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群交替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1642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群交替压入装置,包括气缸固定板、固定于气缸固定板上的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分别固定于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活塞杆上的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活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上均设置有压片,且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相互之间呈并排平行布置关系。本装置可替代现有极群压入通过人工操作的实现方式,同时极群压入的深度可控,便于实现同一批次中极群等深度压入极群盒或铅蓄电池盒,便于规范铅蓄电池生产工艺,同时利于铅蓄电池的质量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群交替压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群交替压入装置。
技术介绍
铅蓄电池因其相较于其他新型蓄电池,如锂电池,以其独有的蓄电量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任然是现有运用较为广泛的蓄电池,如运用于汽车上的蓄电池。铅蓄电池为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铅蓄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铅蓄电池。以上铅基板栅即为所谓的正负极片,在铅蓄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正负极片采用隔膜纸包覆后交替叠放形成极群组安装于电池盒内,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手工方式完成极群压入电池盒,在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以上工序对铅蓄电池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手工方式完成极群压入电池盒,在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以上工序对铅蓄电池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群交替压入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极群交替压入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极群交替压入装置,包括气缸固定板、固定于气缸固定板上的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分别固定于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活塞杆上的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活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上均设置有压片,且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相互之间呈并排平行布置关系。具体的,现有技术中,铅蓄电池盒中一般设置有多个在电池盒宽度方向上依次排列的隔板,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形成子区间用于容置极群,以上极群即为由多块正、负极片间隔叠加而成,同时在铅蓄电池的封装过程中各个子区间内的极群需串联,以得到设定的两极电压值。以上机构中,设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用于制动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沿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活塞杆轴线运动,这样,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上的压片,与第一压杆或第二压杆同时运动,当压片与极群接触时,可为极群提供将其压入极群盒的推力,以上极群在极群盒中整齐排列后,再将极群由极群盒中压入铅蓄电池盒。本结构中,采用设置两个气缸及两个压杆的结构形式,结合铅蓄电池的封装过程中各个子区间内的极群需串联的结构或工艺特点,便于实现如下目的:使相邻的两个子区间中极群最外侧的极片的接线头均位于铅蓄电池盒的同一侧,即用于相邻的极群串联的连接线长度为两个极群的间距时便可实现相应极群的串联;极群中相邻极片的接线头左右错开排列,以避免以上接线头变形后相邻极片的接线头接触。这样,用于压入子区间的极群便需要两种状态,即相邻的两个极群中,若第一个极群的起始极片为负极片,接线头在右侧,则其末端极片为接线头在左的正极片,这样,相邻的用于与之串联的极群中,第一个极片也为负极片,但其接线头应该设置在左侧。以上即为两个不同的极群,本结构中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上的压片即可分别用于依次压迫间隔布置的不同极群,实现方式可如下:在压片的运动轨迹上设置多排多列极群盒用于盛装待压入电池盒的极群,在极群盒的上方设置排列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送片机构,送片机构的数量与极群盒的数量相等,同时送片机构的入口端用于释放得到以上两种极群的极片,相邻的送片机构中,送入的极片摆放状态不同,以使得相邻送片机构输出如上所述不同且间隔排列的极群,相邻且不同排的极群盒内可由不同压杆上的压片压入如上所述不同且间隔排列的极群,以上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先后运动首先压入同一规格的极群后,改变极群盒的位置,使得盛装有极片的极群盒后排的极群盒运动至另一个气缸上压片的下方。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相互之间呈并排平行布置关系,旨在实现两个压杆的压片位于沿着电池盒长度方向不同的位置上,若两个压杆上的压片完全相同,以上第一压杆与第二压杆的间距可设置为子区间的长度。故以上结构为现有最优的极群设置方式提供了一种将其压入极群盒的压入装置,本装置便于实现将不同的极群单独压入到同一列的极群盒中得到间隔排列的极群组,以上极群组可直接压入电池盒中得到前述的极群在电池盒内的排布方式,由于现有铅蓄电池内的极群一般为依次排列的多个,这样,可将极群盒设置为多排多列整齐排布,针对同一排上的极群间隔排布如上所述的两种极群形式,将以上极群盒设置在一个可在X向和Y向上运动的制动机构上,这样,在完成第一种极群的压入后,制动机构运动迫使极群盒运动,使得压入有极群的极群盒后端的极群盒运动至另一第一压杆或第二压杆以下,在两个压杆中其中一根刚刚完成压入动作未复位时,另一个压杆即可完成对下一个极群的压入;或将以上不同的极群分别成排设置,且相邻的两排设置不同的极群形式,以上不同压杆上的压片也可实现对不同极群向电池盒或极群盒的分别压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为利于本结构的加工效率,可将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设置得较长,如1m,这样,为保证压片运动位置的准确性,可在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的不同端均设置约束,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均呈条状,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第一压杆的不同端相连,两个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第二压杆的不同端相连,所述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上均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压片。作为一种重量轻的压片实现方案,所述压片均为与第一压杆或第二压杆垂直的片状结构,且第一压杆或第二压杆上的压片的数量均为不小于4的偶数,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上的压片两两相邻排列组成一个压片组,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的压片组均沿着第一压杆或第二压杆的长度方向分布。以上的各个压片组即用于对不同的极群的施加压应力,同一压片组中两个压片的间隙宽度即用于跨过极片上的接线头,即压片组中的两个压片分别与极群的上部的两端接触。为使得本结构适应于不同型号的极群,压片组中两块压片的间距可调。如上所述,本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可将极群盒设置为多排多列整齐排布,同一列上的极群槽间隔排布如上所述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极群,此种形式的实现过程中,可实现在同一直线上间隔输出多个如上不同的极群,将同一形式的多个极群首先压入不同的铅蓄电池盒中,所有极群盒则需要前进或后退一个子区间的长度,同时向左或向右运动一个子区间的宽度,而后另一个压杆上的压片再实现另一种极群压入极群盒,为适应以上工况,所述第一压杆上的压片组与第二压杆上的压片组在第一压杆的长度方向或第二压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为利于控制极群压入极群盒的深度,利于后续铅蓄电池生产的加工或封装工艺,所述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上均设置有磁性开关,所述磁性开关包括设置于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活塞上的磁环、设置于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缸体上的舌簧开关,所述舌簧开关与对应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的气源管相连。以上舌簧开关用于监测磁环的位置,即在磁环达到指定位置时,舌簧开关的变化可作为相应气源管通断的信号指示量,实现对对应气缸状态的制动。为实现对以上极群压入极群盒的深度可控调节,所述舌簧开关在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缸体轴线上的位置可调。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为现有最优的极群设置方式提供了一种将其压入极群盒的压入装置,本装置便于实现将不同的极群单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极群交替压入装置

【技术保护点】
极群交替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固定板(1)、固定于气缸固定板(1)上的第一气缸(2)及第二气缸(3),分别固定于第一气缸(2)及第二气缸(3)活塞杆上的第一压杆(4)及第二压杆(5),所述第一气缸(2)与第二气缸(3)活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压杆(4)及第二压杆(5)上均设置有压片(6),且第一压杆(4)及第二压杆(5)相互之间呈并排平行布置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极群交替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固定板(1)、固定于气缸固定板(1)上的第一气缸(2)及第二气缸(3),分别固定于第一气缸(2)及第二气缸(3)活塞杆上的第一压杆(4)及第二压杆(5),所述第一气缸(2)与第二气缸(3)活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压杆(4)及第二压杆(5)上均设置有压片(6),且第一压杆(4)及第二压杆(5)相互之间呈并排平行布置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交替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杆(4)及第二压杆(5)均呈条状,所述第一气缸(2)与第二气缸(3)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气缸(2)的活塞杆分别与第一压杆(4)的不同端相连,两个第二气缸(3)的活塞杆分别与第二压杆(5)的不同端相连,所述第一压杆(4)及第二压杆(5)上均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压片(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群交替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6)均为与第一压杆(4)或第二压杆(5)垂直的片状结构,且第一压杆(4)或第二压杆(5)上的压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思宏周建军郑朝前王文平任兵邓涛杨雄
申请(专利权)人:大英德创精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