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44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制造品质均衡的薄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薄片制造装置具备:鼓部,其具有多个开口;壳体部,其对所述鼓部进行覆盖;输送部,其使包含从所述开口通过的纤维在内的材料堆积成料片,并对该堆积的料片进行输送;第一辊(650),其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料片抵接,且在其外周面(F)上具有凹凸部(Nf);第一密封部(610),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辊(650)的外周面(F)相接。

Thin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invention is to produce thin sheets of quality balance. A thin piece manufacturing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has a drum part with a plurality of openings, a housing section covering the drum part, and a conveying part that stores materials including fibers from the openings and conveys the stacked material; a first roll (650), and a piece of material conveyed by the conveying part. A concavity and convex part (Nf) is provided on the outer surface (F); the first seal part (610) is set on the first side wall of the first housing section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out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F) of the first roll (6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片制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片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薄片制造装置,所述薄片装置装置包括壳体部、与该壳体部连接的绒毛密封体部、和以与绒毛密封体部相接的方式而配置的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09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即,附着于辊的表面上的材料被绒毛密封部刮掉并成为块,且该块落在堆积物上而使薄片的品质下降。此外,存在如下课题,即,附着于辊的表面上的材料通过辊对于料片的载荷而被压缩,从而固定附着在辊的表面上。此外,在上述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即,当抽吸部与网带的密封性未被确保时,无法均匀地对壳体部内进行抽吸,从而使薄片的品质下降。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被完成的专利技术,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鼓部,其具有多个开口;第一壳体部,其对所述鼓部进行覆盖;输送部,其将包含从所述开口通过的纤维在内的材料堆积成料片,并对该堆积的料片进行输送;第一辊,其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料片抵接,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凹凸部;第一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根据该结构,由于附着于第一辊的表面上的材料易于被保持在第一辊的凹凸部上,因此易于穿过第一密封部。因此,材料不易停留(堆积)在第一辊与第一密封部的接触区域中,从而能够抑制材料的块的产生。进而,能够制造品质均衡的薄片。应用例2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所述凹凸部的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料片抵接的区域内。根据该结构,抑制了落在料片上的材料的块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薄片整体的品质。应用例3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所述第一辊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一辊的表面粗糙度设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从而能够在抑制材料的停留的同时确保适当的密封性。应用例4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所述第一辊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面上具有,形成在与所述第一辊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深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槽部。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第一辊的外周面上设置深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槽部,从而能够在抑制材料的停留的同时确保适当的密封性。应用例5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的所述凹凸部被形成为网眼状。根据该结构,材料被缠绕在网眼上并被保持,从而能够抑制材料的块的产生。应用例6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所述第一辊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面上具有深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宽度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的圆形形状的凹部。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辊的外周面为圆形形状的凹部,因此没有尖锐的部分,从而抑制了材料挂在第一辊的外周面上并附着在第一辊的外周面上的情况。此外,抑制了因材料(纤维和树脂等)向凹部的进入或夹塞等而导致的附着。由此,能够抑制第一辊上的材料的固定附着的产生,进而能够制造品质均衡的薄片。应用例7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去除部,所述去除部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抵接并将附着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上的所述材料去除。根据该结构,例如,附着于第一辊的圆形形状的凹部上的材料通过去除部而被刮除。由此,能够抑制第一辊上的材料的固定附着的产生。应用例8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特征在于,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的假想铅直面而成4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密封部从倾斜方向与第一辊相接,因此附着于第一辊上的材料易于穿过第一密封部,从而能够使材料更不容易堆积于密封部上。应用例9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二辊,其位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料片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第二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与第一侧壁对置的第二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辊相接,所述第二辊在其外周面上具有凹凸部。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料片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附着于第二辊的外周面上的材料也会向第二辊的旋转方向被输送,从而不易停留(堆积)在第二密封部上。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密封部附近的材料的块的产生。应用例10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包括对所述料片进行输送的网体,并且,所述薄片制造装置具有:抽吸部,其将包含纤维的材料抽吸到所述网体上,并且为了划定抽吸区域而具有第二壳体部;第三辊,其被设置在隔着所述网体而与所述第一辊对置的位置处,并与所述网体抵接,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凹凸部;第三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上,并与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相接。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抽吸部周围,附着于第三辊的外周面上的材料也会向第三辊的旋转方向被输送,从而不易停留(堆积)在第三密封部上。因此,能够抑制第三密封部附近的材料的块的产生。应用例1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鼓部,其具有多个开口;壳体部,其对所述鼓部进行覆盖;输送部,其将包含从所述开口通过的纤维在内的材料堆积成料片,并对该堆积的料片进行输送;第一辊,其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料片抵接;第一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部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且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的假想铅直面而成4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密封部从倾斜方向与第一辊相接,因此附着于第一辊上的材料易于穿过第一密封部,从而能够使材料更不容易堆积于密封部上。应用例12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鼓部,其具有多个开口;第一壳体部,其对所述鼓部进行覆盖;输送部,其将包含从所述开口通过的纤维在内的材料堆积成料片,并对该堆积的料片进行输送;第一辊,其与由所述输送部所输送的料片抵接,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圆形形状的凹部。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辊的外周面为圆形形状的凹部,因此抑制了材料挂在第一辊的外周面上并附着在第一辊的外周面上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第一辊中的材料的固定附着的产生。进而,能够制造品质均衡的薄片。应用例13上述应用例12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所述凹部的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料片抵接的区域内。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抑制材料向第一辊的外周面的附着。应用例14上述应用例12或13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所述凹部的特征在于,深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且宽度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根据该结构,在第一辊的外周面上没有尖锐的部分,从而抑制了材料等被挂住的情况。此外,抑制了材料(纤维和树脂等)向凹部的进入和夹塞等,从而能够抑制第一辊中的材料的固定附着的产生。应用例15上述应用例12至14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被实施了使耐磨损性提高的表面处理。根据该结构,由于抑制了第一辊的外周面的磨损,因此能够长期地抑制第一辊中的材料的固定附着的产生,从而能够制造品质均衡的薄片。应用例16上述应用例12至15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被实施了使表面自由能下降的表面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鼓部,其具有多个开口;第一壳体部,其对所述鼓部进行覆盖;输送部,其将包含从所述开口通过的纤维在内的材料堆积成料片,并对该堆积的料片进行输送;第一辊,其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料片抵接,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凹凸部;第一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27 JP 2015-231420;2015.11.27 JP 2015-23141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鼓部,其具有多个开口;第一壳体部,其对所述鼓部进行覆盖;输送部,其将包含从所述开口通过的纤维在内的材料堆积成料片,并对该堆积的料片进行输送;第一辊,其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料片抵接,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凹凸部;第一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料片抵接的区域内。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的所述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在所述外周面上具有,形成在与所述第一辊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深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槽部。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的所述凹凸部被形成为网眼状。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在所述外周面上具有深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宽度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的圆形形状的凹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去除部,所述去除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口尚孝藤田惠生宫泽一真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