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加压浸渍罐用气动分离式罐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013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加压浸渍罐用气动分离式罐门机构,包括圆弧形罐门、上卡箍、下卡箍、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支撑柱、可360°旋转的旋转臂、上挡板和下挡板,上卡箍和下卡箍分别对称套接在承压罐体的开口端部,并与上挡板和下挡板相接触;在上卡箍与下卡箍上均设有一对气缸安装臂,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固定座与一对气缸安装臂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吊耳与另一对气缸安装臂固定连接;支撑柱固定在承压罐体的外侧壁上,旋转臂的一端通过转盘轴承活动安装在支撑柱的顶端,另一端与罐门固定连接。本罐门机构可实现自动开关操作,安全性能高且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木材浸渍处理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木材改性处理工艺的真空加压浸渍罐用气动分离式罐门机构
技术介绍
木材作为当今世界四大基础性材料(塑料、钢材、水泥、木材)之一,其是唯一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可再生、再循环利用以及可自然降解的特点。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木制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木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合理利用现有人工林木材之外,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无疑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人工林木材由于生长速度快,木材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及其防腐防蛀性能通常比天然林木材的差,难以满足木材加工行业的需求,因此人工林木材需要采用性能改性剂进行改性优化处理。现有木材改性多采用真空加压浸渍树脂的处理工艺进行,而在木材浸渍树脂时基本上都需要用到真空压力浸渍处理罐。利用压力浸渍处理罐对对木材浸渍树脂进行改性的工艺为:先将待处理材放置在运送车上,然后把运送车推进浸渍处理罐内,关闭罐门,接着对浸渍处理罐抽真空,抽完真空后再向罐内注满树脂,并保持恒定高压对处理材进行浸渍处理。然而现有浸渍处理罐的罐门大多数都采用与罐体连接结构,使用时由于罐门始终处于罐体开口端上,给装卸处理材带来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另外现有罐门的开关操作多是人工旋转开关及推拉操作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以及人工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加压浸渍罐用气动分离式罐门机构,该机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可通过控制柜进行自动开关操作,操作方便,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安全性能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加压浸渍罐用气动分离式罐门机构,包括圆弧形罐门、上卡箍、下卡箍、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支撑柱、可360°旋转的旋转臂、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对称焊接在真空加压浸渍罐承压罐体的开口端顶部和底部,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分别对称套接在承压罐体的开口端部,并与上挡板和下挡板相接触;在所述上卡箍与下卡箍上均设有一对气缸安装臂,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固定座与一对气缸安装臂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吊耳与另一对气缸安装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承压罐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通过转盘轴承活动安装在支撑柱的顶端,另一端与罐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一气封装置,所述气封装置通过通气管道与高压气源相连通,所述气封装置设置在罐门上,所述罐门的外边缘上设有充气式密封圈,所述充气式密封圈与气封装置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的形状均为半圆形,所述气缸安装臂垂直设置在上卡箍和下卡箍的侧边上,在上卡箍和下卡箍的对接处设有压合套板,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的端部均套设在压合套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通过电磁阀与设置在承压罐体外侧壁上的自动控制柜电连接,从而可通过自动控制柜实现对第一、二驱动气缸的自动控制,进而实现罐体开关罐门的自动化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拆卸组装维修更换方便,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通过设置的驱动气缸以及上下卡箍可完美实现浸渍罐的自动化开关罐门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开关罐门的人性化程度和操作安全性,也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安装柱和旋转臂将罐门与承压罐体进行分离设置,并通过旋转臂的360°旋转作用将罐门移动至远离承压罐体开口端的地方,从而更加便于实现送料小车与罐体内滑动导轨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在罐门的边缘处设置充气式密封圈并配合气封装置进行密封使用,可有效提高罐门与罐体间的密封性能,也提高了罐体内处理材的加压浸渍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门,2-上卡箍,3-下卡箍,4-第一驱动气缸,5-第二驱动气缸,6-支撑柱,7-旋转臂,8-上挡板,9-下挡板,10-压合套板,11-气缸安装臂,12-活塞杆吊耳,13-固定座,14-气封装置,15-通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加压浸渍罐用气动分离式罐门机构,包括圆弧形罐门1、上卡箍2、下卡箍3、第一驱动气缸4、第二驱动气缸5、支撑柱6、可360°旋转的旋转臂7、上挡板8和下挡板9,所述上挡板8和下挡板9对称焊接在真空加压浸渍罐承压罐体的开口端顶部和底部,用于对上卡箍2和下卡箍3起到定位作用,防止上卡箍2及下卡箍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而导致密封性变差。所述上卡箍2和下卡箍3分别对称套接在承压罐体的开口端部,并与上挡板8和下挡板9相接触,用于将圆弧形罐门1箍紧在罐体的开口端。在所述上卡箍2与下卡箍3上均设有一对气缸安装臂11,所述第一驱动气缸4和第二驱动气缸5的固定座13与一对气缸安装臂11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气缸4和第二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吊耳12与另一对气缸安装臂11固定连接;从而采用驱动气缸带动上、下卡箍做相对或相向运动来实现上、下卡箍对罐门1的箍紧或松开的操作。所述支撑柱6固定在承压罐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旋转臂7的一端通过转盘轴承活动安装在支撑柱6的顶端,另一端与罐门1固定连接。支撑柱6用于对旋转臂7和罐门1进行固定支撑,罐门1是吊挂在旋转臂7上。另外,该罐门机构上还包括一气封装置14,所述气封装置14通过通气管道15与高压气源(图中未显示)相连通,所述气封装置14设置在罐门1上,所述罐门1的外边缘上设有充气式密封圈(图中未显示),所述充气式密封圈与气封装置14相连通。闭合罐门后可通过气封装置14对充气式密封圈进行充气膨胀,进而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而在打开罐门之前通过气封装置14对充气式密封圈进行抽气收缩,进而更易于将罐门从罐体开口端抽离。具体的,所述上卡箍2和下卡箍3的形状均设计成半圆形,从而更好的贴合在罐体开口端,所述气缸安装臂11垂直焊接在上卡箍2和下卡箍3的侧边上,在上卡箍2和下卡箍3的对接处设有压合套板10,所述上卡箍2和下卡箍3的端部均套设在压合套板10上。压合套板10将上、下卡箍进行进一步定位,可防止它们因重力作用而对第一、二驱动气缸产生拉力而损坏驱动气缸,起到保护第一、二驱动气缸的作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4和第二驱动气缸5通过电磁阀(图中未显示)与设置在承压罐体外侧壁上的自动控制柜(图中未显示)电连接,从而可通过自动控制柜实现对第一、二驱动气缸的自动控制,进而实现罐体开关罐门1的自动化操作。自动控制柜上设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电磁阀的得失电控制来实现对第一、二驱动气缸的自动控制,进而实现上、下卡箍的自动箍紧和松开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权利要求中,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单词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真空加压浸渍罐用气动分离式罐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加压浸渍罐用气动分离式罐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形罐门、上卡箍、下卡箍、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支撑柱、可360°旋转的旋转臂、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对称焊接在真空加压浸渍罐承压罐体的开口端顶部和底部,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分别对称套接在承压罐体的开口端部,并与上挡板和下挡板相接触;在所述上卡箍与下卡箍上均设有一对气缸安装臂,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固定座与一对气缸安装臂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吊耳与另一对气缸安装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承压罐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通过转盘轴承活动安装在支撑柱的顶端,另一端与罐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加压浸渍罐用气动分离式罐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形罐门、上卡箍、下卡箍、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支撑柱、可360°旋转的旋转臂、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对称焊接在真空加压浸渍罐承压罐体的开口端顶部和底部,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分别对称套接在承压罐体的开口端部,并与上挡板和下挡板相接触;在所述上卡箍与下卡箍上均设有一对气缸安装臂,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固定座与一对气缸安装臂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吊耳与另一对气缸安装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承压罐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通过转盘轴承活动安装在支撑柱的顶端,另一端与罐门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荣燕王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俊新材料有限公司王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