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轮胎及带有免充气轮胎的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827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轮,公开免充气轮胎,包括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卡合,第一轮胎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在第一轮胎的端面上所有第一凹槽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第二轮胎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数量与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在第二轮胎的端面上所有第一凸台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每个第一凸台的端面上设有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第一凸台与第一凹槽卡合连接,第二凹槽形成密闭的空腔。空腔结构保证了轮胎下沉量,提供了轮胎舒适性;封闭的空腔结构,在轮胎受压时空腔发生形变,腔内气压变大,提供轮胎支持力;轮胎由材料与空腔产生的气压支撑,无需充气,安全无爆胎。

Pneumatic tire and wheel with pneumatic ti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heel, open tire, tire and tire including the first second, the first and second tire tire card each other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end face of the tir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cave downward vertical groove in the first end of the tire, the first of all the first groove in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on the same circumference, end second the tir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to the first convex convex, convex number is equal to the number of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groove, the end surface of the second tires all the first boss in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on the same circumference, each end of the first boss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recessed vertically downward, and the first boss the first clamping groove connected to a closed cavity formed second groove. The cavity structure ensures that the tire is the tire, provides comfort; the closed hollow cavity structure, deformation occurs in the tire compression cavity, cavity pressure becomes larger, provide support tire force; pressure support tires produced by material and cavity, no need of inflation, no tir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免充气轮胎及带有免充气轮胎的车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轮,尤其涉及免充气轮胎及带有免充气轮胎的车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轮胎大多都是充气轮胎,充气轮胎会因为爆胎而使得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同时给驾驶员人员带来危险,市场上也出现了实心轮胎,避免了爆胎的情况,但避震效果差,车辆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时,颠簸太强烈,同时实心轮胎比较费材,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实心轮胎充避震效果差的缺点,提供免充气轮胎及带有免充气轮胎的车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免充气轮胎,包括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卡合连接,第一轮胎的外圆直径与第二轮胎的外圆直径相等,第一轮胎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在第一轮胎的端面上所有第一凹槽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第二轮胎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数量与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在第二轮胎的端面上所有第一凸台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每个第一凸台的端面上设有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第一凸台与第一凹槽卡合连接,第二凹槽形成密闭的空腔。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通过卡合连接,拆装方便,组装式轮胎可以加快轮胎的制造速度,增加产能,同时方便加工第一轮胎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轮胎上的第一凸台,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固定安装在一起时,轮胎内形成多个圆周排布的密闭空腔,该空腔保证了轮胎的下沉量,使用该轮胎行驶会更加的舒适;封闭的空腔结构,在轮胎受压时空腔发生形变,腔内气压变大,提供轮胎支持力;轮胎由材料与空腔产生的气压支撑,无需充气,安全无爆胎。作为优选,第一凹槽为圆柱形凹槽,第一凸台为圆柱形凸台,第一轮胎与第二轮胎卡合固定连接时,第一轮胎的中轴线与第二轮胎的中轴线重合,第一凹槽的中轴线与第二凹槽的中轴线重合,第一凹槽的中轴线平行于第一轮胎的中轴线。第一凹槽和第一凸台都为圆柱形,方便两者之间相互卡合,它们的中轴线重合,使得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固定更加的精确。作为优选,第一凹槽的槽底设有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为圆柱形凹槽,第三凹槽的中轴线与第一凹槽的中轴线重合,第三凹槽的直径与第二凹槽的直径相等,第一凹槽凹陷的深度与第一凸台凸起的高度相等,第三凹槽形成密闭的空腔,第三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形成密闭的空腔,空腔的面积大,避震效果好,同时节约材料。作为优选,第一轮胎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上凸起的第二凸台,在第一轮胎的端面上所有第二凸台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每个第二凸台的端面上设有垂直向下凹陷的第四凹槽,第二轮胎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五凹槽,第五凹槽的数量与第二凸台的数量相等,在第二轮胎的端面上所有第五凹槽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第二凸台与第五凹槽卡合连接,第四凹槽形成密闭的空腔。第一轮胎上不仅设有第一凹槽,也设有第二凸台,第二轮胎上不仅设有第一凸台,也设有第五凹槽,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形成错位卡合,使得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固定更加的牢靠。作为优选,在第一轮胎的端面上,所有第一凹槽的圆心与所有第二凸台的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方便第一轮胎与第二轮胎固定安装,第一轮胎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凸台有序的与第二轮胎的第一凸台和第五凹槽卡合连接。作为优选,在第二轮胎的端面上,所有第五凹槽的圆心与所有第一凸台的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方便第二轮胎与第一轮胎固定安装,第二轮胎的第一凸台和第五凹槽有序的与第一轮胎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凸台卡合连接。作为优选,第二凸台为圆柱形凸台,第五凹槽为圆柱形凹槽,第一轮胎与第二轮胎卡合固定连接时,第一轮胎的中轴线与第二轮胎的中轴线重合,第四凹槽的中轴线与第五凹槽的中轴线重合,第四凹槽的中轴线平行于第一轮胎的中轴线。第五凹槽和第二凸台都为圆柱形,方便两者之间相互卡合,它们的中轴线重合,使得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固定更加的精确。作为优选,第五凹槽的槽底设有垂直向下凹陷的第六凹槽,第六凹槽为圆柱形凹槽,第六凹槽的中轴线与第五凹槽的中轴线重合,第六凹槽的直径与第四凹槽的直径相等,第五凹槽凹陷的深度与第二凸台凸起的高度相等,第六凹槽形成密闭的空腔,第六凹槽与第四凹槽连通。第六凹槽与第四凹槽形成密闭的空腔,空腔的面积大,避震效果好,同时节约材料。一种带有免充气轮胎的车轮,包括轮毂,轮毂包括轮辋和轮辐,轮辋与轮辐一体式,还包括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卡合后套装在轮辋上,轮辋的圆周面上设有限位轮胎轴向移动的凸环。该车轮可以适用于不同路况,实用性能强,人们用不给轮胎打气,不用担心轮胎突然爆胎带来的危险,避震效果好,车辆行驶更加的舒适。作为优选,轮辋的中轴线垂直于凸环的侧面。增大凸环侧面与轮胎侧面的接触面积,防止轮胎轴向移动。作为优选,轮辐包括多根辐条,相邻两辐条之间设有通孔。通孔用于减轻轮毂的重量,同时加工节省材料。作为优选,辐条外端部的宽度大于其内端部的宽度。辐条外端容易受到外力的冲击,其外端厚度大于内端厚度,增强辐条的抗冲击能力。作为优选,第一轮胎外胎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第七凹槽,第二轮胎外胎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第八凹槽。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空腔结构保证了轮胎下沉量,提供了轮胎舒适性;封闭的空腔结构,在轮胎受压时空腔发生形变,腔内气压变大,提供轮胎支持力;轮胎由材料与空腔产生的气压支撑,无需充气,安全无爆胎;该车轮可以适用于不同路况,实用性能强,人们用不给轮胎打气,不用担心轮胎突然爆胎带来的危险,避震效果好,车辆行驶更加的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二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第一轮胎、11—第二轮胎、12—轮毂、101—第一轮胎的端面、102—第一凹槽、103—第三凹槽、104—第二凸台、105—第四凹槽、106—第七凹槽、111—第二轮胎的端面、112—第一凸台、113—第二凹槽、114—第五凹槽、115—第六凹槽、116—第八凹槽、121—轮辋、122—轮辐、123—凸环、124—通孔、1221—辐条、1231—凸环的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免充气轮胎,如图1-7所示,包括第一轮胎10和第二轮胎11,第一轮胎10一体硫化成型,第二轮胎11也是一体硫化成型,第一轮胎10和第二轮胎11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卡合连接,第一轮胎10的外圆直径与第二轮胎11的外圆直径相等,保证第一轮胎10与第二轮胎11在使用过程中磨损量,第一轮胎10的端面101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102,在第一轮胎10的端面101上所有第一凹槽102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第二轮胎11的端面111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112,第一凸台112的数量与第一凹槽102的数量相等,在第二轮胎11的端面111上所有第一凸台112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每个第一凸台112的端面上设有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113,第一凸台112与第一凹槽102卡合连接,第二凹槽113形成密闭的空腔。第一凹槽102为圆柱形凹槽,第一凸台112为圆柱形凸台,第一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免充气轮胎及带有免充气轮胎的车轮

【技术保护点】
免充气轮胎,包括第一轮胎(10)和第二轮胎(11),其特征在于:第一轮胎(10)和第二轮胎(11)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卡合连接,第一轮胎(10)的外圆直径与第二轮胎(11)的外圆直径相等,第一轮胎(10)的端面(101)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102),在第一轮胎(10)的端面(101)上所有第一凹槽(102)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第二轮胎(11)的端面(111)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112),第一凸台(112)的数量与第一凹槽(102)的数量相等,在第二轮胎(11)的端面(111)上所有第一凸台(112)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每个第一凸台(112)的端面上设有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113),第一凸台(112)与第一凹槽(102)卡合连接,第二凹槽(113)形成密闭的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免充气轮胎,包括第一轮胎(10)和第二轮胎(11),其特征在于:第一轮胎(10)和第二轮胎(11)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卡合连接,第一轮胎(10)的外圆直径与第二轮胎(11)的外圆直径相等,第一轮胎(10)的端面(101)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102),在第一轮胎(10)的端面(101)上所有第一凹槽(102)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第二轮胎(11)的端面(111)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112),第一凸台(112)的数量与第一凹槽(102)的数量相等,在第二轮胎(11)的端面(111)上所有第一凸台(112)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每个第一凸台(112)的端面上设有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113),第一凸台(112)与第一凹槽(102)卡合连接,第二凹槽(113)形成密闭的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102)为圆柱形凹槽,第一凸台(112)为圆柱形凸台,第一轮胎(10)与第二轮胎(11)卡合固定连接时,第一轮胎(10)的中轴线与第二轮胎(11)的中轴线重合,第一凹槽(102)的中轴线与第二凹槽(113)的中轴线重合,第一凹槽(102)的中轴线平行于第一轮胎(10)的中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102)的槽底设有垂直向下凹陷的第三凹槽(103),第三凹槽(103)为圆柱形凹槽,第三凹槽(103)的中轴线与第一凹槽(102)的中轴线重合,第三凹槽(103)的直径与第二凹槽(113)的直径相等,第一凹槽(102)凹陷的深度与第一凸台(112)凸起的高度相等,第三凹槽(103)形成密闭的空腔,第三凹槽(103)与第二凹槽(11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轮胎(10)的端面(101)上设有多个垂直向上凸起的第二凸台(104),在第一轮胎(10)的端面(101)上所有第二凸台(104)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每个第二凸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之杰叶明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云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