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949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其结构包括电机、脚架、减震装置、履带轮、转向器、外壳、施工器主体、摆动臂、液压缸、支撑臂,所述外壳呈“﹂”型,整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两者的对接处通过嵌入嵌入固定连接,所述履带轮顶部表面中央设在外壳底部表面,所述外壳内侧表面边沿通过螺丝紧固连接电机底部表面边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减震装置,同时在施工器主体施工过程中震动经摆动臂、支撑臂和外壳上,脚架和顶板配合通过导柱传递到减震器主体内,使顶板对减震器主体在支撑架内挤压进行减震,避免震动过大对施工器主体施工造成偏差,有效提高施工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
本技术是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属于隧道施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050386.7的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该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主要包括上台阶板、中层仰拱台、下台阶板、钢拱架、连接板、纵向连接筋、中管棚、中隔壁墙、超前小导管、锁脚锚管、钢筋网、喷射砼、注浆钻孔机、挖掘机;所述的上台阶板设置在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的上端,所述的中层仰拱台设置在上台阶板的下端,所述的下台阶板设置在中层仰拱台的下端,所述的连接板设置在钢拱架的内部,所述的纵向连接筋设置在连接板之间,所述的中管棚设置在上台阶板的上端,所述的中隔壁墙设置在中管棚下侧的中部。本技术解决了软弱围岩下开挖进度较慢的问题,提高了开挖稳定性和安全性,缩短了工期,节省了造价。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对隧道进行大跨度浅埋暗挖时,无法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减震,易使震动过大对施工造成偏差,降低工设备工作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以解决上述设备对隧道进行大跨度浅埋暗挖时,无法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减震,易使震动过大对施工造成偏差,降低工设备工作效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其结构包括电机、脚架、减震装置、履带轮、转向器、外壳、施工器主体、摆动臂、液压缸、支撑臂,所述外壳呈“﹂”型,整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两者的对接处通过嵌入嵌入固定连接,所述履带轮顶部表面中央设在外壳底部表面,所述外壳内侧表面边沿通过螺丝紧固连接电机底部表面边沿,所述电机顶部表面边沿通过电连接施工器主体顶部表面边沿,液压缸侧方表面末端,所述支撑臂底部表面嵌入间隙配合转向器顶部表面末端,所述摆动臂侧方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支撑臂侧方表面末端,所述摆动臂底部表面末端设有施工器主体;所述减震装置由顶板、减震器主体、支撑架、套管、导柱组成,所述顶板顶部表面贴合于脚架底部表面,底部表面末端套设固定连接导柱顶部表面末端,所述减震器主体两侧表面末端设在套管内侧表面,顶部中央间隙配合导柱底部表面末端,所述支撑架顶部表面两侧中央紧固连接导柱底部表面末端,支撑架呈型,所述套管设有2个,顶板底部表面中央和支撑架内凹表面中央设有套管,所述导柱顶部表面贯穿顶板内侧表面中央螺纹连接脚架底部表面中央。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器底部表面嵌合于外壳顶部表面中央,底部表面末端传动连接电机侧方表面末端。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顶部表面末端螺纹连接脚架底部表面末端。进一步地,所述脚架设有4个,侧方表面边沿设在外壳侧方表面两端。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两侧表面末端嵌入贴合于摆动臂顶部表面和支撑臂底部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摆动臂侧方表面末端通过支撑臂两侧表面末端设在外壳顶部表面中央,两者无直接连接关系。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型号为YS-80M2-4P。进一步地,所述摆动臂与支撑臂配套使用。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设有减震装置,同时在施工器主体施工过程中震动经摆动臂、支撑臂和外壳上,脚架和顶板配合通过导柱传递到减震器主体内,使顶板对减震器主体在支撑架内挤压进行减震,避免震动过大对施工器主体施工造成偏差,有效提高施工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板安装分解示意图。图中:电机-1、脚架-2、减震装置-3、顶板-301、减震器主体-302、支撑架-303、套管-304、导柱-305、履带轮-4、转向器-5、外壳-6、施工器主体-7、摆动臂-8、液压缸-9、支撑臂-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其结构包括电机1、脚架2、减震装置3、履带轮4、转向器5、外壳6、施工器主体7、摆动臂8、液压缸9、支撑臂10,所述外壳6呈“﹂”型,整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两者的对接处通过嵌入嵌入固定连接,所述履带轮4顶部表面中央设在外壳6底部表面,所述外壳6内侧表面边沿通过螺丝紧固连接电机1底部表面边沿,所述电机1顶部表面边沿通过电连接施工器主体7顶部表面边沿,液压缸9侧方表面末端,所述支撑臂10底部表面嵌入间隙配合转向器5顶部表面末端,所述摆动臂8侧方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支撑臂10侧方表面末端,所述摆动臂8底部表面末端设有施工器主体7;所述减震装置3由顶板301、减震器主体302、支撑架303、套管304、导柱305组成,所述顶板301顶部表面贴合于脚架2底部表面,底部表面末端套设固定连接导柱305顶部表面末端,所述减震器主体302两侧表面末端设在套管304内侧表面,顶部中央间隙配合导柱305底部表面末端,所述支撑架303顶部表面两侧中央紧固连接导柱305底部表面末端,支撑架303呈型,所述套管304设有2个,顶板301底部表面中央和支撑架303内凹表面中央设有套管304,所述导柱305顶部表面贯穿顶板301内侧表面中央螺纹连接脚架2底部表面中央。所述转向器5底部表面嵌合于外壳6顶部表面中央,底部表面末端传动连接电机1侧方表面末端。所述减震装置3顶部表面末端螺纹连接脚架2底部表面末端。所述脚架2设有4个,侧方表面边沿设在外壳6侧方表面两端。所述液压缸9两侧表面末端嵌入贴合于摆动臂8顶部表面和支撑臂10底部表面。所述摆动臂8侧方表面末端通过支撑臂10两侧表面末端设在外壳6顶部表面中央,两者无直接连接关系。本专利所说的减震装置3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进行使用时,将减震装置3顶部表面末端安装在脚架2底部表面末端,电机1接通电能带动履带轮4进行移动,通过脚架2支撑起外壳6两侧表面,电机1转动经液压缸9配合控制摆动臂8和支撑臂10进行活动,电机1通过电连接带动施工器主体7对隧道进行施工器主体7施工,同时在施工器主体7施工过程中震动经摆动臂8、支撑臂10和外壳6上,脚架2和顶板301配合通过导柱305传递到减震器主体302内,使顶板301对减震器主体302在支撑架303内挤压进行减震,避免震动过大对施工器主体7施工造成偏差,有效提高施工工作效率。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上述设备对隧道进行大跨度浅埋暗挖时,无法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减震,易使震动过大对施工造成偏差,降低工设备工作效果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减震装置,同时在施工器主体施工过程中震动经摆动臂、支撑臂和外壳上,脚架和顶板配合通过导柱传递到减震器主体内,使顶板对减震器主体在支撑架内挤压进行减震,避免震动过大对施工器主体施工造成偏差,有效提高施工工作效率。具体如下所述:所述顶板301顶部表面贴合于脚架2底部表面,底部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其结构包括电机(1)、脚架(2)、减震装置(3)、履带轮(4)、转向器(5)、外壳(6)、施工器主体(7)、摆动臂(8)、液压缸(9)、支撑臂(10),所述外壳(6)呈“﹂”型,整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两者的对接处通过嵌入嵌入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轮(4)顶部表面中央设在外壳(6)底部表面,所述外壳(6)内侧表面边沿通过螺丝紧固连接电机(1)底部表面边沿,所述电机(1)顶部表面边沿通过电连接施工器主体(7)顶部表面边沿,液压缸(9)侧方表面末端,所述支撑臂(10)底部表面嵌入间隙配合转向器(5)顶部表面末端,所述摆动臂(8)侧方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支撑臂(10)侧方表面末端,所述摆动臂(8)底部表面末端设有施工器主体(7);所述减震装置(3)由顶板(301)、减震器主体(302)、支撑架(303)、套管(304)、导柱(305)组成,所述顶板(301)顶部表面贴合于脚架(2)底部表面,底部表面末端套设固定连接导柱(305)顶部表面末端,所述减震器主体(302)两侧表面末端设在套管(304)内侧表面,顶部中央间隙配合导柱(305)底部表面末端,所述支撑架(303)顶部表面两侧中央紧固连接导柱(305)底部表面末端,支撑架(303)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设备,其结构包括电机(1)、脚架(2)、减震装置(3)、履带轮(4)、转向器(5)、外壳(6)、施工器主体(7)、摆动臂(8)、液压缸(9)、支撑臂(10),所述外壳(6)呈“﹂”型,整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两者的对接处通过嵌入嵌入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轮(4)顶部表面中央设在外壳(6)底部表面,所述外壳(6)内侧表面边沿通过螺丝紧固连接电机(1)底部表面边沿,所述电机(1)顶部表面边沿通过电连接施工器主体(7)顶部表面边沿,液压缸(9)侧方表面末端,所述支撑臂(10)底部表面嵌入间隙配合转向器(5)顶部表面末端,所述摆动臂(8)侧方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支撑臂(10)侧方表面末端,所述摆动臂(8)底部表面末端设有施工器主体(7);所述减震装置(3)由顶板(301)、减震器主体(302)、支撑架(303)、套管(304)、导柱(305)组成,所述顶板(301)顶部表面贴合于脚架(2)底部表面,底部表面末端套设固定连接导柱(305)顶部表面末端,所述减震器主体(302)两侧表面末端设在套管(304)内侧表面,顶部中央间隙配合导柱(305)底部表面末端,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