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22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包括:水平接缝结构,包括挡水板、挡水棒、第一外侧封堵棒、第一减压腔暨排水通道、第一内侧封堵棒、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灌浆套筒、示意竖向钢筋、下侧预制墙、上侧预制墙、预制叠合板和现浇楼板层,自外向内设置了构造防水‑材料防水‑构造防水‑结构防水四道防水措施;和竖向接缝结构,包括建筑密封胶、第二外侧封堵棒、第二内侧封堵棒、定位凸起、定位凹陷、第二减压腔暨排水通道、左侧预制墙、右侧预制墙、现浇连接部和断水构造,根据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为第二外侧封堵棒和第二内侧封堵棒定位。该结构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性能,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适用性强,简单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装配式建筑是指预制构件在工地上装配而成的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梁柱、墙、叠合板、楼梯等构件。相比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需要劳动力数量少,建设速度快,粉尘、噪声污染轻微,工人工作环境舒适,工业化生产,构件质量有保证。但是装配式建筑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装配式建筑外墙接缝的防水处理问题,一直是阻碍装配式建筑推广的障碍。相关技术,包括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包含数种装配式外墙板接缝防水措施,但只是针对非承重式外墙的防水构造,不适用于在墙厚较薄且承受荷载时的情况。例如,下部现浇部分做成泄水坡和挡水台形状,但其在实际工地施工中很难操作,往往会浇筑成水平形状再用工具打掉,费时费工。(2)一种承重式装配式外墙的接缝防水结构,但其针对墙厚无明确要求的三明治外墙板,对于墙厚较薄的外墙,其结构难以实施,另外其防水结构复杂,要设置截水凹槽,制造精度要求极高,脱模困难,现在的施工工艺难以完成制作。且其现浇楼板层浇筑高度低于预制钢筋混凝土下侧外墙顶部高度,施工时操作不便,与方法(1)情况类似,现浇层很容易与其顶部浇平,还要采用工具打掉,施工困难。(3)包括两种承重式装配式外墙的接缝防水结构,但其也只针对墙厚无明确要求的三明治外墙,去掉保温层及保护层的防水措施,剩下的只有一道材料防水和一道灌浆结构防水,与现行的单层预制墙体防水措施无区别,防水效果差,不适合厚度较薄的承重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问题的认识和发现做出的:装配式建筑外墙接缝分为水平缝和竖直缝,二者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防水处理,便会出现严重的渗漏。现阶段对于装配式建筑外墙接缝的防水处理,主要采用三种防水措施:材料防水,构造防水和结构防水。具体采用时,可以采用两种或者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做法。材料防水是指采用防水材料嵌填渗漏路径以实现防水的方法,比如在接缝处设置密封胶、防水砂浆等。构造防水指采用构造形态的方式进行防水,例如设置企口,减压腔或排水通道等措施。结构防水指采用建筑结构本身的胶结或其性质进行防水的方法,比如在预制件连接处设置后浇混凝土等措施。以上三种方法中,材料防水和结构防水体现的是“堵”的思路,构造防水体现的是“排”的思想。目前在装配式建筑外墙接缝防水领域,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或者成熟的图集,广大的工程建设往往是简单地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处理,标准并不统一,做法并无准则,以至于防水效果不理想。生活中也常见到,许多新建住宅区在交房使用一段时间后,打上了各式因外墙漏水而补刷的防水“补丁”。目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根据外墙承重与否又分为两种,分别是以外挂墙板为代表的非承重式墙板防水和以预制剪力墙为代表的承重式墙板防水。外挂墙板由于不承担荷载,其有充足的空间设置防水措施,一般设计为材料防水与构造防水结合的形式。承担荷载的剪力墙又分两种,一种是有保温层的用于冬季有保温要求地区的墙体,其厚度较大,如三明治外墙板,这种外墙有足够的空间在保温层及保护层中设置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措施,外加现浇混凝土的结构防水,总体防水效果较好。另一种是无保温措施的承重墙体,其只有一层钢筋混凝土墙体,这种墙体厚度较薄,一般用于热带或亚热带等冬季无需防寒保暖的地方。另外,对于像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远离地震带的国家,国家规定建筑无抗震设防要求,其承重外墙可以设置得更加薄,有的甚至只有150mm,对于这种厚度有限的承重外墙,因其厚度有限,且接缝还需要灌浆以承担荷载,导致设置防水措施的空间十分有限。目前一般采用材料密封防水的措施,具体方式为外侧打密封胶,内侧灌浆以承担荷载,外侧的密封胶属于材料防水,内侧的灌浆料属于结构防水,但此种防水措施效果不好。首先,灌浆采用的压力很小,属无压灌浆,同时,由于上部剪力墙的底部是水平的,并无排气坡度,且浆液浓稠度高,凝结速度快,在此情况下,浆液无法自流平地完全灌满上下剪力墙之间的缝隙,必定会留下灌浆缺陷,诸如空洞或气泡,甚至贯通内外的空腔。对于此缺陷,其不会造成建筑承载性能的明显减低,在受力计算方面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防水的要求,其就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密封胶防水措施很容易失效,其在施工质量可靠的情况下,可靠密封性能也只能坚持15-25年,久之会发生老化龟裂,缝隙自然产生。那么一旦外侧防水措施失效,降水时淋到外墙上的水遇到接缝密封胶的裂缝后便会沿着接缝毛细入渗,一直到灌浆料。由于灌浆料与预制剪力墙间会有冷缝以及上述灌浆缺陷存在,入渗到此的毛细水便会沿着冷缝或灌浆缺陷接续入渗,加之接缝内空气不流通,不受阳光照射,入渗到此的水难以干燥,会持续存在于毛细通道中并形成持续性的入渗水流,直至室内地面,入渗水流一旦贯通,防水措施即宣告失败。另外,由于建筑全部的接缝均采取这种防水措施,这就意味着随着密封胶的老化,大量的接缝会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产生渗水,届时会面临巨大的物业维修问题。解决方法只能是全部拆除老化的密封胶,待接缝晾干后再打胶,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竖向接缝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于厚度较薄的预制剪力墙接缝防水问题,现行防水措施的症结是:由于水平接缝与竖直接缝均只采取了材料防水和结构防水措施,出于墙厚的限制,没有设置更为持久有效的构造防水措施。装配式结构,尤其是接缝处的自防水性能差,加之气候变化或者材料老化现象,材料防水措施很难长久地发挥预期作用,进而影响建筑整体的耐久性及后期维护费用。但构造防水措施可以充分利用重力作用,截断突破材料防水屏障的水流并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排水路径流出,从而切断毛细水流,其没有材料老化的顾虑,能够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发挥作用,不需要维护。装配式结构防水的原则应为构造型自防水为主,材料和结构防水措施为辅。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该结构不仅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性能,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适用性强,简单易实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包括:水平接缝结构,所述水平接缝结构包括挡水板、挡水棒、第一外侧封堵棒、第一减压腔暨排水通道、第一内侧封堵棒、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灌浆套筒、示意竖向钢筋、下侧预制墙、上侧预制墙、预制叠合板和现浇楼板层,自外向内设置了构造防水-材料防水-构造防水-结构防水四道防水措施;和竖向接缝结构,所述竖向接缝结构包括建筑密封胶、第二外侧封堵棒、第二内侧封堵棒、定位凸起、定位凹陷、第二减压腔暨排水通道、左侧预制墙、右侧预制墙、现浇连接部和断水构造,其中,根据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陷为所述第二外侧封堵棒和所述第二内侧封堵棒定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通过水平接缝结构自外向内设置了构造防水-材料防水-构造防水-结构防水四道防水措施,多道防水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防水的效果,且适用于多种情况的装配式外墙防水,并根据竖向接缝结构对封堵棒进行定位,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封堵棒定位困难的问题,便于施工,从而不仅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性能,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适用性强,简单易实现。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还可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接缝结构,所述水平接缝结构包括挡水板、挡水棒、第一外侧封堵棒、第一减压腔暨排水通道、第一内侧封堵棒、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灌浆套筒、示意竖向钢筋、下侧预制墙、上侧预制墙、预制叠合板和现浇楼板层,自外向内设置了构造防水‑材料防水‑构造防水‑结构防水四道防水措施;和竖向接缝结构,所述竖向接缝结构包括建筑密封胶、第二外侧封堵棒、第二内侧封堵棒、定位凸起、定位凹陷、第二减压腔暨排水通道、左侧预制墙、右侧预制墙、现浇连接部和断水构造,其中,根据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陷为所述第二外侧封堵棒和所述第二内侧封堵棒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接缝结构,所述水平接缝结构包括挡水板、挡水棒、第一外侧封堵棒、第一减压腔暨排水通道、第一内侧封堵棒、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灌浆套筒、示意竖向钢筋、下侧预制墙、上侧预制墙、预制叠合板和现浇楼板层,自外向内设置了构造防水-材料防水-构造防水-结构防水四道防水措施;和竖向接缝结构,所述竖向接缝结构包括建筑密封胶、第二外侧封堵棒、第二内侧封堵棒、定位凸起、定位凹陷、第二减压腔暨排水通道、左侧预制墙、右侧预制墙、现浇连接部和断水构造,其中,根据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陷为所述第二外侧封堵棒和所述第二内侧封堵棒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平接缝结构中,所述挡水板平行于墙体水平轴线,其在水平方向为一条带状,且长度与水平接缝相同,并处在所述下侧预制墙与所述上侧预制墙之间的接缝外侧,其断面形状为折线形,包括锚固段、挡水段和挑水段,其中,所述锚固段埋设在所述上侧预制墙内部,以起锚固作用;所述挡水段搭在水平接缝外侧,且与所述下侧预制墙的外侧应留预设空隙,以防止流至所述挡水板的底部的水在毛细作用下沿所述挡水板与所述下侧预制墙的外侧的缝隙向上流动,其中,所述挡水段与所述下侧预制墙在竖向重合的长度为二者间缝隙宽度的预设倍,以防止水向上流动;由所述挡水段的最下部向外折起形成所述挑水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由耐候材料制作,所述耐候材料包括紫铜片,以使得降落在墙体外侧的雨水沿所述上侧预制墙流下至所述挡水板的挡水段处,进而由于所述挡水板的锚固段浇筑在所述上侧预制墙的内部,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挡水板向下流动,沿所述挡水板的下侧的挑水段滴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棒处在所述下侧预制墙与所述上侧预制墙的缝隙中间,并处于所述挡水板的内侧,以及所述低第一减压腔暨排水通道的外侧,所述挡水棒为一棒状体,且与墙体接缝长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外墙接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封堵棒设置在所述下侧预制墙与所述上侧预制墙的缝隙中间,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减压腔暨排水通道的内侧,所述第一外侧封堵棒为一棒状体,与墙体接缝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减压腔暨排水通道设置在所述下侧预制墙的顶部,其形状为凹槽,与墙体长度一致;所述第一内侧封堵棒设置在所述下侧预制墙与所述现浇楼板层的缝隙的最内侧,且为一棒状体,与墙体接缝长度相同;所述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用于对缝隙和所述灌浆套筒进行灌浆;所述灌浆套筒设置在所述上侧预制墙的内部,以负责灌入浆液并连接所述下侧预制墙与所述上侧预制墙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鑫张建民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