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组合式配流盘的液压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07508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2:34
一种采用组合式配流盘的液压变压器,属于液压件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制有两个内齿的外盘套装在制有一个外齿的内盘的凸台的外面,外盘的右端面与内盘底板的左端面贴合,外盘第一、第二内齿和内盘外齿同在一个圆环槽内,将圆环槽分割成第一、第二、第三弧形槽,高压油源通过后壳体的第一油道、内盘的第一油孔和第一弧形槽与柱塞腔连通,执行机构通过后壳体的第二油道、内盘的第二油孔和第二弧形槽与柱塞腔连通,低压油源通过后壳体的第三油道、内盘的第三油孔和第三弧形槽与柱塞腔连通,外盘通过花键由摆动马达转子带动旋转,内盘通过销轴与后壳体连接。优点是液压变压器配流盘结构简单,具有较大的变压比,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和噪音,易于实现伺服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件
,具体涉及采用组合式配流盘的液压变压器
技术介绍
恒压网络二次调节技术是当今液压传动领域的重要节能技术,其核心元件--液压变压器的技术不成熟,制约了二次调节技术推广。国内外多项专利和论文对液压变压器进行了研究,《液压变压器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液压变压器面临的三项关键难题:“控制问题”、“振动与噪声”、“配流盘与后端盖的接口问题”。“振动与噪声”问题为,液压变压器缸体旋转过程中,柱塞缸从一个腰形槽转到另一个腰形槽时,由于柱塞腔内的油液将产生膨胀或压缩,导致压力激增、气穴和噪声;腰形槽间开减振槽不能很好解决噪声问题,InnasBV公司引进“梭”技术方案,在减小压力峰值和噪声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2)“配流盘与后端盖的问题”导致了液压变压器的变压比范围较小,排量、扭矩和效率特性也较差;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优化改进措施,但变压比范围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申请号201610102962.7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出采用内盘、外盘和浮动盘构成的组合式配流盘代替现有的单片式配流盘,提高了液压变压器的变压比,降低了柱塞腔内的压力激增。但是,由于该组合配流盘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加工难度较大,摩擦较严重,会影响配流盘的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采用组合式配流盘的液压变压器,可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图6所示,它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11、前端盖17、旋转轴3、柱塞5、柱塞缸6、摆动马达转子8,前端盖17通过弹簧档圈16安装在前壳体1的端部,前壳体1与后壳体11通过螺栓组9连接在一起,旋转轴3通过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4安装在前壳体1前段的中心腔内,柱塞缸6通过n个柱塞5的球头与旋转轴3后端面上的球窝相连接,柱塞缸6和n个柱塞5形成了n个柱塞腔7,n为正整数,旋转轴3和柱塞缸6,两者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以锐角α相交,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制有外盘第一、第二内齿14.1、14.2的外盘14套装在制有内盘外齿13.1的内盘13的内盘凸台13.2的外面,外盘14的右端面与内盘底板13.3左端面贴合,外盘14、内盘凸台13.2的左端面分别与柱塞缸6右端的凹球面贴合,内盘13安装在后壳体11左端的中心腔内,通过定位销10与后壳体11相连接,摆动马达转子8通过花键J与外盘14联接,制有第一、第二外齿8.1、8.2的摆动马达转子8安装在前壳体1和制有第一、第二内齿11.1、11.2的后壳体11的端面之间,摆动马达转子第一、第二外齿8.1、8.2和后壳体第一、第二内齿11.1、11.2位于环形腔Q1内,将环形腔Q1分割为摆动马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作腔A1、B1、C1、D1,分别与摆动马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油口a1、b1、c1、d1连通;如图2所示,上述结构中,外盘第一、第二内齿14.1、14.2和内盘外齿13.1同在圆环槽27内,将圆环槽27分割成第一、第二、第三弧形槽18、19、20,后壳体11内的第一油道21通过第一油孔24、第一弧形槽18与柱塞腔7连通,后壳体11内的第二油道22通过第二油孔25、第二弧形槽19与柱塞腔7连通,后壳体11内的第三油道12通过第三油孔26、第三弧形槽20与柱塞腔7连通;如图5所示,内盘13的第一、第二、第三油孔24、25、26和内盘外齿13.1位于圆环槽27内,内盘外齿13.1与低压油孔26分别位于圆环槽27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第一油孔24紧靠内盘外齿13.1的一侧,第二油孔25紧靠内盘外齿13.1的另一侧;如图4和图5所示,外盘第一内齿14.1和外盘第二内齿14.2的夹角为β,β=150°~210°,外盘第一、第二内齿14.1、14.2的齿顶面分别与内盘13的外圆面的配合间隙为3~8um,内盘外齿13.1的齿顶面与外盘14的内圆面的配合间隙为3~8um,圆环槽27和柱塞缸6的后端面的油孔所在的圆环面正对,外盘第一、第二内齿14.1、14.2、内盘外齿13.1在1/2齿高处的宽度为柱塞缸6后端面的油孔直径的1~2倍,内盘外齿13.1与第三油孔26的中心点所在的直线与旋转轴3的轴线和柱塞缸6的轴线共面,外盘第一内齿14.1在圆环槽27内的最高位置P1所在的直径与内盘外齿13.1所在的直径的夹角为上止动角θ1,θ1的角度值范围为10°~40°,外盘第一内齿14.1在圆环槽27内的最低位置P2所在的直径与内盘外齿13.1所在的直径的夹角为下止动角θ2,θ2的角度值范围为10°~40°;本专利技术优点及积极效果是:(1)通过外盘和内盘构成的组合式配流盘方案,液压变压器的配流盘结构较简单,摩擦面和泄漏面较少,可以降低摩擦和泄漏,延长配流盘工作寿命。(2)弧形槽、负载弧形槽和低压弧形槽的大小可以较大范围调节,液压变压器的变压比范围得到提高。(3)高压弧形槽、负载弧形槽和低压弧形槽中任意两个弧形槽的间隔仅为一个外齿或内齿的宽度,相邻弧形槽之间的间隔长度显著降低,避免柱塞腔在两个弧形槽间运动时出现压力激增,显著降低了噪音和气蚀。(4)外盘由独立摆动马达驱动,易于实现伺服控制,实现液压变压器的高响应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液压变压器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b)是后壳体的剖视图。图3(a)是图3(b)的左视图。图3(c)是图3(b)的右视图。图3(d)是图3(c)的B—B剖视图。图4(b)是外盘的正视图。图4(a)是的图4(b)的左视图。图5(b)是内盘的正视图。图5(a)是的图5(b)的左视图。图6是外盘摆动范围示意图。图中:1-前壳体,2-第一轴承,3-旋转轴,4-第二轴承,5-柱塞,6-柱塞缸,7-柱塞腔,8-摆动马达转子,8.1-摆动马达转子第一外齿,8.2-摆动马达转子第二外齿,9-螺栓组,9’-螺孔,10-定位销,11-后壳体,11.1-后壳体第一内齿,12-第三油道,13-内盘,13.1-内盘外齿,13.2-内盘凸台,13.3-内盘底板、14-外盘,14.1-外盘第一内齿,14.2-外盘第二内齿,15-隔套,16-弹簧挡圈,17-前端盖,18-第一弧形槽,19-第二弧形槽,20-第三弧形槽,21-第一油道,22-第二油道,23-定位孔,24-第一油孔,25-第二油孔,26-第三油孔,27-圆环槽,A1-摆动马达的第一工作腔,B1-摆动马达的第二工作腔,C1-摆动马达的第三工作腔,D1-摆动马达的第四工作腔,a1-摆动马达的第一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采用组合式配流盘的液压变压器

【技术保护点】
采用组合式配流盘的液压变压器,它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11)、前端盖(17)、旋转轴(3)、柱塞(5)、柱塞缸(6)、摆动马达转子(8),前端盖(17)通过弹簧档圈(16)安装在前壳体(1)的端部,前壳体(1)与后壳体(11)通过螺栓组(9)连接在一起,旋转轴(3)通过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4)安装在前壳体(1)前段的中心腔内,柱塞缸(6)通过n个柱塞(5)的球头与旋转轴(3)后端面上的球窝相连接,柱塞缸(6)和n个柱塞(5)形成了n个柱塞腔(7),n为正整数,旋转轴(3)和柱塞缸(6),两者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以锐角α相交,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制有外盘第一、第二内齿(14.1、14.2)的外盘(14)套装在制有内盘外齿(13.1)的内盘(13)的内盘凸台(13.2)的外面,外盘(14)的右端面与内盘底板(13.3)左端面贴合,外盘(14)和内盘凸台(13.2)的左端面分别与柱塞缸(6)右端的凹球面贴合,内盘(13)安装在后壳体(11)左端的中心腔内,通过定位销(10)与后壳体(11)相连接,摆动马达转子(8)通过花键J与外盘(14)联接,制有第一、第二外齿(8.1、8.2)的摆动马达转子(8)安装在前壳体(1)和制有第一、第二内齿(11.1、11.2)的后壳体(11)的端面之间,摆动马达转子第一、第二外齿(8.1、8.2)和后壳体第一、第二内齿(11.1、11.2)位于环形腔(Q1)内,将环形腔(Q1)分割为摆动马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作腔(A1、B1、C1、D1),分别与摆动马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油口(a1、b1、c1、d1)连通;外盘第一内齿(14.1)、第二内齿(14.2)和内盘外齿(13.1)同在圆环槽(27)内,将圆环槽(27)分割成第一、第二、第三弧形槽(18、19、20),后壳体(11)内的第一油道(21)通过第一油孔(24)、第一弧形槽(18)与柱塞腔(7)连通,后壳体(11)内的第二油道(22)通过第二油孔(25)、第二弧形槽(19)与柱塞腔(7)连通,后壳体(11)内的第三油道(12)通过第三油孔(26)、第三弧形槽(20)与柱塞腔(7)连通,第一、第二、第三油孔(24、25、26)和内盘外齿(13.1)位于圆环槽(27)内,内盘外齿(13.1)与低压油孔(26)分别位于圆环槽(27)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第一油孔(24)紧靠内盘外齿(13.1)的一侧,第二油孔(25)紧靠内盘外齿(13.1)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组合式配流盘的液压变压器,它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11)、前
端盖(17)、旋转轴(3)、柱塞(5)、柱塞缸(6)、摆动马达转子(8),前端盖
(17)通过弹簧档圈(16)安装在前壳体(1)的端部,前壳体(1)与后壳体
(11)通过螺栓组(9)连接在一起,旋转轴(3)通过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
承(4)安装在前壳体(1)前段的中心腔内,柱塞缸(6)通过n个柱塞(5)
的球头与旋转轴(3)后端面上的球窝相连接,柱塞缸(6)和n个柱塞(5)形
成了n个柱塞腔(7),n为正整数,旋转轴(3)和柱塞缸(6),两者轴线在同
一个平面内以锐角α相交,本发明其特征在于:
制有外盘第一、第二内齿(14.1、14.2)的外盘(14)套装在制有内盘外齿
(13.1)的内盘(13)的内盘凸台(13.2)的外面,外盘(14)的右端面与内盘
底板(13.3)左端面贴合,外盘(14)和内盘凸台(13.2)的左端面分别与柱塞
缸(6)右端的凹球面贴合,内盘(13)安装在后壳体(11)左端的中心腔内,
通过定位销(10)与后壳体(11)相连接,摆动马达转子(8)通过花键J与外
盘(14)联接,制有第一、第二外齿(8.1、8.2)的摆动马达转子(8)安装在
前壳体(1)和制有第一、第二内齿(11.1、11.2)的后壳体(11)的端面之间,
摆动马达转子第一、第二外齿(8.1、8.2)和后壳体第一、第二内齿(11.1、11.2)
位于环形腔(Q1)内,将环形腔(Q1)分割为摆动马达第一、第二、第三、第
四工作腔(A1、B1、C1、D1),分别与摆动马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油口
(a1、b1、c1、d1)连通;
外盘第一内齿(14.1)、第二内齿(14.2)和内盘外齿(13.1)同在圆环槽(27)
内,将圆环槽(27)分割成第一、第二、第三弧形槽(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仉志强李永堂宋建丽刘志奇贾跃虎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