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19912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管装置,包括:大径管、设置于所述大径管之内且可相对所述大径管上下移动的小径管,以及用于液体流量控制的流量切换机构,所述流量切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小径管上端的密封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小径管复位的复位元件,在大流量工作状态下,所述小径管的末端突伸于所述大径管的末端,所述密封件不与所述大径管的内壁接触;在小流量工作状态下,所述小径管向上移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大径管的内壁接触形成密封。该装置可根据抽取液体时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流量的切换,减少桶内液体残留量以及管内液体残留量,从而减少浪费、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体抽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不同流量切换的吸管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体抽取领域里,传统的液体桶装材料通常采用一根单通道大管10直接插入桶底,另一端接一个泵进行抽取,如图1a所示。但是这个传统的泵液体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泵取桶内的液体材料时,为顺利抽取液体,大管通常无法直接插到桶底而离桶底设有预定距离,这样在抽取到后阶段时,桶底液面低于大管末端时,桶底的液体就无法被抽取;2、在上述的后阶段时,充满在大管内的液体材料也无法抽出,会回流到桶内,进一步增加浪费。3、若桶内液体材料粘度过大时,在恒定功率下,到桶底时抽取效率会大大降低,一般桶底有1kg左右残留的液体不能抽出。针对上述缺点,目前的应对方法是,抽到桶底时,人为地让桶稍微倾斜,让桶底液体集中泵可以尽量抽取多一些从而减少浪费,如图1b所示,但是此种做法目前仍然无法避免第2种情况及第3种情况的浪费。对于溶剂类的液体,是直接将桶倒置使液体从出口自然流,树脂或胶水类粘度高的液体就加入适量溶剂稀释后将桶倒置使液体从出口自然流,这种方法操作不便又浪费时间而且容易造成树料污染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具有流量切换机构的吸管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流量切换机构的吸管装置,其可根据抽取液体时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流量的切换,减少桶内液体残留量以及管内液体残留量,从而减少浪费、降低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吸管装置,包括:大径管、设置于所述大径管之内且可相对所述大径管上下移动的小径管,以及用于液体流量控制的流量切换机构,所述流量切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小径管上端的密封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小径管复位的复位元件,在大流量工作状态下,所述小径管的末端突伸于所述大径管的末端,所述密封件不与所述大径管的内壁接触;在小流量工作状态下,所述小径管向上移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大径管的内壁接触形成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吸管装置根据桶内液体的容量而进行不同流量的切换,使得桶内的液体被快速抽取的同时保证桶内液体残留量以及管内液体残留量被减少,从而减少浪费、降低制造成本,同时,采用本技术的吸管装置操作方便,节省时间,保证液体质量。较佳地,所述大径管的上段包括流量切换段,所述流量切换段的管径大于所述大径管的其他部位的管径。较佳地,所述小径管的上部以及所述流量切换机构位于所述流量切换段的内部,所述小径管及所述流量切换机构可在所述流量切换段内上下移动。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复位元件为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固定在所述小径管的上端的外围,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配重块上。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密封件固定地套设在所述小径管的上端,所述复位元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套在所述小径管的上端并由所述密封件支撑,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大径管内部的一上挡板上。作为另一优选实施,所述密封件固定地套设在所述小径管的上端,所述复位元件为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套设在所述小径管上,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抵顶在所述密封件的底部,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可活动地抵靠在所述大径管内部的一下挡板上。较佳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大径管和所述小径管之间的导向环,所述小径管穿过所述导向环并受其引导。较佳地,所述导向环包括顶部导向环和底部导向环,所述底部导向环位于所述大径管的末端。较佳地,所述大径管的上部连接有一弯管。较佳地,所述大径管的端部接口处连接有一接头从而与外部设备连接。附图说明图1a-图1b为传统的吸管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吸管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吸管装置在小流量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吸管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吸管装置在小流量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吸管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吸管装置在小流量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技术的吸管装置在与动力设备连接时可将容器内的液体/流体进行抽取。其具有流量切换功能,在大流量工作状态下,大径管和小径管均进行液体抽取,而在小流量工作状态下,仅有小径管进行液体抽取,而大径管不工作。下面是几个优选的实施例的介绍。请参考图1,本技术吸管装置200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大径管210、小径管220以及流量切换机构230,通过该流量切换机构230可切换两种不同流量的工作方式,从而获得良好的液体抽取效果。具体地,小径管220位于大径管210内部且可相对大径管210上下移动,例如,通过在大径管210和小径管220之间设置定位元件如顶部导向环28、底部导向环29,小径管220穿过顶部导向环28、底部导向环29,从而实现小径管220的上下移动。可选地,小径管220呈直管状,大径管210大致呈直管状,在端部可呈现弯管状。较佳地,顶部导向环28套在小径管210的上段区域,底部导向环29位于大径管220的末端,其套在小径管220的末端区域,以保证良好的定位。具体地,大径管210的上部包括流量切换段211,该流量切换段211的管径稍大于大径管210的其他部位的管径,流量切换机构230及小径管220的上部位于该流量切换段211的内部且可在其内部上下移动。小径管220贯穿大径管210,且在流量切换机构230未进行切换时,小径管220的末端保持突伸于大径管210的末端的状态,从而使得液体从大径管210以及小径管220流出。较佳地,在流量切换段211的上端连接有弯管212,该弯管212的末端连接有接头213从而与外部动力设备(如泵)连接。弯管212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残留液体的回流。具体地,位于流量切换段211内部的流量切换机构230包括用于将大径管210通道封闭的密封件231以及用于将小径管220复位的复位元件233,该密封件231及复位元件233均固定设置在小径管220的上端,可随小径管220的移动而移动。具体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复位元件233为配重块,其固定连接在小径管220的上端外围,而密封件231设置在配重块233的外围。可选地,该密封件231为橡胶等柔性材料。具体地,密封件231与流量切换段211的内壁相配合,当小径管220向上移动时,密封件231与流量切换段211的内壁紧密抵触形成密封,例如该流量切换段211的内壁和密封件231的表面可设置呈相配合的弧状或斜面状。结合图3,本技术的吸管装置200的工作原理如下。该吸管装置200被定位于液体桶270内,且大径管210和小径管220均与液体桶270的底壁保持预定距离,刚开始抽液时,桶内液体较多,因此需要快速抽取液体,此时流量切换机构需处于大流量工作状态。具体地,在小径管220的配重块233的重力作用下,密封件231处于低位,小径管220的末端伸出大径管210的末端,此时,液体通过大径管210和小径管220流出,图2中的箭头所示分别为大径管通道和小径管通道。当桶内的液体被抽到剩下不多时,此时需要将流量切换机构切换到小流量工作状态。具体地,利用外部动力设备将液体桶向上提升,使桶底与小径管220的末端接触,将小径管220顶起,随着小径管220的向上移动,其上的配重块233以及密封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管装置,包括:大径管、设置于所述大径管之内且可相对所述大径管上下移动的小径管,以及用于液体流量控制的流量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切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小径管上端的密封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小径管复位的复位元件,在大流量工作状态下,所述小径管的末端突伸于所述大径管的末端,所述密封件不与所述大径管的内壁接触;在小流量工作状态下,所述小径管向上移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大径管的内壁接触形成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管装置,包括:大径管、设置于所述大径管之内且可相对所述大径管上下移动的小径管,以及用于液体流量控制的流量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切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小径管上端的密封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小径管复位的复位元件,在大流量工作状态下,所述小径管的末端突伸于所述大径管的末端,所述密封件不与所述大径管的内壁接触;在小流量工作状态下,所述小径管向上移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大径管的内壁接触形成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管的上段包括流量切换段,所述流量切换段的管径大于所述大径管的其他部位的管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径管的上部以及所述流量切换机构位于所述流量切换段的内部,所述小径管及所述流量切换机构可在所述流量切换段内上下移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元件为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固定在所述小径管的上端的外围,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配重块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世华刘建伟柯泳彬曾耀新谢超尚张高升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