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33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包括外壳和控制臂,所述外壳包括连接气室推杆的驱动臂和连接凸轮轴的蜗轮,蜗轮配合连接蜗杆组件,所述蜗杆组件包括蜗杆,蜗杆连接第一离合器,且蜗杆上套设滑套和第二离合器,所述滑套外侧通过胀紧簧连接斜齿轮,所述第一离合器啮合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设置凹槽,所述滑套一端设置置于凹槽内的凸台,凸台与凹槽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斜齿轮之间设置压簧,所述外壳内位于斜齿轮一侧啮合小齿轮,所述控制臂套设在蜗轮上,且控制臂设置固定连接端,所述控制臂上还设置与小齿轮啮合的控制齿轮,所述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可自动调整制动间隙,且更换制动蹄方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
技术介绍
现要求对新出厂的客车、卡车气刹制动器强制安装刹车自动调整臂。汽车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片不断地磨损,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影响整车的制动效果。此时要求用户对制动器间隙进行手工调整。由于路况及使用习惯等因素,摩擦片磨损程度不一,在没有达到使用说明书上要求的时间或是里程时摩擦片已经磨损严重,而使用者浑然不知,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同时由于手动调整间隙的过程相当繁琐,普通用户较难独立操作,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自动调整臂,但存在加速刹车片损耗的问题和更换三副制动蹄后整个自动调整臂报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包括外壳和控制臂,所述外壳包括连接气室推杆的驱动臂和连接凸轮轴的蜗轮,蜗轮配合连接蜗杆组件,所述蜗杆组件包括蜗杆,蜗杆连接第一离合器,且蜗杆上套设滑套和第二离合器,所述滑套外侧通过胀紧簧连接斜齿轮,所述第一离合器啮合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设置凹槽,所述滑套一端设置置于凹槽内的凸台,凸台与凹槽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斜齿轮之间设置压簧,所述外壳内位于斜齿轮一侧啮合小齿轮,所述控制臂套设在蜗轮上,且控制臂设置固定连接端,所述控制臂上还设置与小齿轮啮合的控制齿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离合器与蜗杆通过弹性圆柱销连接。所述蜗杆上还连接端盖,所述蜗杆位于端盖外侧还配合连接手调六角螺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使其在行驶过程中能自动对制动间隙进行补偿,使制动蹄与制动鼓间隙值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制动器正常工作,同时省去了用户繁琐的人工调整工作,且间隙补偿合理,防止拖磨现象发生,减少用户更换蹄片的费用,另外调整臂寿命增加,也减少了用户保养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的总成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蜗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控制臂处的剖视图。图中:1、外壳;11、驱动臂;12、蜗轮;13、小齿轮;2、蜗杆组件;21、蜗杆;211、端盖;212、手调六角螺栓;22、第一离合器;23、滑套;231、凸台;24、第二离合器;241、凹槽;25、胀紧簧;26、斜齿轮;27、压簧;28、弹性圆柱销;3、控制臂;31、固定连接端;32、控制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包括外壳1和控制臂3,外壳1包括连接气室推杆的驱动臂11和连接凸轮轴的蜗轮12,蜗轮12配合连接蜗杆组件2,蜗杆组件2包括蜗杆21,蜗杆21通过弹性圆柱销28连接第一离合器22,蜗杆21上还连接端盖211,蜗杆21位于端盖211外侧还配合连接手调六角螺栓212,且蜗杆21上套设滑套23和第二离合器24,滑套23外侧通过胀紧簧25连接斜齿轮26,第一离合器22啮合第二离合器24,第二离合器24设置凹槽241,滑套23一端设置置于凹槽241内的凸台231,凸台231与凹槽241之间留有间隙,第二离合器24与斜齿轮26之间设置压簧27,外壳1内位于斜齿轮26一侧啮合小齿轮13,控制臂3套设在蜗轮12上,且控制臂3设置固定连接端31,控制臂3上还设置与小齿轮13啮合的控制齿轮32。所述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使用时,将驱动臂11连接气室推杆,蜗轮12连接凸轮轴,所述控制臂3的固定连接端31固定连接,保证控制臂3不转动,正常情况下需要制动时,气室推杆带动外壳1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如10°),外壳1逆时针转动带动蜗轮12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10°),蜗轮12转动即可打动凸轮轴转过相应角度,实现制动,制动结束后,气室推杆带动外壳1复位,同样带动蜗轮12和凸轮轴顺时针转动(10°)复位,即解除制动,当制动间隙变大,为了实现制动,则气室推杆推出的距离增大,外壳1与蜗轮12逆时针转动角度角度同样增大(如转动12°)制动结束后,气室推杆带动外壳1顺时针转动复位,安装在外壳1内的小齿轮13随外壳1一起运动,又由于小齿轮13和控制臂3的控制齿轮32啮合,控制齿轮32和控制臂3均固定不动,所以小齿轮13也顺时针转动,小齿轮13顺时针转动即可带动其啮合的斜齿轮26向上转动,斜齿轮26向上转动,带动胀紧簧25向上旋转,胀紧簧25向上旋转会抱紧滑套23,使滑套23也随斜齿轮26向上转动,由于气室推杆推出的距离增大,外壳1的回位角度也增大,滑套23转动角度增大,克服凹槽241和凸台231之间的间隙,即可通过滑套23带动第二离合器24向上转动;由于第一离合器22连接蜗杆21,而蜗杆21与蜗轮12啮合,外壳1顺时针转动复位会带动蜗轮12同样顺时针复位,蜗轮12逆时针转动会带动蜗杆21与第一离合器22向下转动,第一离合器22与第二离合器24相对运动,会造成第一离合器22和第二离合器24跳齿,第即会造成蜗轮12回位角度减小(仅仅回位10°),下次制动时,等于蜗轮12提前转动了一定角度(2°),进行制动时蜗轮12只需转出(10°),即可完成制动,及实现制动间隙自动调节,气室推杆推出的距离即可回复到初始推出值;进行更换刹车片更换时,操作人员通过工具卡住手调六角螺栓212,通过工具配合手调六角螺栓212带动蜗杆21向上转动,蜗杆21带动第一离合器22向下转动,第一离合器22带动第二离合器24向下转动,第二离合器24通过凹槽241配合凸台231带动滑套23向下转动,滑套23向下转动时,此时胀紧簧25张开,斜齿轮26保持不动,蜗杆21自由转动,即可通过蜗杆21带动蜗轮12转动,蜗轮12转动即可带动凸轮轴转动,增大制动间隙,即可进行刹车片更换,更换时不会出现打齿、拖磨现象,提高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的使用寿命。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控制臂(3),所述外壳(1)包括连接气室推杆的驱动臂(11)和连接凸轮轴的蜗轮(12),蜗轮(12)配合连接蜗杆组件(2),所述蜗杆组件(2)包括蜗杆(21),蜗杆(21)连接第一离合器(22),且蜗杆(21)上套设滑套(23)和第二离合器(24),所述滑套(23)外侧通过胀紧簧(25)连接斜齿轮(26),所述第一离合器(22)啮合第二离合器(24),所述第二离合器(24)设置凹槽(241),所述滑套(23)一端设置置于凹槽(241)内的凸台(231),凸台(231)与凹槽(24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离合器(24)与斜齿轮(26)之间设置压簧(27),所述外壳(1)内位于斜齿轮(26)一侧啮合小齿轮(13),所述控制臂(3)套设在蜗轮(12)上,且控制臂(3)设置固定连接端(31),所述控制臂(3)上还设置与小齿轮(13)啮合的控制齿轮(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刹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控制臂(3),所述外壳(1)包括连接气室推杆的驱动臂(11)和连接凸轮轴的蜗轮(12),蜗轮(12)配合连接蜗杆组件(2),所述蜗杆组件(2)包括蜗杆(21),蜗杆(21)连接第一离合器(22),且蜗杆(21)上套设滑套(23)和第二离合器(24),所述滑套(23)外侧通过胀紧簧(25)连接斜齿轮(26),所述第一离合器(22)啮合第二离合器(24),所述第二离合器(24)设置凹槽(241),所述滑套(23)一端设置置于凹槽(241)内的凸台(231),凸台(231)与凹槽(241)之间留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望钱浩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晶华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