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12893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至少一个支撑框,垂直设于支架的侧壁上;夹紧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支撑框上的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气爪组件;线性模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端部,与其中一支撑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并可带动安装板于支撑框上进行滑动;以及脱胶套机构,处于支撑框的正下方,包括两根可沿支架的高度方向滑移的第一压杆、位于两第一压杆之间并同样可沿支架高度方向滑动的第二压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框底部的真空吸盘组件,取代人为对胶套的上下料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Automatic feeding and blanking device for rubber sleev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ubber sleeve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and comprises a base material; bracket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base; at least one side wall of the vertical supporting fram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mounting plate connected to the sliding support frame and set the gas components in the claw mounting plate the end; linear module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and the support frame are in the same vertical plane, and can drive the sliding plate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 frame; and degumming mechanism, is under the support frame, including two sliding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of the first rod bracket in two, the first between the pressure bar and can slide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of the bracket second pressure bar and is arranged in the vacuum chuck assembly is suppor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x, replace the artificial feeding process of the rubber sleeve,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d manual labor int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角带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橡胶三角带的挤出成型工艺,采用开炼机热炼,热喂料挤出机挤出底胶,纤纱机成型线坯,线坯和底胶复合,然后再包布成型。例如在公布号为CN104354308A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橡胶V带挤出成型设备及方法”,在最后的覆胶切割工艺中需要将底胶包覆卷到气胀辊上,由于气胀辊的材质为金属,在切割过程中刀具容易切割到气胀辊上而造成对气胀辊以及刀具的损坏,进而在此过程中一般会在气胀辊上套上胶套,胶套一般为橡胶材质并且呈筒状,这样在切割时刀具就不会在切刀气胀辊上了。而目前在套胶套以及脱胶套过程中均为人为操作,尤其在套胶套过程中往往需要二个人才能完成,导致在人工的劳动强度上较大,并且在生产效率上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取代人为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至少一个支撑框,垂直设于支架的侧壁上;夹紧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支撑框上的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气爪组件;线性模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端部,与其中一支撑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并可带动安装板于支撑框上进行滑动;以及,脱胶套机构,处于支撑框的正下方,包括两根可沿支架的高度方向滑移的第一压杆、位于两第一压杆之间并同样可沿支架高度方向滑动的第二压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框底部的真空吸盘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框首先能穿设在胶套内起到初步支撑,利用夹紧机构扇上的气爪组件对胶套的一端进行夹紧固定,方便胶套另一端的套设操作;其次多个支撑框的设置能在每个支撑框上均可以套设一个胶套作为备用,而当胶套上料到气胀辊时,通过线性模组带动安装板于支撑框上的滑动即可实现,取代了人为上料的过程,并且在脱胶套时,同样可以利用气爪组件夹紧套设在气胀辊上的胶套,利用线性模组带动安装板回移即可将胶套脱下,而且脱下后胶套利用脱胶套机构上的两根第一压杆、一根第二压杆配合真空吸盘组件将胶套与紧密缠绕在胶套上的三角带分离,便于人为快速的将三角带从胶套上取下,同时通过支架的转动将另一支撑框上的待上料的胶套对准气胀辊并进行上料,提高了生产的连续性。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框内具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胀开机构,该胀开机构包括固定在容置腔内的至少一个第一气缸以及与第一气缸间隔一定距离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铰接有多个绕第一气缸轴线均布的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一气缸上还铰接有多个弧形块,所述弧形块同时铰接于第一旋转臂上,所述支撑框上开设有供第一旋转臂穿出的让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胀开机构的设置使得胶套在被夹紧机构夹紧时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并且能提高胶套上料时与气胀辊的同轴度,使得套设过程更为流畅。作为优选地,所述气爪组件包括多个围绕在支撑框外围的气爪,其中所述气爪包括固定在安装板上的第二气缸以及与第二气缸连接并可由第而气缸动作控制张开或闭合的卡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气缸控制气爪上的卡嘴对胶套进行夹紧操作,在夹紧的动作速度较快,夹紧操作简单。作为优选地,所述卡嘴包括固定板以及可与固定板抵触的压紧块,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在固定板上的铰接支架以及分别铰接在压紧块与铰接支架上的第一铰接块与第二铰接块,其中第二铰接块的端部还铰接有第三铰接块,所述第三铰接块铰接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与第二气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的动作带动导向座的轴向运动,导向座带动第三铰接块旋转,而第三铰接块带动第二铰接块拉动压紧块远离或者靠向于固定板的运动,进而实现卡嘴的闭合和张开过程,而第一铰接块能更好的起到对压紧块的导向支撑作用,利用连杆机构能较为准确且稳定的实现卡嘴的闭合与张开过程。作为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对应气爪位置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二气缸上设置有与第一导轨滑移连接的第一滑块,其中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可带动气爪于第一导轨上滑动的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板上的回转气缸以及固定在气爪上的联动块,所述回转气缸连接有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的自由端设置有凸起的导向块,所述联动块上开设有供导向块穿设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转气缸能带动第二旋转臂转动,第二旋转臂在转动过程中利用导向块在联动块上的滑槽内进行滑动,由于回转气缸的设置位置与气缸的设置位置不同,导致第二旋转臂滑动过程中能带动联动块同气爪在第二导轨上滑动,实现对气爪的位置调节,而利用回转气缸配合旋转臂在结构上设计简单,并且能实现自动控制,并且在气动组件的带动于第二导轨上进行滑动,能通过气爪位置的改变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胶套夹紧。作为优选地,所述线性模组包括传动机构以及可由传动机构带动沿支撑框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轴上固定有卡爪,所述卡爪可在升降气缸的带动下与安装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气缸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实现来回滑动,卡爪可以通过升降气缸的动作实现升降过程,在下降过程中逐步与安装板连接固定,进而实现安装板于支撑框的滑动,结构设计简单。作为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轮减速机、与蜗轮减速机的输出轴固定的主动轮以及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连接的从动轮,所述升降气缸上设置有带夹座,所述带夹座上设置有带夹块,所述同步带被夹设在带夹座与带夹块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轮在蜗轮减速机的带动下转动,利用同步带使得从动轮与主动轮同步转动,而同步带通过带夹块压紧在带夹座上,进而实现了升降气缸的来回滑动,采用同步带的方式在传递效率以及对升降气缸滑动的导向性都较高。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架沿高度方向固定有互相平行的两根第二导轨以及位于两第二导轨之间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移连接有安装座,两第一压杆固定于安装座,所述支架上还分别固定有第三气缸与第四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与安装座连接,所述第四气缸通过连接环与第二压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气缸与第四气缸分别带动两根第一压杆与一根第二压杆于第二导轨以及第三导轨滑动,实现对胶套的内外壁的挤压操作,第一压杆与第二压杆通过导轨滑动的方式在导向性以及对胶套的挤压力能保持在竖直方向上。作为优选地,所述真空吸盘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撑框底部的固定座以及多个连接在固定座底部的真空吸盘,所述固定座内开设有与真空吸盘连通的真空通道,所述真空通道与外接的真空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套在第二压杆的作用下被提升至真空吸盘后,利用真空泵将固定座上的真空通道内的空气吸走,使得在真空吸盘与胶套之间的形成一个负压,在第二压杆向下运动后,被真空吸盘吸住的胶套部分不会复位,进而实现了胶套与三角带之间的分离。作为优选地,所述底座上滑移连接有滑移座,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于滑移座上,所述支架内穿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滑移座固定,所述线性模组与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滑移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蜗杆,所述支架上固定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座的设置使得整个支架能方便进行位置的调节来对准气胀辊的位置,取代人为的推动调节,支撑柱的设置使得固定在支撑柱端部上的线性模组位置始终不变,始终可以与气胀辊的轴线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架(2),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至少一个支撑框(3),垂直设于支架(2)的侧壁上;夹紧机构(4),包括滑移连接于支撑框(3)上的安装板(41)以及设置在安装板(41)上的气爪组件;线性模组(6),设置于所述支架(2)的端部,与其中一支撑框(3)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并可带动安装板(41)于支撑框(3)上进行滑动;以及,脱胶套机构(5),处于支撑框(3)的正下方,包括两根可沿支架(2)的高度方向滑移的第一压杆(51)、位于两第一压杆(51)之间并同样可沿支架(2)高度方向滑动的第二压杆(52)以及设置在支撑框(3)底部的真空吸盘组件(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架(2),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至少一个支撑框(3),垂直设于支架(2)的侧壁上;夹紧机构(4),包括滑移连接于支撑框(3)上的安装板(41)以及设置在安装板(41)上的气爪组件;线性模组(6),设置于所述支架(2)的端部,与其中一支撑框(3)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并可带动安装板(41)于支撑框(3)上进行滑动;以及,脱胶套机构(5),处于支撑框(3)的正下方,包括两根可沿支架(2)的高度方向滑移的第一压杆(51)、位于两第一压杆(51)之间并同样可沿支架(2)高度方向滑动的第二压杆(52)以及设置在支撑框(3)底部的真空吸盘组件(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3)内具有一容置腔(31),所述容置腔(31)内设置有胀开机构(9),该胀开机构(9)包括固定在容置腔(31)内的至少一个第一气缸(91)以及与第一气缸(91)间隔一定距离的安装块(92),所述安装块(92)上铰接有多个绕第一气缸(91)轴线均布的第一旋转臂(95),所述第一气缸(91)上还铰接有多个弧形块(96),所述弧形块(96)同时铰接于第一旋转臂(95)上,所述支撑框(3)上开设有供第一旋转臂(95)穿出的让位槽(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爪组件包括多个围绕在支撑框(3)外围的气爪(42),其中所述气爪(42)包括固定在安装板(41)上的第二气缸(424)以及与第二气缸(424)连接并可由第而气缸动作控制张开或闭合的卡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嘴包括固定板(421)以及可与固定板(421)抵触的压紧块(422),所述第二气缸(424)连接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在固定板(421)上的铰接支架(423)以及分别铰接在压紧块(422)与铰接支架(423)上的第一铰接块(425)与第二铰接块(426),其中第二铰接块(426)的端部还铰接有第三铰接块(427),所述第三铰接块(427)铰接有导向座(428),所述导向座(428)与第二气缸(42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套自动上料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1)上对应气爪(42)位置设置有第一导轨(45),所述第二气缸(424)上设置有与第一导轨(45)滑移连接的第一滑块(46),其中在安装板(41)上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坚磊吕哲辉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锐思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