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头颈退火处理分离式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6177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辊头颈退火处理分离式加热器,包括上筒体与下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合成一个圆柱形,且上筒体的高度为下筒体的1/3,所述上筒体为空腔,下筒体内通过若干螺栓固定有电阻带组,所述上筒体、下筒体通过圆柱形型钢固定,型钢外层通过法兰加强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辊颈加热器采取1:3的高度比例设计,主体部分位于底部,均布有加热电阻带,利于加热器腔内热量的均衡,由于仅仅对需退火的辊颈部位进行局部加热,而不需将整支轧辊进炉加热,能耗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可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锻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辊头颈退火处理分离式加热器。
技术介绍
为倡导绿色节能清洁生产,轧辊经修复再利用已越来越普遍。出于对轧辊本身的质量及安全使用的角度考虑,其中尤以轧辊非轴承挡头颈修复居多。大尺寸、大厚度(单边超过5mm)的头颈修复目前采取的主流修复方式仍然为埋弧焊,焊接应力较大,埋弧焊工作结束后需对堆焊部位进行退应力处理,而通用的方式是采取整支轧辊进台车式电阻炉的方式来完成,先以15℃/h左右的速度匀速升温至420-450℃,保温6-10h,炉冷至100℃以下出炉风冷。整个过程耗时很长,炉内处理时间都超过一周。现有的电阻加热窑炉能耗高;作业率低;退火周期长,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轧辊头颈退火处理分离式加热器。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具体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轧辊头颈退火处理分离式加热器,包括上筒体与下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合成一个圆柱形,且上筒体的高度为下筒体的1/3,所述上筒体为空腔,下筒体内通过若干螺栓固定有电阻带组,所述上筒体、下筒体通过圆柱形型钢固定,型钢外层通过法兰加强固定。有益效果:本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辊颈加热器采取1:3的高度比例设计,主体部分位于底部,均布有加热电阻带,利于加热器腔内热量的均衡,由于仅仅对需退火的辊颈部位进行局部加热,而不需将整支轧辊进炉加热,能耗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可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轧辊头颈退火处理分离式加热器,包括上筒体1与下筒体2,上筒体1与下筒体2合成一个圆柱形,且上筒体1的高度为下筒体2的1/3,所述上筒体1为空腔,下筒体2内通过若干螺栓3固定有电阻带组4,所述上筒体1、下筒体2通过圆柱形型钢5固定,型钢5外层通过法兰6加强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辊头颈退火处理分离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筒体(1)与下筒体(2),上筒体(1)与下筒体(2)合成一个圆柱形,且上筒体(1)的高度为下筒体(2)的1/3,所述上筒体(1)为空腔,下筒体(2)内通过若干螺栓(3)固定有电阻带组(4),所述上筒体(1)、下筒体(2)通过圆柱形型钢(5)固定,型钢(5)外层通过法兰(6)加强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头颈退火处理分离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筒体(1)与下筒体(2),上筒体(1)与下筒体(2)合成一个圆柱形,且上筒体(1)的高度为下筒体(2)的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锋王主伟李军刘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共昌轧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