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3984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7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冠簧结构,呈腰鼓型设置,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连接有若干个簧片,每相邻两个簧片之间均设有间隔槽;簧片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的相对两侧连接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限位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组合形成“W”型,同时在冠簧的内孔孔壁上会形成一导向凹槽;限位部的凸出方向为向外,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凸出方向均为向内;通过设置两个接触位置增加了冠簧与插头的接触性能,避免了由于安装问题导致的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通过限位部与插座的内孔孔壁接触,限制了簧片的变形量,防止簧片由于变形量过大导致容易出现永久性形变,提高了簧片的使用寿命。 1

A kind of crown spring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rown spring structure, which consists of a waist drum type setting, including a first frame and a second border frame, and a number of reed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border frame, and each adjacent two reed is provided with an interval slot; the reed includes a limit part, and the relative sides of the limit part are connected with a first contact part and a second contact part. The limit section, the first contact part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form a \W\ type. At the same time, a guide groove is formed on the inner hole wall of the crown spring; the convex direction of the limit part is outward, the protruding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ontact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is inward;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crown spring and the plug can be increased by setting two contact positions. It avoids the problem of bad contact caused by the installation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limit part and the inner hole wall of the socket limit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eed, and prevents the reed from having permanent deformation due to excessive deformation and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eed.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簧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电流接插孔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冠簧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510884931.7)公布了一种种冠簧接触件,呈腰鼓型设置,并包括位于两端的冠簧基体和连接于冠簧基体之间的若干簧片。每一所述簧片具有一朝向冠簧接触件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上进一步朝向轴心方向突设有用以抵接对接插头的凸包。此结构由于凸包的存在将会使插头插入时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即凸包周围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应力,导致多次插拔后冠簧接触件产生形变或弹力减小,影响接触性能,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出现。而且当插头斜插时,有可能会顶到凸包上,导致插入困难,并且增加了插头与冠簧接触件的摩擦力,增加了冠簧接触件和插头的磨损。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结构的冠簧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簧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冠簧结构,呈腰鼓型设置,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连接有若干个簧片,每相邻两个所述簧片之间均设有间隔槽;所述簧片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相对两侧连接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组合形成“W”型,同时在所述冠簧的内孔孔壁上会形成一导向凹槽;所述限位部的凸出方向为向外,即远离所述冠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凸出方向均为向内,即靠近所述冠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可选的,还包括缓冲槽,所述缓冲槽沿冠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边框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边框边缘。可选的,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的外圆面距离所述冠簧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处处相等,所述限位部距离所述冠簧的中心轴线的最远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外圆面距离所述冠簧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可选的,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选的,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形成的“W”型的各转角处均为圆角过渡。可选的,所述间隔槽靠近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的两槽边均为半圆弧形。可选的,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簧片为一体成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接触位置增加了冠簧与插头的接触性能,避免了由于安装问题导致的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通过限位部与插座的内孔孔壁接触,限制了簧片的变形量,防止簧片由于变形量过大导致容易出现永久性形变,提高了簧片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限位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组合形成“W”型,因此在冠簧的内孔孔壁上会形成一导向凹槽,插头斜插时导向凹槽能够对插头进行导向,使得插头能轻易的插入到冠簧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冠簧结构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冠簧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冠簧结构的与插头和插座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冠簧;2、插座;3、插头;10、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20、簧片;21、限位部;22、第一接触部;23、第二接触部;24、导向凹槽;30、间隔槽;40、缓冲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至图3,一种冠簧结构,呈腰鼓型设置,包括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11,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11之间连接有若干个簧片20,每相邻两个簧片20之间均设有间隔槽30。簧片20包括限位部21,限位部21的相对两侧连接有第一接触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限位部21、第一接触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组合形成“W”的形状。限位部21的凸出方向为向外,即远离冠簧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第一接触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的凸出方向均为向内,即靠近冠簧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插头3插入时限位部21与插座2的内孔孔壁接触,起到限制簧片20变形量的作用,防止簧片20由于变形量过大导致容易出现永久性形变,从而使冠簧1性能受到影响。进一步的,由于限位部21、第一接触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组合形成近似字母“W”的形状,因此在冠簧1的内孔孔壁上会形成一导向凹槽24,插头3斜插时导向凹槽24能够对插头3进行导向,使得插头3能轻易的插入到冠簧1内。插头3插入时第一接触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均与插头3接触,从而接通电源,通过分开两处的接触使得冠簧1的接触性能更加可靠。具体的,还包括缓冲槽40,缓冲槽40沿冠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从第一边框10边缘延伸至第二边框11边缘。由于加工往往会存在误差,从而导致加工出来的尺寸与设计者本身的设计不符,尺寸过大了冠簧1安装困难或无法安装,尺寸过小了安装后冠簧1与插座2配合较松,影响性能,缓冲槽40的设置能有效避免由于加工误差导致的问题,设计时只需稍微加大尺寸,安装时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11受到挤压,导致缓冲槽40变小,如此既解决了冠簧1由于尺寸过大无法安装的问题,又防止了由于冠簧1尺寸小导致安装后松动的问题。具体的,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11的外圆面距离冠簧1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处处相等,限位部21距离冠簧1的中心轴线的最远距离小于第一边框10的外圆面距离冠簧1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具体的,限位部21、第一接触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为一体成型结构。限位部21、第一接触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形成的W型各转角处均为圆角过渡。如此既能减少摩擦损耗,又可以避免转角处的应力集中,延长簧片20的使用寿命。具体的,间隔槽30靠近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11的两槽边均为半圆弧形,如此可以增加簧片20与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11的连接强度。具体的,第一边框10、第二边框11和簧片20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既方便了加工,又增加了冠簧1整体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冠簧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两个接触位置增加了冠簧1与插头3的接触性能,避免了由于安装问题导致的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通过限位部21与插座2的内孔孔壁接触,限制了簧片20的变形量,防止簧片20由于变形量过大导致容易出现永久性形变,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冠簧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冠簧结构,呈腰鼓型设置,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簧结构,呈腰鼓型设置,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连接有若干个簧片,每相邻两个所述簧片之间均设有间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相对两侧连接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组合形成“W”型,同时在所述冠簧的内孔孔壁上会形成一导向凹槽;所述限位部的凸出方向为向外,即远离所述冠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凸出方向均为向内,即靠近所述冠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槽,所述缓冲槽沿冠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边框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边框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明梁勇曾翔李尧陈威戎蔡伯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