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7254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利设置有引导块(1)、夹持机构(2)及待加工零件(8),在引导块(1)上设置有定位孔(5)和引导孔(4),夹持机构(2)夹持连接引导块(1)和待加工零件(8),且加工时引导孔(4)与待加工零件(8)的装配孔孔位处于同一条轴线上;解决反拉锪钻钻沉头孔时,装配沉头孔与装配孔轴线难以重合、工人需要反复校正、钻孔效率低质量差的难题,具有可靠且操作简单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
本技术涉及数控加工等
,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飞机上零件装配需要钻很多装配孔。根据装配要求,规定装配时铆钉头、螺钉头必须沉入零件,因此加工装配孔时需要钻制沉头孔。现如今数控加工生产,铣削、车削能够满足大部分零件装配孔及其沉头孔的制孔要求,大大减少手工加工强度,易于保证装配沉头孔与装配孔的同轴度。但是,仍有部分零件的装配沉头孔不适用数控加工生产,需要依靠工人手动制沉头孔,例如:窄槽腔类零件的内壁需要制装配沉头孔等。无法使用数控设备自动锪窝制沉头孔时,需要依靠工人手动完成制孔,沉头孔与装配孔的同轴度依靠工人经验保证,但操作过程中时常钻偏沉头孔。尤其对于窄槽腔类零件的内壁需要制作装配沉头孔时,由于航空零件壁厚均比较小,通常零件壁厚只有3~5mm,已经存在的装配孔孔深无法有效支撑引导钻头,在使用反拉锪钻制沉头孔时难以保证孔的位置精度。随着航空领域对零件制造精度、装配精度要求日益提高,上诉情况严重影响零件的装配精度。同时,在制孔过程中需要工人反复确认保证沉头孔的加工质量,不仅增加工人的操作难度、强度还限制零件的加工效率。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主要依靠工人手动完成此类沉头孔的制造。窄槽腔类零件内壁需要制装配沉头孔时,主要依靠工人使用反拉锪钻以及相应的驱动装置反向拉出装配沉头孔。装配孔因为分布在壁厚只有3~5mm的壁板上,已经钻好的装配孔无法有效支撑引导钻头钻杆。在钻孔过程中,需要取下反拉锪钻反复验证,防止沉头孔钻偏,螺钉、铆钉无法有效沉入零件。钻孔质量主要依靠工人自身操作经验保证,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高。对于操作经验相对较少的工人,要完成此类装配沉头孔的加工,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保证装配沉头孔的钻孔质量。依靠此种方法钻装配沉头孔的主要缺点如下:难以保证沉头孔与装配孔的同轴度,钻沉头孔时零件对钻头的钻孔方向没有足够的引导,工人反拉沉头孔时,容易将孔拉偏,使沉头孔与装配孔轴线不重合。在零件装配时,螺钉头、铆钉头无法完全沉入零件,偏移较大的沉头孔还会影响零件的装配精度,甚至无法完成有效装配。增加工人操作难度,钻孔质量依靠工人操作经验保证,通常需要三次反复验证试钻,一方面增加工人工作难度、强度,另一方面也增加零件故障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解决反拉锪钻钻沉头孔时,装配沉头孔与装配孔轴线难以重合、工人需要反复校正、钻孔效率低质量差的难题,具有可靠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设置有引导块、夹持机构及待加工零件,在引导块上设置有定位孔和引导孔,夹持机构夹持连接引导块和待加工零件,且加工时引导孔与待加工零件的装配孔孔位处于同一条轴线上。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能够使得在装配孔上所制成的沉头孔同该装配孔的轴心一致,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引导孔与装配孔的孔径相等。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能够将引导块与待加工零件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实现精准加工的目的,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能穿插在定位孔内的定位销。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能够将引导块与待加工零件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实现精准加工的目的,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定位孔为两个,且定位孔与引导孔呈三角形形状设置在引导块上。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为了能够采用反拉模式进行沉头孔加工,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引导孔和装配孔上设置有反拉锪钻,在反拉锪钻上连接有驱动装置。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能够灵活调节引导块与待加工零件的位置,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夹持机构为活动夹持机构。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待加工零件为窄槽腔类零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反拉锪钻钻沉头孔时,装配沉头孔与装配孔轴线难以重合、工人需要反复校正、钻孔效率低质量差的难题,具有可靠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降低对操作工人经验的要求,实现了沉头孔与装配孔同轴度高,沉头孔加工质量稳定、效率高,并完全满足装配精度要求的技术指标。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借助引导块实现反拉锪钻在制沉头孔时沿装配孔轴线方向固定运动,通过机械结构约束功能实现反拉锪钻在有引导条件下工作,具有制沉头孔稳定性高、可靠、高效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引导块结构示意图。其中,1-引导块,2-夹持机构,3-定位销,4-引导孔,5-定位孔,6-驱动装置,7-反拉锪钻,8-待加工零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解决反拉锪钻钻沉头孔时,装配沉头孔与装配孔轴线难以重合、工人需要反复校正、钻孔效率低质量差的难题,具有可靠且操作简单的特点,如图1、图2所示,设置有引导块1、夹持机构2及待加工零件8,在引导块1上设置有定位孔5和引导孔4,夹持机构2夹持连接引导块1和待加工零件8,且加工时引导孔4与待加工零件8的装配孔孔位处于同一条轴线上。在设计使用时,将引导块1与待加工零件8贴合,并将引导孔4与装配孔同轴,然后利用夹持机构2将引导块1和待加工零件8夹持,利用能穿过定位孔5的柱状件穿插在定位孔5内,将引导块1和待加工零件8进行准确定位,夹持好后即可进行沉头孔加工。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能够使得在装配孔上所制成的沉头孔同该装配孔的轴心一致,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引导孔4与装配孔的孔径相等,在设计使用时,将引导孔4的孔径与装配孔的孔径设置成一样,能够更加精准的进行引导加工,加工所得的沉头孔与装配孔具有很高的同轴度。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能够将引导块与待加工零件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实现精准加工的目的,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能穿插在定位孔5内的定位销3,在设计使用时能够利用定位销3对引导块和待加工零件进行准确定位,从而进一步使得加工所得的沉头孔和装配孔具有极高的同轴度。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能够将引导块与待加工零件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实现精准加工的目的,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定位孔5为两个,且定位孔5与引导孔4呈三角形形状设置在引导块1上,在设计使用时,将两个定位孔5和一个引导孔4呈三角形状设置在引导块1上。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为了能够采用反拉模式进行沉头孔加工,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引导孔4和装配孔上设置有反拉锪钻7,在反拉锪钻7上连接有驱动装置6。实施例6: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能够灵活调节引导块与待加工零件的位置,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夹持机构2为活动夹持机构,在设计使用时,通过调节活动夹持机构的松紧度能够进一步的调节引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引导块(1)、夹持机构(2)及待加工零件(8),在引导块(1)上设置有定位孔(5)和引导孔(4),夹持机构(2)夹持连接引导块(1)和待加工零件(8),且加工时引导孔(4)与待加工零件(8)的装配孔孔位处于同一条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引导块(1)、夹持机构(2)及待加工零件(8),在引导块(1)上设置有定位孔(5)和引导孔(4),夹持机构(2)夹持连接引导块(1)和待加工零件(8),且加工时引导孔(4)与待加工零件(8)的装配孔孔位处于同一条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4)与装配孔的孔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穿插在定位孔(5)内的定位销(3)。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茂强韩雄缪佳君刘适许曜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