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0107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并提出了一种在该动力装置基础上实现的动力驱动方法,属于由电能引发机械效应的动力学领域,涉及电热、电磁转化关系等相关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分别利用液电效应结合水中电爆炸数学模型及电磁重接技术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运动转换模块将动力驱动模块中产生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并带动车轮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电机及发动机相比,动力驱动模块不再局限形状,同时工质选用自来水,利用脉冲放电激励产生动力,工作效率高,安全性好,不会产生废气物质,具有绿色健康等优点。

A power device suitable for four wheel drive electric vehicle and its power driv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device suitable for a four-drive electric vehicle, and proposes a power driv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ower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dynamic field of mechanical effects caused by electric energy, and relating to related technologies such as electrothermal and electromagnetic conversion relations. The power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the first power drive module, the second power drive module and the motion conversion module. The first power drive module and the second power drive module respectively realize the power drive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by using the hydroelectric effect, the underwater electric explosion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reconne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otion conversion module will move. The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generated by the force driving module is transformed into circular motion and the wheel is driven to rotat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tor and engine, the power drive module is no longer confined in shape, and the working medium is tap water, and the pulse discharge excitation is used to generate power. The work efficiency is high, the safety is good, and the waste gas is not produced,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heal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由电能引发机械效应的动力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涉及电热、电磁转化关系等相关技术。
技术介绍
在能源制约和环境污染的危机形势下,利用电能这一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是必然趋势,于是出现了新能源汽车。在液电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水中电爆炸数学模型、电磁重接技术等可为纯电动汽车提供全新的驱动动力。在无限的水域中爆炸与在无限的空气中爆炸不同,水可认为前后压缩系数不变,水中爆炸所引发的冲击波波峰要比空气中的冲击波的峰值大,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衰减要比在空气中小的多。前苏联科学家尤特金发现电水锤效应,并将放电区域划分为火花放电区、破坏区、硬化区、弹性作用区和压缩区,提出了增设辅助间隙的办法来提升储能密度、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陡坡,其中破坏区和硬化区会对材料产生破坏作用。液电效应多用于在开放或半开放的环境下的液体中,瞬时通入强脉冲电流,所产生的电爆炸在水中产生具有破坏效应的冲击波。若将上述电水锤模型直接应用于汽车动力装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缺陷:要求电压等级太高;机械破坏性大;机械转化效率低;放电频率低。可采用的改进办法:改变放电峰值,使不会出现破坏活塞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制成封闭的工质缸;改用适合高频、储能密度高的电感作为辅助间隙,提升放电频率。重接式电磁技术,是电磁转化的一种形式,两螺线圈同轴且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在同一时刻两螺线圈通入电流,两通电螺线管线圈之间产生闭合磁场。处在闭合磁场中心的非导磁良导体将两螺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割,被分割的磁力线要进行“重接”和“拉直”,于是对非铁磁良导体产生了径向分量很大的电磁力。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068593.X的“一种电磁重接电机”,提出了一种应用电磁重接原理设计的电机,但仅用到了电磁原理,并没有涉及电爆炸理论,其结构与传统电机的结构相似,都是利用磁场加速转子体旋转,其形状一定是一个圆柱形,其动力输出只能有一个转轴,如果四轮驱动还需要外加很多传动部件。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893793.8的“低功率电弧加热推进器”,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热理论设计的推进器,其两电极之间添加的工质为燃料推进剂,其原理火箭推进器原理相似,通过化石燃料爆炸产生动力,爆炸产生直接作用于空气中,动力装置所利用的环境为开放的环境,并不是利用液电引发的机械效应提供动力。专利申请号为CN200310105971的“大电流脉冲放电水泵”,提出了一种运用电水锤效应,利用放电脉冲在工质中爆炸所引发的冲击波,缺点是引发的力学作用效率低、具有破坏性且放电频率低,不适用于提供动力。因此,结合目前电动汽车动力发展的现状,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并提出了一种在该动力装置基础上实现的动力驱动方法,利用液电效应,并结合水中电爆炸数学模型、电磁重接技术等为纯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双动力驱动模块提供动力,并利用运动转换装置驱动车轮的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并在该动力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利用液电效应,并结合水中电爆炸数学模型、电磁重接技术实现动力驱动的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A整个为矩形,铺设于汽车底盘上,包括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安装在同一轴线上,且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分别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的两侧;运动转换模块安装在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两端,将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及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产生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同时分别与四驱电动汽车的车轮1相连;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包括活塞10、工质11、放电柱12、单向高压阀13、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工质缸18及第一供电模块,其中第一供电模块又包括第一蓄电池组7-1、功率控制单元15、辅助间隙16和升压模块17;活塞10为对称结构,包括左右两部分,每一部分内侧为弧形,外侧直立,活塞安装在工质缸中,两部分中间形成腔形空间,腔形空间的大小随活塞的移动而改变,活塞移动的范围与工质缸18的大小相对应;工质11位于腔形空间中;放电柱12为针状结构,上下两端固定在工质缸18上,中间部位位于活塞10内部,通过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与供电模块相连;单向高压阀13安装在工质缸18上下两侧,工质11通过单向高压阀13注入工质缸18中,通入的工质11体积通过单向高压阀13的开关时间控制;第一供电模块中第一蓄电池组7-1通过升压模块17与辅助间隙16连接,之后辅助间隙16通过功率控制单元15连接到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所述工质11为自来水;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包括动子往复轴4、电磁重接装置、第二供电模块及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其中电磁重接装置又包括动子片5及驱动线圈6,第二供电模块包括第二蓄电池组7-2、驱动线圈输电线8、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包括动合开关20、动断开关21、继电器KM123及继电器动合触点24;电磁重接装置中动子片5以动子往复轴4为对称轴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两个驱动线圈6分别安装在动子片5的两侧,驱动线圈6轴线与动子片5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二供电模块中的驱动线圈输电线8将电磁重接装置与第二蓄电池组7-2进行连接,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安装在第二蓄电池组7-2与驱动线圈输电线8之间,通过开合控制第二蓄电池组7-2对驱动线圈6的供电,其中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的开合由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控制;运动转换模块包括运动转换装置2、车轮驱动轴3、动力装置转轴22及齿轮箱26,其中运动转换装置2中包括从动件19;运动转换装置2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两端,从动件19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同时与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连接,在动子往复轴4的带动下触发动合开关20或动断开关21;运动转换装置2之间通过车轮驱动轴3连接,同时车轮驱动轴3向外连接车轮1,动力装置转轴22一端与从动件19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箱26相连,从动件19带动动力装置转轴22转动,动力装置转轴22通过齿轮箱26变比后带动车轮驱动轴3和车轮1旋转。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蓄电池组7-1与第二蓄电池组7-2上均安装有动力装置总开关25。优选的,所述的放电柱12的形状为“针—针”状,材质为紫铜,尖端处涂有绝缘层。优选的,所述的动合开关20与动断开关21的触点之间的行程由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的单次工作时间决定。优选的,所述的工质缸18的材质为满足一定硬度、耐高温的非导电材料。对于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为一组动力组,动力装置中包括N组动力组;同时,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包括N组电磁重接装置,其中M、N的大小根据汽车所需动力能力决定;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动子往复轴4的长度根据汽车的轴距决定。对于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所述的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每组电磁重接装置包括两个同轴的驱动线圈6和一个动子片5;驱动线圈6中漆包线的绕向相同,两个驱动线圈6同轴,动子片5的截面积和两个驱动线圈6所围成的截面积刚好一致;动子片5为非导磁良导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方法,动力装置在第一动力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A)整个为矩形,铺设于汽车底盘上,包括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安装在同一轴线上,且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分别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的两侧;运动转换模块安装在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两端,将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及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产生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同时分别与四驱电动汽车的车轮(1)相连;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包括活塞(10)、工质(11)、放电柱(12)、单向高压阀(13)、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工质缸(18)及第一供电模块,其中第一供电模块又包括第一蓄电池组(7‑1)、功率控制单元(15)、辅助间隙(16)和升压模块(17);活塞(10)为对称结构,包括左右两部分,每一部分内侧为弧形,外侧直立,活塞安装在工质缸中,两部分中间形成腔形空间,腔形空间的大小随活塞的移动而改变,活塞移动的范围与工质缸(18)的大小相对应;工质(11)位于腔形空间中;放电柱(12)为针状结构,上下两端固定在工质缸(18)上,中间部位位于活塞(10)内部,通过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与供电模块相连;单向高压阀(13)安装在工质缸(18)上下两侧,工质(11)通过单向高压阀(13)注入工质缸(18)中,通入的工质(11)体积通过单向高压阀(13)的开关时间控制;第一供电模块中第一蓄电池组(7‑1)通过升压模块(17)与辅助间隙(16)连接,之后辅助间隙(16)通过功率控制单元(15)连接到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所述工质(11)为自来水;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包括动子往复轴(4)、电磁重接装置、第二供电模块及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其中电磁重接装置又包括动子片(5)及驱动线圈(6),第二供电模块包括第二蓄电池组(7‑2)、驱动线圈输电线(8)、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包括动合开关(20)、动断开关(21)、继电器KM1(23)及继电器动合触点(24);电磁重接装置中动子片(5)以动子往复轴(4)为对称轴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两个驱动线圈(6)分别安装在动子片(5)的两侧,驱动线圈(6)轴线与动子片(5)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二供电模块中的驱动线圈输电线(8)将电磁重接装置与第二蓄电池组(7‑2)进行连接,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安装在第二蓄电池组(7‑2)与驱动线圈输电线(8)之间,通过开合控制第二蓄电池组(7‑2)对驱动线圈(6)的供电,其中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的开合由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控制;运动转换模块包括运动转换装置(2)、车轮驱动轴(3)、动力装置转轴(22)及齿轮箱(26),其中运动转换装置(2)中包括从动件(19);运动转换装置(2)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两端,从动件(19)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同时与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连接,在动子往复轴(4)的带动下触发动合开关(20)或动断开关(21);运动转换装置(2)之间通过车轮驱动轴(3)连接,同时车轮驱动轴(3)向外连接车轮(1),动力装置转轴(22)一端与从动件(19)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箱(26)相连,从动件(19)带动动力装置转轴(22)转动,动力装置转轴(22)通过齿轮箱(26)变比后带动车轮驱动轴(3)和车轮(1)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A)整个为矩形,铺设于汽车底盘上,包括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安装在同一轴线上,且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分别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的两侧;运动转换模块安装在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两端,将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及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产生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同时分别与四驱电动汽车的车轮(1)相连;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包括活塞(10)、工质(11)、放电柱(12)、单向高压阀(13)、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工质缸(18)及第一供电模块,其中第一供电模块又包括第一蓄电池组(7-1)、功率控制单元(15)、辅助间隙(16)和升压模块(17);活塞(10)为对称结构,包括左右两部分,每一部分内侧为弧形,外侧直立,活塞安装在工质缸中,两部分中间形成腔形空间,腔形空间的大小随活塞的移动而改变,活塞移动的范围与工质缸(18)的大小相对应;工质(11)位于腔形空间中;放电柱(12)为针状结构,上下两端固定在工质缸(18)上,中间部位位于活塞(10)内部,通过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与供电模块相连;单向高压阀(13)安装在工质缸(18)上下两侧,工质(11)通过单向高压阀(13)注入工质缸(18)中,通入的工质(11)体积通过单向高压阀(13)的开关时间控制;第一供电模块中第一蓄电池组(7-1)通过升压模块(17)与辅助间隙(16)连接,之后辅助间隙(16)通过功率控制单元(15)连接到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所述工质(11)为自来水;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包括动子往复轴(4)、电磁重接装置、第二供电模块及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其中电磁重接装置又包括动子片(5)及驱动线圈(6),第二供电模块包括第二蓄电池组(7-2)、驱动线圈输电线(8)、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包括动合开关(20)、动断开关(21)、继电器KM1(23)及继电器动合触点(24);电磁重接装置中动子片(5)以动子往复轴(4)为对称轴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两个驱动线圈(6)分别安装在动子片(5)的两侧,驱动线圈(6)轴线与动子片(5)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二供电模块中的驱动线圈输电线(8)将电磁重接装置与第二蓄电池组(7-2)进行连接,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安装在第二蓄电池组(7-2)与驱动线圈输电线(8)之间,通过开合控制第二蓄电池组(7-2)对驱动线圈(6)的供电,其中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的开合由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控制;运动转换模块包括运动转换装置(2)、车轮驱动轴(3)、动力装置转轴(22)及齿轮箱(26),其中运动转换装置(2)中包括从动件(19);运动转换装置(2)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两端,从动件(19)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同时与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连接,在动子往复轴(4)的带动下触发动合开关(20)或动断开关(21);运动转换装置(2)之间通过车轮驱动轴(3)连接,同时车轮驱动轴(3)向外连接车轮(1),动力装置转轴(22)一端与从动件(19)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箱(26)相连,从动件(19)带动动力装置转轴(22)转动,动力装置转轴(22)通过齿轮箱(26)变比后带动车轮驱动轴(3)和车轮(1)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蓄电池组(7-1)与第二蓄电池组(7-2)上均安装有动力装置总开关(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柱(12)的形状为“针—针”状,材质为紫铜,尖端处涂有绝缘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合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鹏王晓超兰海李伟力王鸣迪刘阔韩孝乾成倩李睿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