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87448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悬浮触控组件、控制电路板、电路芯片及连接器,悬浮触控组件包括透明基板、第一感应层、第二感应层及驱动层,第一感应层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层包括第二感应电极,驱动层包括驱动电极。第一感应电极作为水平坐标内的感应线,第二感应电极作为3D感应线,驱动电极既作为水平坐标内的驱动线,又作为3D驱动线,通电后3D感应线与3D驱动线在可视区上方空间中形成了稳定的电场,有导体进入该电场时,会改变导体所在位置的电场线分布,改变该位置所连接的3D感应线所接收的电场强度,导体在电场中进行移动时,通过记录电场改变的方向和强度,实现悬浮触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消费电子、工控及车载行业来说,触摸屏无疑取代了实体按键成为了最广泛和最流行的输入设备,这得益于触摸屏提供的非常便捷和丰富的人机交互手段,人们只要通过简单触控点击和手势划线即可完成所有甚至超过实体按键能够提供的输入功能。传统的触摸屏大都是靠导体(例如手指或手掌)直接接触触摸屏表面来完成输入功能,然而这只能实现水平坐标的侦测和锁定,无法满足在垂直面上的变化和需求,即无法满足悬浮触控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悬浮触控功能的触控显示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一种悬浮触控组件,包括:透明基板,包括可视区及非可视区,所述非可视区围绕于所述可视区设置;第一感应层,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第二感应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相互绝缘设置;及驱动层,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相互绝缘设置,且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空间垂直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及第三透明基板,所述驱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二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之间分别通过光学透明胶隔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第三电极引线及屏蔽层,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三电极引线位于所述非可视区,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三电极引线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位于所述非可视区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错开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第三透明基板、第四透明基板,所述悬浮触控组件还包括屏蔽层,所述驱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屏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二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四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之间、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与所述第四透明基板之间分别通过光学透明胶隔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及第三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错开设置,所述第三电极引线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通过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隔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及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所述驱动层及所述第二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通过光学透明胶隔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第三电极引线及屏蔽层,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之间通过所述屏蔽层隔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层上方,且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之间通过光学透明胶隔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上设置有透明填充块,所述透明填充块位于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错开的位置。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屏;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浮触控组件;控制电路板、电路芯片及连接器,所述第一感应层、第二感应层及驱动层通过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路芯片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电路芯片处理后得到的信息发送至主板上。上述触控显示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感应电极作为水平坐标内的感应线(即2D感应线,2DRx),驱动电极作为水平坐标内的驱动线(即2D驱动线,2DTx),2D感应线与2D驱动线构成了常规的互电容式触控屏的堆叠走线,即可实现水平坐标内的触控功能;第二感应电极作为3D悬浮触控的感应线(即3D感应线,3DRx),驱动电极还作为3D悬浮触控的驱动线(即3D驱动线,3DTx),通电后3D感应线与3D驱动线在可视区上方空间中形成了稳定的电场,电场线方向从3D驱动线出发,3D感应线接收,当有导体(例如手)进入该电场时,会改变导体所在位置的电场线分布,从而改变该位置所连接的3D感应线所接收的电场强度,当导体在电场中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记录电场改变的方向和强度,实现悬浮触控。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悬浮触控组件的原理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悬浮触控组件形成稳定电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当手进入图2所示电场后电场线改变的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中悬浮触控组件的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悬浮触控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中悬浮触控组件的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悬浮触控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中悬浮触控组件的剖视图;图9为图8所示悬浮触控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一种触控显示屏,既可以实现水平坐标内的2D触控,也可以实现3D悬浮触控,以适应在3DUI设计的发展。请参阅图1,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悬浮触控组件101、控制电路板102、电路芯片103及连接器104。显示屏用于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显示屏与悬浮触控组件101层叠设置。请参阅图1至图3,悬浮触控组件101包括透明基板1010、第一感应层1020、第二感应层1030及驱动层1040。透明基板1010包括可视区及非可视区,非可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控显示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浮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板,包括可视区及非可视区,所述非可视区围绕于所述可视区设置;第一感应层,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第二感应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相互绝缘设置;及驱动层,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相互绝缘设置,且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空间垂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板,包括可视区及非可视区,所述非可视区围绕于所述可视区设置;第一感应层,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第二感应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相互绝缘设置;及驱动层,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相互绝缘设置,且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空间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及第三透明基板,所述驱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二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之间分别通过光学透明胶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第三电极引线及屏蔽层,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三电极引线位于所述非可视区,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三电极引线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位于所述非可视区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错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第三透明基板、第四透明基板,所述悬浮触控组件还包括屏蔽层,所述驱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屏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二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四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庆凯郑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