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48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振性能优异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具备控制线缆、壳体帽盖、在外周具有突缘部且装配于壳体帽盖的外周的弹性构件、及套筒,突缘部具有沿弹性构件的轴向突出的多个轴向凸部和形成在多个轴向凸部彼此之间的多个凹部,轴向凸部包括长凸部和突出量比长凸部小的短凸部,弹性构件在套筒内收容成,长凸部的前端被套筒的端面按压而变形,在内线缆滑动时,短凸部的前端以能够缓和壳体帽盖的振动的方式与套筒的端面抵接。

A support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able

The aim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supporting device for a control cable with excellent vibration proof performance. The support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cable has an elastic member, and a sleeve, which controls the cable, the shell cap,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and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casing cap, with a plurality of axial protruding parts along the axis of the elastic member and a plurality of concave parts formed between the axial protruding parts and the axial convex part of the length. The convex part and the protruding amount are smaller than the long convex part. The elastic member is housed in the sleeve. The front end of the long convex part is pressed and deformed by the end face of the sleeve. When the inner cable slips, the front end of the short convex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end face of the sleeve to ease the vibration of the shell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使振动衰减的弹性构件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有用于将控制线缆的端部安装于安装对象的末端支承装置。作为末端支承装置的一例,可列举专利文献1记载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该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具备筒状的壳体帽盖、弹性构件、及筒状的套筒。筒状的壳体帽盖在后端具有将控制线缆的导管的端部固定的导管保持部,在外周具有凸缘。弹性构件具有将壳体帽盖的包含凸缘的部位包围并将该凸缘的周围覆盖的突缘状部。筒状的套筒以将该弹性构件包围的方式将壳体帽盖的包含凸缘的部位及弹性构件收容,具有将弹性构件的突缘状部沿轴向弹力地夹入的前后的内壁,并且具备向对方构件安装的安装部。并且,为了使弹性构件与套筒的前后的内壁抵接而在突缘状部的前后的表面上形成有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突起。在该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中,突起部分发生弹性变形而位移,但是作为弹性构件整体未伴有大的位移,因此能够以使防振衰减的能力富余的状态组装。因此,即使在控制线缆未笔直地安装于支承装置而具有角度地安装于支承装置的安装状态下带有角度,防振性能也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9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由于车辆的布局变更等而控制线缆需要在更容易受到振动的环境下使用,从而要求防振性能更优异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记载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振性能优异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具备:控制线缆,具有内线缆和供所述内线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的外壳体;壳体帽盖,具有将所述外壳体的一端侧固定的固定部、在外周的一部分沿周向扩径的扩径部、及在内侧插通有所述内线缆的插通孔;弹性构件,在外周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突缘部,以使所述壳体帽盖的外壳体侧端部露出的状态装配于包含所述扩径部的所述壳体帽盖的外周;及套筒,在所述壳体帽盖的轴向上夹持所述突缘部而收容所述弹性构件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具有:供所述壳体帽盖插入且供所述内线缆插通的插通孔;及在所述突缘部的内侧对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壳体帽盖的扩径部进行收容的收容部,所述突缘部具有:沿所述弹性构件的轴向突出的多个轴向凸部;及形成在所述多个轴向凸部彼此之间的多个凹部,所述轴向凸部包括:长凸部;及突出量比所述长凸部小的短凸部,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套筒内收容成,所述长凸部的前端被所述套筒的端面按压而变形,在所述内线缆滑动时,所述短凸部的前端以能够缓和所述壳体帽盖的振动的方式与所述套筒的端面抵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能够提高防振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的整体图。图2A是从图1的支承装置去除了控制线缆及杆的图。图2B是表示收容有弹性构件的套筒的部分的图2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使用于图1的支承装置的安装有弹性构件的壳体帽盖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安装有弹性构件的壳体帽盖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壳体帽盖的从一方的端部侧观察到的图。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图7是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图5的VIII-VIII线剖视图。图9(A)是表示长凸部被套筒的端面按压之前的状态的概念图,图9(B)是表示长凸部被套筒的端面按压而发生了变形的状态的概念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列举安装于车辆的车辆用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在安装于车辆以外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中也可以适用,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安装的安装对象没有特别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1(以下,仅称为支承装置1)具备控制线缆2、壳体帽盖3、弹性构件4、及套筒5。本实施方式的支承装置1安装于例如车辆的托架等用于将控制线缆2支承为规定的配线状态的未图示的安装对象物。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对象物的种类只要是能够支承控制线缆2即可,没有特别限定。控制线缆2将对其两端中的任一方侧施加的操作力向另一方侧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控制线缆2的一端连结于被操作部B2,控制线缆2的其他端连结于操作部B1。例如,如图1所示,控制线缆2沿着操作部B1及被操作部B2之间的规定的配线路径配线,将施加给操作部B1的操作力向被操作部B2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B1是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席的换挡杆,被操作部B2为振动源侧,是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变速器。控制线缆的两端侧分别具有支承装置,被操作部B2侧的支承装置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1。如图1所示,控制线缆2具有内线缆21和供内线缆2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的外壳体22。外壳体22是如下构件:在两端具有开口部,并具有将开口部连通的中空部,将内线缆2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容。如图1所示,外壳体22的一端22a连结于支承装置1的壳体帽盖3,其他端22b连结于在操作部B1侧设置的第二支承装置1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承装置11在图1中具有与设置于被操作部B2侧的支承装置1不同的公知的构造,但是也可以具有与支承装置1同样的形状、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壳体2的中间部也可以设置套管,该套管设置于车身的室内侧与室外侧之间,防止水向室内侧的浸入。内线缆21能够滑动地插通于外壳体22的中空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内线缆21的一端21a(被操作部B2侧的端部)及其他端21b(操作部B1侧的端部)分别设有杆R,内线缆21经由杆R而安装于操作部B1及被操作部B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操作部B1(例如换挡杆)进行操作,而内线缆21在图1中左右方向上移动,从一端21a侧向其他端21b侧传递操作力,经由杆R来操作被操作部B2(例如变速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护内线缆21免于遭受来自外部的尘埃或水分等的影响,支承装置1也可以具备例如具有褶皱部的护罩。壳体帽盖3保持外壳体22的端部,在套筒5连结外壳体22。如图2A及图6~图8所示,壳体帽盖3具有:将外壳体22的一端侧固定的固定部31;在外周的一部分沿周向扩径的扩径部32;在内侧插通有内线缆21的插通孔3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及图6~图8所示,壳体帽盖3形成为大致筒状,在壳体帽盖3的轴X(参照图2A)方向的一方侧形成有固定部3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弹性构件4或套筒5的轴或轴向也与壳体帽盖3的轴向大致相等,因此关于弹性构件4或套筒5的轴或轴向也使用轴X或轴X方向这样的表述。例如图1所示,外壳体22的一端22a向筒状的固定部31的内侧插入,通过从外周侧紧固而能够固定,但是固定部31与外壳体22的一端22a之间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在壳体帽盖3的轴X方向的另一方侧具有安装导管G的筒状端部34。扩径部32是抑制壳体帽盖3相对于弹性构件4沿轴X方向偏移的情况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图2B及图6~图8所示,扩径部32在壳体帽盖3的轴X方向上,设置于壳体帽盖3的外周的一部分,具体而言,设置于固定部31与筒状端部34之间。扩径部32在壳体帽盖3的径向外侧形成为凸状,但只要以抑制壳体帽盖3相对于弹性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具备:控制线缆,具有内线缆和供所述内线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的外壳体;壳体帽盖,具有将所述外壳体的一端侧固定的固定部、在外周的一部分沿周向扩径的扩径部、及在内侧插通有所述内线缆的插通孔;弹性构件,在外周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突缘部,以使所述壳体帽盖的外壳体侧端部露出的状态装配于包含所述扩径部的所述壳体帽盖的外周;及套筒,在所述壳体帽盖的轴向上夹持所述突缘部而收容所述弹性构件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具有:供所述壳体帽盖插入且供所述内线缆插通的插通孔;及在所述突缘部的内侧对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壳体帽盖的扩径部进行收容的收容部,所述突缘部具有:沿所述弹性构件的轴向突出的多个轴向凸部;及形成在所述多个轴向凸部彼此之间的多个凹部,所述轴向凸部包括:长凸部;及突出量比所述长凸部小的短凸部,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套筒内收容成,所述长凸部的前端被所述套筒的端面按压而变形,在所述内线缆滑动时,所述短凸部的前端以能够缓和所述壳体帽盖的振动的方式与所述套筒的端面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5 JP 2015-2533691.一种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具备:控制线缆,具有内线缆和供所述内线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的外壳体;壳体帽盖,具有将所述外壳体的一端侧固定的固定部、在外周的一部分沿周向扩径的扩径部、及在内侧插通有所述内线缆的插通孔;弹性构件,在外周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突缘部,以使所述壳体帽盖的外壳体侧端部露出的状态装配于包含所述扩径部的所述壳体帽盖的外周;及套筒,在所述壳体帽盖的轴向上夹持所述突缘部而收容所述弹性构件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具有:供所述壳体帽盖插入且供所述内线缆插通的插通孔;及在所述突缘部的内侧对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壳体帽盖的扩径部进行收容的收容部,所述突缘部具有:沿所述弹性构件的轴向突出的多个轴向凸部;及形成在所述多个轴向凸部彼此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义广舟桥信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