飞行(起降点为有限作业距离),通过控制起降点位置进而将无人机航程作为作业半径,大幅提高无人机作业能力;(5)智能停机坪解决了多旋翼无人机起飞和降落过程的收放问题,无人机不再需要展开、收藏等环节;可以通过点选来为多旋翼无人机提供降落位置点,解决了无人机作业半径问题;智能停机坪结合自主充电装置,为飞行过后的无人机提供能量补充,极大解放了无人机操作,为多旋翼无人机大量铺设提供技术保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逻辑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停机坪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停机坪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指挥车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停机坪;11、收纳箱;12、自动充电模块;13、推杆;14、密封盖;2、应急指挥车;21、动中通通信模块;22、4G通信模块;23、起降平台;24、差分GPS基站;25、引导传感器;3、无人机;31、任务载荷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无人机3控制系统,包括多旋翼无人机3、智能停机坪1、移动通信站和地面工作站,所述的地面工作站通过移动通信站分别与智能停机坪1、多旋翼无人机3通信连接;多旋翼无人机3与智能停机坪1通信连接;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3上设有多旋翼平台、任务载荷31、可见光传感器和控制器,多旋翼平台、任务载荷31、可见光传感器均固定连接于机身,可见光传感器、任务载荷31、多旋翼平台均与无人机3内部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智能停机坪1包括停机坪主体及环境监测模块、定位模块、远程控制模块、伺服机构和自动充电模块12,所述的环境监测模块、定位模块、伺服机构、自动充电模块12分别通过远程控制模块与移动通信站连接;所述的环境检测模块包括环境传感器和监测仪,环境传感器与监测仪耦接;所述的定位模块为GPS差分基站。所述的停机坪主体包括用于承载无人机3的收纳箱11,收纳箱11的顶部设有可以自动开合的密封盖14,密封盖14与收纳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旋翼无人机、智能停机坪、移动通信站和地面工作站,所述的地面工作站通过移动通信站分别与智能停机坪、多旋翼无人机通信连接;多旋翼无人机与智能停机坪通信连接;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上设有多旋翼平台、任务载荷、可见光传感器和控制器,多旋翼平台、任务载荷、可见光传感器均固定连接于机身,可见光传感器、任务载荷、多旋翼平台均与无人机内部的控制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旋翼无人机、智能停机坪、移动通信站和地面工作站,所述的地面工作站通过移动通信站分别与智能停机坪、多旋翼无人机通信连接;多旋翼无人机与智能停机坪通信连接;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上设有多旋翼平台、任务载荷、可见光传感器和控制器,多旋翼平台、任务载荷、可见光传感器均固定连接于机身,可见光传感器、任务载荷、多旋翼平台均与无人机内部的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停机坪包括停机坪主体及环境监测模块、定位模块、远程控制模块、伺服机构和自动充电模块,所述的环境监测模块、定位模块、伺服机构、自动充电模块分别通过远程控制模块与移动通信站连接;所述的环境检测模块包括环境传感器和监测仪,环境传感器与监测仪耦接;所述的定位模块为GPS差分基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机坪主体包括用于承载无人机的收纳箱,收纳箱的顶部设有可以自动开合的密封盖,密封盖与收纳箱滑动连接;收纳箱的内部底侧设有推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宋飞宇郗小鹏张志军张冬赵坤张雪峰魏坤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