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及其电能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07284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及其电能传输系统,充电线圈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发射端由下至上依次为发射端磁屏蔽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副线圈层以及发射端主线圈层;接收端由下至上依次为接收端主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副线圈层、接收端磁介质层以及接收端磁屏蔽层;耦合所述发射端线圈与所述接收端线圈进行能量无线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大功率无线充电设计,可适用于复杂拓扑电路,在无线充电时,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磁场耦合程度较高,且最大程度消除了主、副线圈间的互感,提高了电能传输的效率,同时集成式的线圈结构有效解决了体积过大的问题。

An integrated wireless charging coil and it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wireless charging coil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harging coil includes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wherein the transmitter followed from the transmitter to the magnetic shielding layer, the transmitter magnetic medium layer, support layer, the transmitter the transmitter side coil layer and the transmitter receiving line circle; followed by the bottom end of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main coil layer, support layer, the receiver receiver receiver side coil layer, magnetic medium layer and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magnetic shielding layer; coupling the transmitter coil and the receiving coil of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energy. The invention of high-power wireless charging based on the design, can be applied to complex topology circuit in the wireless charging,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magnetic coupling degree is high, and the maximum degree of elimination of the main and auxiliary windings of the transform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il structure integrated effective solution volume a big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及其电能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
,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及其电能传输系统,可以消除主、副线圈间互感。
技术介绍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充电技术,是指在不发生物理接触的条件下,使用电磁场实现能量的远距离传输。由于无线充电技术适用性很强,在很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一个主要应用领域为电动汽车。与传统的使用充电桩进行有线充电的充电方式相比,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使用便捷、安全性高、不受环境影响及不占用空间资源等优势,可有力地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通过在地下铺设线圈发射端,在电动汽车底盘固定线圈接收端,驾驶员只需要将汽车停到指定位置即可进行充电。实现无线电能传输有多种方式,其中通过一对耦合线圈实现的磁耦合式电能传输技术被证明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普通结构的线圈一般为圆形或矩形,且发射端和接收端只包含单一线圈,如果相应的电路拓扑结构有两个电感或多个电感的话,需要额外制作电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此外,由于电动汽车在充电的过程中,汽车底盘上的接收线圈与铺在地下的发射线圈不容易对齐,容易发生偏移。这种情况下普通结构的线圈传输效率会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及其电能传输系统,将同侧主线圈和副线圈集成在一起,且主线圈采用双矩形结构,能够提高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同时最小化由于副线圈的引入对整个线圈结构运行功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射端由下至上依次为发射端磁屏蔽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副线圈层以及发射端主线圈层的五层结构;所述接收端由下至上依次为接收端主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副线圈层、接收端磁介质层以及接收端磁屏蔽层的五层结构;耦合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的发射端主线圈与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的接收端主线圈进行能量无线传输。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端主线圈和所述接收端主线圈都按8字形缠绕形成双矩形结构。所述发射端主线圈层的发射端主线圈和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的接收端主线圈都按8字形缠绕形成双矩形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的发射端副线圈按照8字形缠绕形成双矩形结构,且与所述发射端主线圈层的发射端主线圈呈90°放置,消除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的发射端副线圈和发射端主线圈层的发射端主线圈之间的互感,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发射端主线圈层的几何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接收端副线圈为单一矩形结构,其长边方向与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的长边方向平行,且所述接收端副线圈层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的几何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端主线圈层紧固连接在所述发射端支撑层的正面,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紧固连接在所述发射端支撑层的背面;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紧固连接在接收端支撑层的正面,所述接收端副线圈层紧固连接在接收端支撑层的背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端磁介质层紧固粘贴在发射端磁屏蔽层的正面,所述接收端磁介质层紧固粘贴在接收端磁屏蔽层的正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端磁介质层和所述接收端磁介质层均由功率铁氧体组成,所述功率铁氧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形状,所述功率铁氧体长边方向与所述双矩形结构的短边方向平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的最外侧放置用铝板制成的屏蔽层。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的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还包括直流电源、高频逆变器、整流滤波装置、负载,其中直流电源用于供给发射端电路稳定的电能,通过所述高频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高频交流电,进入由发射端主线圈和发射端副线圈所组成的回路,接收端主线圈与发射端主线圈发生磁耦合产生感应电流,进行能量的无线传输,随后,交流电流经整流滤波装置转化为直流电,最终向所述负载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主线圈采用了双矩形结构。由于双矩形结构的线圈磁场耦合程度较大,因而耦合系数较大,有效提高了线圈的传输效率。本专利技术引入副线圈,可适用于复杂补偿电路,同时,消除了同侧主、副线圈间以及异侧副线圈间的互感。此时,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主线圈间的耦合系数对充电系统的运行功率起主要作用。本专利技术将发射端主线圈和副线圈集成在一起,将接收端主线圈和副线圈集成在一起,避免线圈总体结构体积过大。按磁场方向排列的条形功率铁氧体可以对线圈所产生磁场起到引导作用,增强了励磁电感,进一步提高了线圈的传输效率。线圈结构最外侧放置用铝板制成的屏蔽层,用以屏蔽磁场辐射,降低对外界环境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的电能传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发射端主线圈绕线方式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发射端副线圈绕线方式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发射端磁介质层中功率铁氧体的一种优选排列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端主线圈绕线方式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端副线圈绕线方式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端磁介质层中功率铁氧体的一种优选排列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发射端主线圈层,2-发射端支撑层,3-发射端副线圈层,4-发射端磁介质层,5-发射端磁屏蔽层,6-接收端主线圈层,7-接收端支撑层,8-接收端副线圈层,9-接收端磁介质层,10-接收端磁屏蔽层,101-直流电源,102-逆变器,103-发射端副线圈,104-发射端主线圈,105-接收端主线圈,106-接收端副线圈,107-整流滤波装置,108-负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正面”“背面”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操作方式,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部分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的立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射端由下至上依次为发射端磁屏蔽层5、发射端磁介质层4、发射端支撑层2、发射端副线圈层3以及发射端主线圈层1的五层结构;接收端由下至上依次为接收端主线圈层6、接收端支撑层7、接收端副线圈层8、接收端磁介质层9以及接收端磁屏蔽层10的五层结构;耦合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1的发射端主线圈104与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6的接收端主线圈105进行能量无线传输。发射端主线圈层11固定在发射端支撑层2的正面,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及其电能传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射端由下至上依次为发射端磁屏蔽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副线圈层以及发射端主线圈层的五层结构;所述接收端由下至上依次为接收端主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副线圈层、接收端磁介质层以及接收端磁屏蔽层的五层结构;耦合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的发射端主线圈与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的接收端主线圈进行能量无线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射端由下至上依次为发射端磁屏蔽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副线圈层以及发射端主线圈层的五层结构;所述接收端由下至上依次为接收端主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副线圈层、接收端磁介质层以及接收端磁屏蔽层的五层结构;耦合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的发射端主线圈与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的接收端主线圈进行能量无线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主线圈和所述接收端主线圈都按8字形缠绕形成双矩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的发射端副线圈按照8字形缠绕形成双矩形结构,且与所述发射端主线圈层的发射端主线圈呈90°放置,消除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的发射端副线圈和发射端主线圈层的发射端主线圈之间的互感,所述发射端副线圈层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发射端主线圈层的几何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接收端副线圈为单一矩形结构,其长边方向与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的长边方向平行,且所述接收端副线圈层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接收端主线圈层的几何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主线圈层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希张雨亭张智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