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育华专利>正文

一种油气结合的多级减震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63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9:35
一种油气结合的多级减震升降装置,可解决现有设备体积大、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包括缸体,缸体上装有上盖体,上盖体开有气孔,上盖体下部装有缓冲垫,缸体套装在缸体上,缸体下部装有下盖体,缸体内装有活塞,活塞上部缸体内构成高压气腔;活塞下部装有缸体,缸体向下伸出下盖体,下盖体上开有气孔,活塞下部、缸体外的缸体内构成真空腔;缸体下部装有下盖体,缸体内装有活塞,下盖体上开有气孔,活塞下部装有缸体,缸体伸出下盖体,活塞下部、缸体外的缸体内构成真空腔;缸体侧壁上开有油孔,活塞中间开有口,缸体内两活塞之间和缸体内空间,构成油腔,其结构新颖独特,使用安全,体积小,伸出长度大,使用效果好,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结合的多级减震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油气结合的多级减震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是机动车必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机动车,如汽车,所用的减震设备主要有钢板式、液压弹簧式和橡胶气囊式三种,由于结构上的缺陷,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差强人意,于是有公开号为CN105179553A名为“机动车用油气相结合的减震升降稳定装置”,可有效解决原有减震器笨重、适用性差、能耗高、不耐用等问题,然而因其结构上的问题,占用的空间较大,实际的减震效果不尽人意,那么如何研制一种体积小巧、撑开距离长、使用寿命长的减震升降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就是提供一种油气结合的多级减震升降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减震升降装置体积大、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逐级缩小套装在一起的圆柱形的第一缸体、第二缸体、第三缸体和第四缸体,第一缸体上部装有密封的上盖体,上盖体下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一气孔,上盖体的下部中间装有缓冲垫,第一缸体下口部套装在第二缸体的上口部上,第二缸体的下部装有密封的第一下端盖,第二缸体内装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部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内构成高压气腔;第一活塞下部装有连为一体的第三缸体,第三缸体向下伸出第一下端盖,第一下端盖的上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二气孔,第一活塞下部、第三缸体外的第二缸体内构成第一真空腔;第三缸体下部装有密封的第二下端盖,第三缸体内装有第二活塞,第二下端盖的上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三气孔,第二活塞下部中心装有连为一体的第四缸体,第四缸体伸出第二下端盖,第二活塞下部、第四缸体外的第三缸体内构成第二真空腔;第四缸体伸出第二下端盖外的近下端侧壁上开有油孔,第二活塞的中间开有与第四缸体内直径相等的开口,第三缸体内、第二活塞和第一活塞之间的空间,和第四缸体内的空间,构成油腔。本技术结构新颖独特,使用安全,体积小,伸出长度大,使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由图1给出,本技术包括逐级缩小套装在一起的圆柱形的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2、第三缸体3和第四缸体4,第一缸体1上部装有密封的上盖体1a,上盖体1a下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一气孔9,上盖体1a的下部中间装有缓冲垫10,第一缸体1下口部套装在第二缸体2的上口部上,第二缸体2的下部装有密封的第一下端盖2a,第二缸体2内装有第一活塞15,第一活塞15上部的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内构成高压气腔19;第一活塞15下部装有连为一体的第三缸体3,第三缸体3向下伸出第一下端盖2a,第一下端盖2a的上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二气孔8,第一活塞15下部、第三缸体3外的第二缸体2内构成第一真空腔20;第三缸体3下部装有密封的第二下端盖3a,第三缸体3内装有第二活塞6,第二下端盖3a的上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三气孔7,第二活塞6下部中心装有连为一体的第四缸体4,第四缸体4伸出第二下端盖3a,第二活塞6下部、第四缸体4外的第三缸体3内构成第二真空腔21;第四缸体4伸出第二下端盖3a外的近下端侧壁上开有油孔5,第二活塞6的中间开有与第四缸体4内直径相等的开口6a,第三缸体3内、第二活塞6和第一活塞15之间的空间,和第四缸体4内的空间,构成油腔22。为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所述的上盖体1a上部中心装有上固定架11,第四缸体4的下端侧壁上装有带固定孔的下固定扳12。所述的上盖体1a上在镂空的两个孔内分别装有第一测距传感器13和压力传感器14,第四缸体4的底部嵌装有第二测距传感器16,第一活塞15的上面上涂有第一反射涂层18,第一活塞15的下面处于第三缸体3内的部分上涂有第二反射涂层17。所述的第一测距传感器13和第二测距传感器16均为超声波传感器或者远红外传感器,第一反射涂层18和第二反射涂层17为超声波反射涂料或红外反射涂料。所述的第一缸体1上端与上盖体1a的连接处、第一缸体1下端与第二缸体2上端的连接处、第二缸体2下端与第二下端盖2a的连接处、第一活塞15与第二缸体2内壁的连接处、第三缸体3外壁与第一下端盖2a的连接处、第二活塞6与第三缸体3内壁的连接处、以及第四缸体4外壁与第二下端盖2b的连接处上均开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装有密封油线23。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多个本装置经上固定架、下固定板安装在车身与每个车轮的支臂上,高压气腔通过进气孔相互连通,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和油孔分别经管道与电磁阀相连,所有的测距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车辆的中央处理器相连,可将伸缩长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协调多个减震器的协同升降工作,以保证车体平稳升降。当仅用作减震功能时,本技术状态如图1所示,封闭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和油孔,此时高压气腔内为高压区,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为负压真空区,油腔为液压油区。当车身遇到涉水等需要升高底盘的情况时,电磁阀由汽车上的中央处理器控制,向高压气腔加压充气、将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抽至真空、并向液压油区加压注油,高压气体由第一气孔进入高压气腔,形成空气弹簧,迫使第二缸体伸出第一缸体且同时使第一活塞向下移动,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抽至真空,则会使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向下抽拉,液压油区加压注油,可使液压油区体积增大,迫使第二活塞向下移动并将第四缸体向下伸出,然后测距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将伸缩长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协调多个减震升降装置协同升降工作,以保证车体平衡。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小巧轻便,伸出长度大,多级套装的缸筒使得每个缸筒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经试验和实地应用,使用寿命延长2倍以上,如有损坏也仅需更换端盖和密封油线即可,使用维护成本大大降低,维护成本降低50%以上,且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节能环保,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是汽车减震领域的一大创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结合的多级减震升降装置,包括逐级缩小套装在一起的圆柱形的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2)、第三缸体(3)和第四缸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缸体(1)上部装有密封的上盖体(1a),上盖体(1a)下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一气孔(9),上盖体(1a)的下部中间装有缓冲垫(10),第一缸体(1)下口部套装在第二缸体(2)的上口部上,第二缸体(2)的下部装有密封的第一下端盖(2a),第二缸体(2)内装有第一活塞(15),第一活塞(15)上部的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内构成高压气腔(19);第一活塞(15)下部装有连为一体的第三缸体(3),第三缸体(3)向下伸出第一下端盖(2a),第一下端盖(2a)的上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二气孔(8),第一活塞(15)下部、第三缸体(3)外的第二缸体(2)内构成第一真空腔(20);第三缸体(3)下部装有密封的第二下端盖(3a),第三缸体(3)内装有第二活塞(6),第二下端盖(3a)的上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三气孔(7),第二活塞(6)下部中心装有连为一体的第四缸体(4),第四缸体(4)伸出第二下端盖(3a),第二活塞(6)下部、第四缸体(4)外的第三缸体(3)内构成第二真空腔(21);第四缸体(4)伸出第二下端盖(3a)外的近下端侧壁上开有油孔(5),第二活塞(6)的中间开有与第四缸体(4)内直径相等的开口(6a),第三缸体(3)内、第二活塞(6)和第一活塞(15)之间的空间,和第四缸体(4)内的空间,构成油腔(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结合的多级减震升降装置,包括逐级缩小套装在一起的圆柱形的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2)、第三缸体(3)和第四缸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缸体(1)上部装有密封的上盖体(1a),上盖体(1a)下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一气孔(9),上盖体(1a)的下部中间装有缓冲垫(10),第一缸体(1)下口部套装在第二缸体(2)的上口部上,第二缸体(2)的下部装有密封的第一下端盖(2a),第二缸体(2)内装有第一活塞(15),第一活塞(15)上部的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内构成高压气腔(19);第一活塞(15)下部装有连为一体的第三缸体(3),第三缸体(3)向下伸出第一下端盖(2a),第一下端盖(2a)的上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二气孔(8),第一活塞(15)下部、第三缸体(3)外的第二缸体(2)内构成第一真空腔(20);第三缸体(3)下部装有密封的第二下端盖(3a),第三缸体(3)内装有第二活塞(6),第二下端盖(3a)的上端面靠边上开有通往盖体侧壁的第三气孔(7),第二活塞(6)下部中心装有连为一体的第四缸体(4),第四缸体(4)伸出第二下端盖(3a),第二活塞(6)下部、第四缸体(4)外的第三缸体(3)内构成第二真空腔(21);第四缸体(4)伸出第二下端盖(3a)外的近下端侧壁上开有油孔(5),第二活塞(6)的中间开有与第四缸体(4)内直径相等的开口(6a),第三缸体(3)内、第二活塞(6)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育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