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5606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和金属散热板;其中,所述金属散热板位于所述均温板的底部并与所述均温板呈一体结构;所述均温板的中间设置有凹槽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处所述均温板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上,以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对笔记本外观要求的提高,轻薄型笔记本被受用户的青睐。对于轻薄型笔记本而言,整机尺寸要控制到10mm左右。在缩小笔记本厚度的同时,还需要笔记本满足一定的散热性能,才能保障笔记本的正常工作。考虑到笔记本的功耗以及芯片的尺寸,对于热流密度比较集中,尤其是大于200W的笔记本产品需要设计出高性能的笔记本散热方案。目前,热管以及热板在有效的空间内能够实现的散热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如果系统功耗稍有拉升,则芯片温度会升到95度左右,从而触发处理器降频工作,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和金属散热板;其中,所述金属散热板位于所述均温板的底部并与所述均温板呈一体结构;所述均温板的中间设置有凹槽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处所述均温板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上,以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中除所述凹槽结构以外的结构为平面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位于所述平面结构的中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的顶部也设置有所述金属散热板,所述均温板的上下两层金属散热板与所述均温板呈一体结构;相应地,所述凹槽结构通过以下方式制成:通过冲压方式在所述一体结构上压出所述凹槽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结构内部填粉,形成毛细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距离所述凹槽结构中间越近的位置处对应的填粉高度越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平面结构的交界位置处为圆弧形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凹槽结构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散热装置、PCB、位于所述PCB上的发热元件,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和金属散热板;其中,所述金属散热板位于所述均温板的底部并与所述均温板呈一体结构;所述均温板的中间设置有凹槽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处所述均温板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上,以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的顶部也设置有所述金属散热板,所述均温板的上下两层金属散热板与所述均温板呈一体结构;相应地,所述凹槽结构通过以下方式制成:通过冲压方式在所述一体结构上压出所述凹槽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和金属散热板;其中,所述金属散热板位于所述均温板的底部并与所述均温板呈一体结构;所述均温板的中间设置有凹槽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处所述均温板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上,以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体化设计的均温板和金属散热板,有效减小了散热装置在Z方向的厚度,更有利于笔记本的薄型化设计。此外,一体化设计的均温板和金属散热板,有效提升了金属散热板的解热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能够支持200W以上的散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均温板与金属散热板一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从散热模组和风扇两条路径都可以缩减笔记本的厚度。对于散热模组而言,如果散热模组由镁铝压铸的块(block)和热管组成,这种散热模组的散热能力有限,在有限尺寸下无法实现200W的散热。如果散热模组由热板组成,这种散热模组能够实现功耗大于115W的视频图形阵列(VGA,VideoGraphicsArray)器件散热,热板的厚度至少要在4mm以上,且由于VGA周围尚有供电芯片(IC,IntegratedCircuit),供电IC高度比较高,VGA需要底部通过铜片抬高进行元器件避位设计或者打孔避位设计,这既影响散热性能,又增加了热板厚度,增加了散热模组的重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针对下一代大功耗(大于200W)笔记本,提出一种全新的散热装置。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11(VC,VaporChamber)和金属散热板12;其中,所述金属散热板12位于所述均温板11的底部并与所述均温板11呈一体结构;所述均温板11的中间设置有凹槽结构13,在所述凹槽结构13处所述均温板11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14上,以对所述发热元件14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均温板11与金属散热板12一体式设计,且金属散热板12的厚度相对均温板11而言非常薄,可以忽略不计。在一实施方式中,金属散热板12可以采用铜制成。这里,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可以将发热元件14的热量快速地导入均温板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均温板11的中间具有凹槽结构13,凹槽结构13也可以称之为凸台结构,这里,凹槽结构13的高度取决于PCB上的芯片周围的净空高度。如果芯片周围的净空高度比较高,则可以设计出较高的凹槽结构13。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均温板11中除所述凹槽结构13以外的结构为平面结构,所述凹槽结构13位于所述平面结构的中间。这里,均温板11在与发热元件14接触的部位,金属散热板12做成等厚下陷设计形成凹槽结构13,以减小与发热元件14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性能。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11和金属散热板12;其中,所述金属散热板12位于所述均温板11的底部并与所述均温板11呈一体结构;所述均温板11的中间设置有凹槽结构13,在所述凹槽结构13处所述均温板11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14上,以对所述发热元件14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均温板11与金属散热板12一体式设计,且金属散热板12的厚度相对均温板11而言非常薄,可以忽略不计。在一实施方式中,金属散热板12可以采用铜制成。这里,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可以将发热元件14的热量快速地导入均温板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均温板11的中间具有凹槽结构13,凹槽结构13也可以称之为凸台结构,这里,凹槽结构13的高度取决于PCB上的芯片周围的净空高度。如果芯片周围的净空高度比较高,则可以设计出较高的凹槽结构13。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均温板11中除所述凹槽结构13以外的结构为平面结构,所述凹槽结构13位于所述平面结构的中间。这里,均温板11在与发热元件14接触的部位,金属散热板12做成等厚下陷设计形成凹槽结构13,以减小与发热元件14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性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11的顶部也设置有所述金属散热板12,所述均温板11的上下两层金属散热板12与所述均温板11呈一体结构;相应地,所述凹槽结构13通过以下方式制成:通过冲压方式在所述一体结构上压出所述凹槽结构13。这里,高性能的均温板11由于上下两层具有金属散热板12,金属散热板12的强度足够可以通过冲压来实现凹槽结构13,如图4所示,如果凹槽结构13与发热元件14接触的部位的平面度无法满足要求,则需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和金属散热板;其中,所述金属散热板位于所述均温板的底部并与所述均温板呈一体结构;所述均温板的中间设置有凹槽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处所述均温板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上,以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和金属散热板;其中,所述金属散热板位于所述均温板的底部并与所述均温板呈一体结构;所述均温板的中间设置有凹槽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处所述均温板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上,以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中除所述凹槽结构以外的结构为平面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位于所述平面结构的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的顶部也设置有所述金属散热板,所述均温板的上下两层金属散热板与所述均温板呈一体结构;相应地,所述凹槽结构通过以下方式制成:通过冲压方式在所述一体结构上压出所述凹槽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内部填粉,形成毛细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凹槽结构中间越近的位置处对应的填粉高度越高。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庆娟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