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8256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避免外部短路的电池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第一集电层、一第二集电层、一夹设于第一集电层与第二集电层之间的胶框,以形成一封围区域,此封围区域内容设一电化学系统层,此电化学系统层包括一第一活性材料层、一第二活性材料层与一设置于第一活性材料与第二活性材料层之间的隔离层,第一活性材料层与第一集电层接触,第二活性材料层与第二集电层接触,第一集电层与第二集电层的至少一周缘为电性绝缘,以避免弯折后第一集电层与第二集电层因接触导致外部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避免外部短路的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为因应人性科技需求,各种穿戴式电子装置相应而生,为使各种穿戴式电子装置更符合轻薄的趋势,电子装置内的空间分配成为一重要课题,而可设置在非平面的可挠曲式电池为此课题带来解决策略之一。请参阅图1,其为目前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的结构剖视图。如图所示,此种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10主要包括一第一集电层12、一第二集电层14、一夹设于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之间的胶框16,以形成一封围区域18,此封围区域18内容依序设有一第一活性材料层20、隔离层22与一第二活性材料层24,第一活性材料层20、隔离层22与第二活性材料层24,以此构成电化学系统层26,且第一活性材料层20与第一集电层12接触,第二活性材料层24与第二集电层14接触。此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10的特性在于整体可动态弯曲,但在弯曲过程中,却因为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的接触而发生外部短路。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即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具有避免外部短路的电池结构,以有效克服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避免外部短路的电池结构,其于第一集电层或第二集电层的至少一个周缘为电性绝缘,以避免电池弯折时,第一集电层、第二集电层因接触而产生外部短路。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避免外部短路的电池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第一集电层、一第二集电层、一夹设于第一集电层与第二集电层之间的胶框,以形成一封围区域,此封围区域内容设一电化学系统层,其包括一第一活性材料层、一第二活性材料层与一设置于第一活性材料层与第二活性材料层之间的隔离层,第一活性材料层与第一集电层接触,第二活性材料层与第二集电层接触,该第一集电层与该第二集电层的至少其一的周缘为电性绝缘,以避免弯折后上集电层与下集电层因接触产生外部短路。其中,该电化学系统层在正投影方向上位于该第一集电层与该第二集电层之内。其中,该第一活性材料层的正投影面积小于该第一集电层的正投影面积。其中,该第二活性材料层的正投影面积小于该第二集电层的正投影面积。其中,该周缘包括一侧表面及/或自该侧表面向上方及/或下方延伸的表面。其中,该第一集电层或该第二集电层的至少其一的该周缘设置有一绝缘层。其中,该绝缘层还为该胶框的一部分。其中,该绝缘层通过表面处理为电性绝缘的结构。其中,至少局部的该胶框位于该第一集电层与该第二集电层的正投影区域内。其中,局部的该胶框还位于该第一集电层与该第二集电层的正投影区域外。其中,其为可挠电池或软包电池。附图说明图1为目前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12第一电集层14第二集电层16胶框18封围区域20第一活性材料层22隔离层24第二活性材料层26电化学系统层28绝缘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针对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于弯折后第一集电层、第二集电层因为相互接触而产生外部短路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解决方法:第一集电层或第二集电层的外表面周缘设置有一绝缘保护层,以避免弯折后第一集电层与第二集电层因接触产生外部短路。请参阅图2,其为此方法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此种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10主要包括一第一集电层12、一第二集电层14、一夹设于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之间的胶框16,以形成一封围区域18。一电化学系统层26设置于封围区域18内,电化学系统层26包括一第一活性材料层20、一第二活性材料层24与一设置于第一活性材料层20与第二活性材料层24之间的隔离层22,第一活性材料层20与第一集电层12接触,第二活性材料层24与第二集电层14接触,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集电层12或第二集电层14的周缘为电性绝缘,此处所定义的周缘是包括一侧表面及/或自该侧表面向上方及/或下方延伸的表面。举例来说,第一集电层12的外表面周缘涂布固化形成有一绝缘保护层28,以避免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在弯折时接触而产生外部短路。其中该绝缘保护层为单独结构,或为该胶框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也或可通过表面处理为电性绝缘的结构。以上所述的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10,其胶框16的上端面与第一集电层12黏着,胶框16的下端面与第二集电层14黏着,因此在正投影方向上,完全容设于封围区域18内的电化学系统层26将完全位于第一集电层12及/或第二集电层14的区域内,换言之,第一活性材料层20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一集电层12的正投影面积,第二活性材料层24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集电层14的正投影面积。另外,在正投影方向上观之,所述的胶框16可以完全或局部地位于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的正投影区域内,也即,当胶框16完全位于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的正投影区域内时,若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在截面上具有相同长度时,则胶框16完全不会突出于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之外,若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在截面上呈现不同长度时,则胶框16位于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交集的正投影区域内,若当胶框16局部地位于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的正投影区域内时,则表示无论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是否在截面上具有相同的长度,局部的胶框16都是呈现出突出于第一集电层12与第二集电层14之外。请参阅图4,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第二集电层14的外表面周缘涂布固化形成有一绝缘保护层28,且第一集电层12在正投影方向大于第二集电层14,也就是第一集电层12的长度大于第二集电层14,第二集电层14可以与第一集电层12互换。请参阅图5,其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与先前图3的架构不同的是,在此实施例中是多个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10共享一第一集电层12,而在此实施例中多个可挠曲式固态锂电池10的第二集电层14的周缘为电性绝缘,例如先前所述的形成有一绝缘保护层28。此处所定义的周缘是包括一侧表面及/或自该侧表面向上方及/或下方延伸的表面,以避免第一集电层12弯折时所导致的第二集电层14之间或者与第一集电层12之间的接触。在一般锂电池中,正极或负极由活性材料层涂布于集电层上后再经过切割、干燥制程后所制成,因此正极或负极的活性材料层的大小与集电层相同,而在安全因素的考虑下,正极活性材料层必须小于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设计,也就是正极必须小于负极,所谓安全因素是由于锂离子嵌入至负极时若负极的空间不足所导致锂晶枝大量地生成,进而导致锂晶枝穿刺隔离层而发生内部正、负极接触的短路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的锂电池架构下,集电层大小与上述的正、负极面积大小无关联,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集电层有大小之分是为了避免外部集电层接触的短路问题,本专利技术先前所述的较小的集电层也可以是负极的集电层,较大的集电层也可以是正极的集电层。有鉴于此,请参阅图2,在此图中的第一集电层12可以是正极集电层或者负极集电层,第二集电层14则相对应为负极集电层或正极集电层。换而言之,当第一集电层12为负极集电层时,第二集电层14为正极集电层,此实施例是与现有的一般锂电池架构截然不同的。综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结构,包括:一第一集电层;一第二集电层;一框胶,其夹设于该第一集电层与该第二集电层之间,以形成一封围区域;以及一电化学系统层,其设置于该封围区域内,该电化学系统层包括一第一活性材料层、一第二活性材料层与设置于该第一活性材料层与该第二活性材料层之间的一隔离层,该第一活性材料层与第一集电层接触,该第二活性材料层与该第二集电层接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集电层与该第二集电层的至少其中的一个周缘为电性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结构,包括:一第一集电层;一第二集电层;一框胶,其夹设于该第一集电层与该第二集电层之间,以形成一封围区域;以及一电化学系统层,其设置于该封围区域内,该电化学系统层包括一第一活性材料层、一第二活性材料层与设置于该第一活性材料层与该第二活性材料层之间的一隔离层,该第一活性材料层与第一集电层接触,该第二活性材料层与该第二集电层接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集电层与该第二集电层的至少其中的一个周缘为电性绝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化学系统层在正投影方向上位于该第一集电层与该第二集电层之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性材料层的正投影面积小于该第一集电层的正投影面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活性材料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枬
申请(专利权)人: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辉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