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以及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4866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31 10:38
热交换器(1)具备:主热交换部(10),其并列设置有多个第1传热管(11);副热交换部(20),其并列设置有多个第2传热管(21);以及中继部(40),其形成有将多个第1传热管(11)和多个第2传热管(21)连接的多个中继流路(40A),中继流路(40A)的一个入口部(40Aa)与一个第2传热管(21)连接,多个出口部(40Ab)的每一个与多个第1传热管(11)的每一个连接,使从一个入口部(40Aa)流入的制冷剂不会产生制冷剂的合流地进行分配,并使制冷剂从多个出口部(40Ab)流出。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The heat exchanger (1) has a main heat exchange part (10), which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eat transfer tubes (11; first) side heat exchange part (20), which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cond tubes (21); and (40), the relay portion form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heat transfer the tube (11)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tubes (21) multiple relay (40A) connected to the flow path, flow path relay (40A) an entrance Department (40Aa) and a second heat transfer tube (21) connected to a plurality of export department (40Ab) each of a plurality of first the heat transfer tube (11) for each connection, so from an entrance portion (40Aa) into the refrigerant in the refrigerant will not produce confluence were assigned, and the refrigerant from multiple outlet (40Ab) out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主热交换部和副热交换部的热交换器和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热交换器,具有下述这样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备并列设置多个第1传热管的主热交换部、并列设置多个第2传热管的副热交换部、以及形成有将多个第1传热管和多个第2传热管连接的多个中继流路的中继部。中继流路的入口部与第2传热管连接,中继流路的出口部与第1传热管连接。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制冷剂从第2传热管经中继流路流入第1传热管。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制冷剂从第1传热管经中继流路流入第2传热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3419号公报(第[0039]段~第[0052]段、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以往的热交换器中,中继流路具有连接第2传热管的多个入口部和连接第1传热管的多个出口部。因此,存在下述问题点: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从多个第2传热管流入到中继流路的制冷剂在暂时合流后,向多个第1传热管分配,因制冷剂在中继部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增大。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因制冷剂在中继部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减少的热交换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具备这样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具备:主热交换部,其并列设置有多个第1传热管;副热交换部,其并列设置有多个第2传热管;以及中继部,其形成有将所述多个第1传热管和所述多个第2传热管连接的多个中继流路,所述中继流路的一个入口部与一个所述第2传热管连接,所述中继流路的多个出口部的每一个与多个所述第1传热管的每一个连接,将从所述一个入口部流入的制冷剂不会产生制冷剂的合流地进行分配,并使制冷剂从所述多个出口部流出。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中,由于中继流路的一个入口部与一个第2传热管连接,多个出口部的每一个与多个第1传热管的每一个连接,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将从一个入口部流入的制冷剂不会产生制冷剂的合流地进行分配,并使制冷剂从多个出口部流出,所以,因制冷剂在中继部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减少。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主热交换部和中继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副热交换部和中继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层叠型集管的被分解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筒型集管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多个中继流路的平均流路长度、多个中继流路的平均水力当量直径、中继流路的数量和因制冷剂在中继部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的关系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应用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应用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图9是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10是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11是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12是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的主热交换部和中继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3是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的图12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14是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的副热交换部和中继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5是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的图14中的B-B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另外,下面说明的结构、动作等仅仅是一例,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并非限定于是这样的结构、动作等情况。另外,在各图中,存在对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省略标注附图标记的情况。另外,对细微的构造适宜地简化或省略图示。另外,对重复或类似的说明适宜地简化或省略。另外,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被应用在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但并非限定于这样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应用在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其它的冷冻循环装置。另外,说明了空气调节装置是对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进行切换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但并非限定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是仅进行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实施方式1.对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热交换器的概要>图1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主热交换部和中继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副热交换部和中继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在图1~图3中,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用涂黑箭头表示。另外,在图1~图3中,在热交换器1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流动用空白箭头表示。如图1~图3所示,热交换器1具备主热交换部10和副热交换部20。副热交换部20位于主热交换部10的重力方向的下方。主热交换部10具有被并列设置的多个第1传热管11,副热交换部20具有被并列设置的多个第2传热管21。第1传热管11具有形成有多个流路的扁平管11a和被安装在扁平管11a的两端的接合管11b。第2传热管21具有形成有多个流路的扁平管21a和被安装在扁平管21a的两端的接合管21b。接合管11b以及接合管21b具有将被形成于扁平管11a以及扁平管21a的多个流路集中为一个流路的功能。在扁平管11a以及扁平管21a是形成有一个流路的圆管的情况下,第1传热管11以及第2传热管21不具有接合管11b以及接合管21b。翅片30例如通过钎焊接合而被接合成跨越多个第1传热管11以及多个第2传热管21。翅片30也可以被分割为跨在多个第1传热管11的部分和跨在多个第2传热管21的部分。多个第1传热管11和多个第2传热管21由被形成于中继部40的多个中继流路40A连接。中继部40具有多个配管41和在内部形成有多个分支流路42A的层叠型集管42。多个配管41的每一个的一端与多个分支流路42A的每一个连接,形成多个中继流路40A中的每一个。也就是说,中继流路40A由一个配管41和被形成在层叠型集管42的内部的一个分支流路42A构成,配管41的入口部成为中继流路40A的入口部40Aa,分支流路42A的出口部成为中继流路40A的出口部40Ab。配管41的另一端与第2传热管21连接。第1传热管11的一端与分支流路42A的出口部连接,第1传热管11的另一端与筒型集管80连接。在筒型集管80的内部形成合流流路80A。在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由分配器2分支的制冷剂在配管3通过,向第2传热管21流入。在第2传热管21通过的制冷剂穿过配管41,向分支流路42A流入。流入到分支流路42A的制冷剂被分支,并向多个第1传热管11流入,向合流流路80A流入。流入到合流流路80A的制冷剂在合流后,向配管4流出。也就是说,在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中继流路40A使从一个入口部40Aa流入的制冷剂从多个出口部40Ab流出。在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配管4的制冷剂向合流流路80A流入。流入到合流流路80A的制冷剂向多个第1传热管11分配,向分支流路42A流入。流入到分支流路42A的制冷剂在合流后,在配管41穿过,向第2传热管21流入。在第2传热管21通过的制冷剂向配管3流入,在分配器2合流。也就是说,在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中继流路40A使从多个出口部40Ab流入的制冷剂从一个入口部40Aa流出。<层叠型集管的细节>图4是实施方式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8/201480082379.html" title="热交换器以及空气调节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热交换器以及空气调节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主热交换部,其并列设置有多个第1传热管;副热交换部,其并列设置有多个第2传热管;和中继部,其形成有将所述多个第1传热管和所述多个第2传热管连接的多个中继流路,所述中继流路的一个入口部与一个所述第2传热管连接,所述中继流路的多个出口部的每一个与多个所述第1传热管的每一个连接,将从所述一个入口部流入的制冷剂不会产生制冷剂的合流地进行分配,并使制冷剂从所述多个出口部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主热交换部,其并列设置有多个第1传热管;副热交换部,其并列设置有多个第2传热管;和中继部,其形成有将所述多个第1传热管和所述多个第2传热管连接的多个中继流路,所述中继流路的一个入口部与一个所述第2传热管连接,所述中继流路的多个出口部的每一个与多个所述第1传热管的每一个连接,将从所述一个入口部流入的制冷剂不会产生制冷剂的合流地进行分配,并使制冷剂从所述多个出口部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因制冷剂在所述中继部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比因制冷剂在所述副热交换部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因制冷剂在所述中继部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比因制冷剂在所述主热交换部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大。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中继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是与所述一个入口部连接的所述一个第2传热管的流路截面积以上,并且是与所述多个出口部连接的所述多个第1传热管的流路截面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东大辅中村伸望月厚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